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孔子姓孔
孔子像
徐無鬼在上一期《春秋故事經》說到,某某某年,宋國有個叫華父督的太宰,見孔父嘉妻子從對面走來,頓時驚為天人。迎面死盯著看尚嫌不夠,等她走過之後,又側身扭頭繼續看。意猶未盡之餘,不由地感慨:「真是既美麗又動人啊。」第二年,這個好色的太宰就帶兵攻進孔府,殺孔父嘉而娶其妻。這個孔父嘉就是孔子的先祖,在孔子家族史上,孔父嘉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有人說,正是從孔父嘉開始,孔子家族就開始姓「孔」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後人姓、氏不分導致的誤解。孔父嘉也好、孔仲尼也罷,都不姓孔,而姓「子」。孔非姓,而是他們的氏。
周朝男子,或稱氏,或稱名,或稱字,並無一定之規。孔父嘉以後,後幾世子孫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紇(孔子父親),稱呼中都不加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
根據中國史籍記載及甲骨文的出現假以佐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但是,在中國古代,姓和氏是有著嚴格區別的,夏商周三代之際,男子多稱氏,女子多稱姓,氏是貴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稱號,即遠古時期的部落組織。
「姓」代表「女所生」,原本從母系。發展到春秋時期,用「氏」識別貴賤,「姓」則用來識別婚姻。姓的產生,從史籍上看,先秦時期的《國語·晉語》記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還有「姬民出自軒轅」的記載,由此說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種族的稱號。
氏族部落生活圖
這種姓氏相別的制度一直沿用到秦朝。那時,周朝的封建宗法制度基本弱化,舊貴族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盪盡清除的差不多了。到了西漢,姓和氏的區別已經不再顯現。因此,太史公司馬遷在作《史記》時,乾脆把姓氏統稱,從此,「姓氏」之稱,自太史公起合而為一。其著《本紀》中,言秦始皇則曰姓趙氏,言漢高祖則曰姓劉氏。自此,中國人的姓與氏合而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們使用姓氏時簡單省事,也沒有貴賤之分了,很多平民也因此從無姓到有姓。
部分百家姓的古代寫法
在「孔父嘉」這代,孔只是字,不是繼承的姓也不是繼承的氏。孔子自稱是殷人,其祖先屬於殷遺民。在先秦,商、周兩代,商是子姓,周是姬姓。
孔父嘉的先輩皆是宋國公室成員,傳到孔父嘉時, 「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不能再延用先輩的氏了,只能另起新氏,於是孔父嘉這一脈便直接用他的字作為新的氏。
將「孔」加入名號來稱呼的,是從六世之後的孔子時代開始。孔子的真姓是「子」,這裡不是像孔子的「子」那樣用的是尊稱,而就是姓。但姓只由女性使用,所以孔子在公眾場合併不稱為「子丘」,而稱「孔丘」。由於孔子名聞天下,他的後世便將這種「把氏嵌在名稱里」的特點延用下來,比如孔子的兒子叫孔鯉,孫子叫孔伋,曾孫叫孔白等,藉以彰顯與孔子的血緣關係。後人不知區別,才把「孔」當作孔子後人的姓。所以,孔子姓子的說法,沒有毛病。
TAG:老沃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