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型偏瘦,長期腹部不適的青年人,注意了去看看是否這種情況
體型偏瘦,長期腹部不適的青年人,注意了去看看是否這種情況
李某年近四十,身材苗條,自覺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平時坐久了腰疼,下雨天腿疼,4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中上腹疼痛,有時候還會有反酸、燒心的感覺,都說久病成醫,平時經常「光顧」藥店的她便給自己吃了幾片家裡備好的胃藥,果然癥狀有了緩解,她便沒在理會。日後此癥狀又間斷反覆發作,她照舊自行服用之前備好的胃藥,緩解後,仍未行至醫院接受系統治療。
1月前,在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中上腹疼痛癥狀加重了,且伴有進食後腹痛、嘔吐、上腹部飽滿等癥狀,流質飲食及體位改變後癥狀緩解,她突然害怕了,「我不會得胃癌了吧?」,隨後揣著一顆忐忑的心來到醫院,接診醫生了解情況後建議其做一腹部增強CT,那麼CT圖像發現了什麼呢?
原來,是腸系膜上動脈和十二指腸過於「親近」了,由於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的夾角過小,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
我們先看一下腸系膜上動脈、腹主動脈及十二指腸三者之間的解剖學關係,
腸系膜上動脈(
SMA)在胰腺頸下緣從腹主動脈(AA)發出向下走行,與AA形成夾角。十二指腸由Treitz韌帶(屈氏韌帶)及周邊組織固定,其水平部從AA與SMA夾角內通過,在第三腰椎前面跨越脊柱和腹主動脈。正常人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之間的平均角度約為38°~65°,其間由脂肪組織填充,十二指腸在SMA與AA之間的寬度約為10~28mm。當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之間夾角°或十二指腸兩側在SMA與AA的寬度時即可出現癥狀。
此即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yndrome,SMAS),又稱良性十二指腸淤滯症、Wilkie綜合征。該病多見於瘦長體型的中青年女性。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原因會引起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症呢?
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SMACS)病因複雜,主要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導致AA與SMA夾角過小或十二指腸位置過高,通過SMA與AA之間的十二指腸橫部或升部受到壓迫,使十二指腸通暢性下降,而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其中先天性因素包括:(1)先天解剖變異如SMA從AA的發出位置低或SMA與AA之間夾角過小,可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而引起梗阻;(2)當Treitz韌帶(屈氏韌帶)過短、粘連或增厚可導致十二指腸位置過高,引起十二指腸淤滯癥狀,有學者認為Trietz韌帶微小的變化,會導致後續很嚴重的後果,Trietz韌帶過短是SMACS重要病因;(3)先天脊柱過於前突,導致脊柱前方的十二指腸通過角度過於狹小而引起淤滯癥狀;(4)先天營養不良消瘦,胎兒期腸管分離失常等可導致十二指腸橫部或升部被壓迫,進而引起梗阻癥狀。後天因素包括:(1)後天營養不良如惡性腫瘤、神經性嘔吐、嚴重燒傷等進食異常,瘦長體型、原發性甲亢等原因可使SMA周圍脂肪組織減少,夾角變窄進而出現十二指腸梗阻癥狀;(2)十二指腸及空腸浸潤性疾病或炎症可導致腸系膜異常牽拉或內臟下垂等導致十二指腸梗阻;(3)醫源性因素,石膏固定後脊柱過伸位,腹腔各類術後腹腔粘連牽拉腸系膜或使十二腸指腸水平部上移等,進而出現十二指腸梗阻癥狀。
SMAS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十二指腸梗阻,梗阻嚴重時,因劇烈嘔吐可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SMAS突出的特點是癥狀與體位有關,仰卧位時由於向後壓迫使癥狀加重,而俯卧位、胸膝卧位或左側卧位時可使癥狀緩解,由於長期納差、消瘦,少數患者可合併巨幼細胞性貧血。
SMAS的主要確診依據為上消化道造影結果,典型表現為:①造影劑通過十二指腸梗阻部位時造影劑中斷,出現縱行的形似筆桿壓迫的斜行切跡,稱為「筆桿征」或「刀切征」;②十二指腸梗阻部位近端明顯擴張,常伴有強烈的十二指腸逆蠕動,造影劑甚至可返回入胃,這種順逆蠕動交替稱為「鐘擺樣」運動征,胃亦擴張,表現為無力或鬆弛,但造影劑通過幽門管仍順暢;③造影劑通過十二指腸梗阻時出現排空延遲或滯留,數小時不能排空;④患者改為俯卧位、胸膝卧位或左側卧位造影劑可通過十二指腸水平部進入空腸。上消化道造影在SMACS診斷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明確診斷,但應與先天巨十二指腸症、十二指腸腫瘤等相鑒別,後者也可以表現出「筆桿征」。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並不具有特異性,CT檢查可以排除腹膜後或十二指腸周圍的佔位性病變,進而明確診斷。因胃鏡一般只能到達十二指腸降部,故常不易診斷SMAS。
SMAS的治療尚無標準,包括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癥狀輕者可指導流質飲食,配合餐後取左側卧位、胸膝位或俯卧位,此時癥狀多可以好轉,癥狀緩解後可逐漸增加餐數,食物過度到半流食,直至正常飲食,癥狀反覆可重複以上方法。癥狀較重或急性發作者,可給予禁食、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等治療,根據病情可給予適量解痙止痛和抑酸葯,病程長伴有精神神經癥狀者可給予抗抑鬱葯,同時給予心理輔導增加對疾病的認知以促進疾病康復。通過上述治療,患者營養狀況多有改善,SMA周圍脂肪組織增厚,SMA與AA夾角會增大,癥狀可消失而達到治癒目的。有學者通過前瞻性研究認為,合理的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能改善SMACS患者的營養狀態,是一種有效且重要的方法。如果患者EN癥狀不緩解,可以使用全胃腸外營養(total parenteralnutrtion,TPN),另有學者報道:SMACS急性發作的患者空腸營養或TPN的成功率為62%~66%。對於內科治療效果不佳、癥狀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
SMAS臨床相對少見,該病癥狀多反覆發作,未被引起重視,常因滿足於對症治療後的癥狀暫時緩解而延誤診斷和治療。因此,對反覆腹脹、嘔吐及體型瘦小的青少年患者應考慮該病可能。一經確診,首先採取非手術治療,對於非手術治療無效且反覆發作的患者,需採取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國內腹腔鏡技術及機器人手術的開展,使得可在腔鏡下尋找病因並行手術治療,為SMAS的治療提供了一種微創途徑。
1.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and Its AssociatedGastrointestinal implications,《Clinical Anatomy》,2013。
2.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誌》,2013。
3.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ACTA MEDICA LITUANICA,2016。
4.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的診斷和腹腔鏡手術治療,碩士學位論文,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放射科楊大夫 的精彩文章:
※乳腺鉬靶發現了鈣化,要緊不?是良性還是惡性呢?
TAG:放射科楊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