此皇子是書法四大家之一,深得文藝范乾隆喜愛,為何得不到傳位
愛新覺羅·永瑆是乾隆帝的十一子,他學識淵博,在書法上很有造詣,年紀輕輕便被稱為書法四大家之一。很文藝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愛他,在他分府而居時,乾隆經常出入他的府中,和他往來親密。
乾隆在先後死了四個兒子,剩下的兒子都很平庸,讓他不知道該立誰為太子而遲遲不能決定的情況下,為何沒考慮過永瑆呢?
說起來,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永瑆像)
永瑆生於乾隆十七年,生母淑嘉皇貴妃,和永璇是同母兄弟。
這世上有的人天生就是做陪襯的,比如永璇。雖然他年少時努力讀書,但是由於他天資不夠,再加上他有足疾,愈發襯托出了永瑆的聰明伶俐。
永瑆不僅生得眉清目秀,而且他還在學習上特別有天份,自幼字就較其他皇子寫得工整好看。乾隆疼愛曾評價他:「幼齡所學如此,自屬可教。」常常將他喚到身邊親自教導。
據《嘯亭實錄》中記載:「永瑆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時內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董文敏用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王廣推其語,作撥燈法。」
永瑆學書法,除了自身天分不錯外,還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許多收藏在宮中的歷朝絕世孤品,也得以臨摹。此後漸漸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雖然他還很年輕,名號卻已和翁方鋼、劉墉、鐵保並稱四大家了。
一向很文藝的乾隆,自然對永瑆讚不絕口。甚至在皇太后去世後,乾隆將收藏在皇太后宮裡的西晉書法家陸機的《平復帖》送給了他,待他分府而居後,還常常去他的府中走動。
由於乾隆一直不提立儲君的事,再加上清朝又是秘密立儲制,所以朝中大臣只能悄悄觀察乾隆的好惡,來確定他究竟立誰為太子。一些人看到乾隆和永瑆走得近,暗地裡認為永瑆可能就是下一任君主。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有這種想法的人越來越少,為什麼呢?
(朗世寧繪的乾隆像)
原來永瑆雖然是個一流的書法家,並且還是乾隆很寵愛的皇子,賞賜頗豐不說,平時吃穿用度乾隆也特別照顧。可是他對人十分吝嗇。
比如他的嫡福晉富察氏出身高貴,是大學士傅恆的女兒,也是嫡皇后孝賢純皇后的親侄女。按說也是金枝玉葉,可是自打嫁給了他,不光豐厚的嫁妝全被沒收,而且成天只給她穿粗衣麻布,吃得也是清茶淡粥。就這,還常常吃不飽穿不暖,別提有多凄涼了。
當然,永瑆並不單單讓嫡福晉過這樣艱苦的生活。他府上的人,從上到下,也都被他變著法兒剋扣。總之,永瑆堪比中國版葛朗台。
有一回,永瑆府上的馬病死了。
永瑆難過得要命,堵在府門口,堅決不許下人把馬拖出去埋了。
別以為永瑆是因為馬死難過,不是的,他是因為財產受了損失難過,他堵在門口,不讓埋馬,非要把死馬宰了吃肉。不光他吃,府上上上下下的人都得吃,這樣把飯錢省下來,也算損失降低了不少。
永瑆有沒有錢呢?有,而且還不少,他府上存著幾十萬的銀子,他不許動。由於他過於吝嗇,王公貴族們常常取笑他,他也不以為然。乾隆得知後,多有訓斥,但是他本性不改,依然如故。
不過,這隻能說永瑆不具備仁愛之質。還有一件事,徹底讓乾隆不考慮讓他繼承帝位了,是什麼事呢?
(永瑆的書法)
乾隆雖然在早期英明神武,經過改革,擬定了不少治國富民的政策。可是,乾隆後期卻特別集權,不僅打壓朝中重臣,還屢屢斷章取義,大搞文字獄,對科舉考試入仕的官員百般打壓,認為他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永瑆由於自幼便長在北京城,對於騎射之類沒有什麼興趣,反而受漢人影響,也給自己取個字型大小什麼的。並且還很傲氣,惜字如金,一般人求他寫幾個字,他還不幹。
當時,乾清宮門口有個侍衛軍,每天看他進出,又特別愛慕他的字。於是有一天,便斗膽上前求他寫幅字。永瑆像沒聽見一樣,走了。
侍衛軍以為這事黃了,也就不作指望了。誰知過了好些天,永瑆竟交給他一疊宣紙。侍衛軍高興壞了,由於在值勤,不能立即打開看,好不容易等到下了班,趕緊打開看,結果整幅宣紙潔白一片,哪兒也沒有字。最後,他在宣紙的角落裡才看到幾個蚊子大的字「你也配」。
雖然永瑆惜字如金,一般人都求不到他的字,不過他對弟弟永琰還不錯,有次給永琰寫了個扇面,落款「兄鏡泉」。
永琰很高興,拿給乾隆看。乾隆看了說字很好,然後看到落款,想想自己沒有叫「鏡泉」的兒子呀?於是問永琰,這才知道是永瑆給自己取的漢人字型大小。
乾隆本就對漢人比較苛刻,看永瑆竟然如此崇尚漢文化,還學著他們給自己取字型大小,氣得大罵,說他忘了祖宗根本。並且還下諭,禁止所有皇子自取字型大小。
就這樣,永瑆徹底失去了繼承人資格的機會。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
※這個皇帝愛喝酒,醉中說了這個話,結果近侍們嚇得把他給殺了
※明朝捕殺大海盜汪直,為何卻反而引發倭寇大亂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