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砸,有話好好說
作者簡介:
趙婧,北大碩士,紙媒記者,三歲娃媽,終身學習倡導者,最近愛上了瑜伽、聽書、不斷碼字、和孩子玩耍。
這是「大樹星球」的第12篇原創文章,了解更多內容關注「大樹星球」
許多年輕父母都在感慨:和熊孩子溝通怎麼這麼難?
也許你是一位凄慘的PPT紡織女工,白天剛剛經歷被客戶逼著將演示文稿改過百遍,依然要笑臉相迎。
回到家中,匆忙做完晚飯,廚房灶台、案板上像是剛剛上演過雞飛狗跳。草草將飯菜端上桌,你已是疲憊不堪。「兒子,開飯了……」
這時,你三歲大的兒子沉迷於自己的遊戲中,完全沒意識到上桌吃飯這件事。
催過十幾遍後,也許就在某一個瞬間,繁瑣、勞累讓你惱怒、心急,沖著孩子吼叫:「你到底吃不吃?快點來吃!!」
類似的事情似乎時常在我們這些年輕父母的身上上演。
可理智告訴我們,呵斥或命令的方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性格養成是不利的。於是,我們不得不修鍊,如何和熊孩子們溝通?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一起來想想3個問題:你和你的孩子有多親密?你了解你的孩子嗎?和孩子溝通之術,你知道多少?
專屬你的親密關係
陪伴,是這個時代的奢侈品。
「媽媽,你不要上班了,爸爸一個人掙錢。」
「媽媽,你別玩手機了,陪我玩。」
「爸爸的家和我的家是一個家嗎?」
我們每一個年輕父母或多或少都會聽到類似稚嫩又讓人心頭一酸的話。在陪伴孩子和自我成長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父母一直面對的話題。兩者之間短期的時間分配確實存在衝突。問題是,我們如何能找到那個點,把握陪伴孩子的時間底線,以及如何提高陪伴質量。
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倍受推崇。美國知名兒科醫生西爾斯養育了8個孩子,從醫40多年。西爾斯強調,要尊重孩子的需求,積極、及時回應孩子,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培養起一種親密的關係,這種親密會讓父母和孩子順利度過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叛逆期。
有些人認為,這樣會不會寵壞孩子?尊重、回應孩子的需求,是一種平等、積極的處理方式,在3歲之前尤為重要,這是孩子安全感的培養期。3歲之後,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獨立性格、受挫力的培養。
在孩子3歲之前,是否可以盡量做到保證陪伴時長,提高陪伴質量?
親密關係是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基礎,因為你已經取得了孩子心房的入場券——信任。很多時候,當我的兒子固於執念時,如果媽媽能退後一小步,如讓孩子多玩五分鐘,同意孩子的請求一小會兒,孩子就會順從地按照媽媽的意願行動起來。而換做別人,可能就不行。
了解熊孩子的「熊」
孩子的世界,尤其幼兒的世界和成人的決然不同,那是一個充滿感性、想像力、爆發力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理性、充斥著條條框框,很多人還被生活瑣事、工作日常熬成「亞健康」,體力上很難和孩子持久周旋。
拋開每個個體的獨特性,看看熊孩子的共通之處。
我們常常覺得難以理解孩子,莫名其妙地咬人,時不時情緒崩潰大哭,總愛問「為什麼」,打破砂鍋問到底讓你招架不住。
在0歲~6歲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各種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邏輯思維敏感期、人際交往敏感期等等。相對於其他時期,處在敏感期的孩子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也最為迅速。如果在這些敏感期加以阻撓或是錯誤引導,就會延緩孩子的成長速度,也會和孩子之間出現各種溝通不暢、不快的生活插曲。
感官敏感期的孩子通過手、嘴巴等身體部位,借著觸覺、味覺等感知環境,認識、成長。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對順序、生活習慣有著自己的執念。邏輯思維敏感期的孩子愛比大小、打破砂鍋問到底。人際關係敏感期的孩子愛交換玩具和食物,尋找自己的朋友,等等。
了解這些敏感期的特質,就會等到孩子出現相關行為特徵時,不會覺得難以理解,並能找到和孩子溝通的規律。
習得溝通之「術」
如果說親密關係是溝通之「道」,知己知彼是溝通之「詭道」,善用技巧就是溝通之「術」。
尊重 共情
溝通需要有一個態度,即你如何看待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在溝通學中,存在高權力關係和低權力關係。高權力關係是指溝通者之間的關係是上下級或者權威者、順從者的關係,低權力關係是指兩者之間是平等、相互尊重的關係。在成人的世界裡,由於社會角色、階層的存在,高權力溝通隨處可見。可你期望的親子關係是什麼樣的?平等、尊重的態度更有利於溝通。
孩子不願吃飯。桌上有個他沒吃過的肉餡燒餅,媽媽想引起他的注意,孩子卻不為所動。
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媽媽把燒餅掰開了,沒想到觸動了孩子的神經,孩子正在秩序敏感期。「為什麼掰開了?我要拼起來,我要拼起來……」
「寶貝,那你想辦法把兩邊吃平,我們就可以拼起來了,好嗎?」媽媽在心裡詭異地笑。
孩子順從地吃著燒餅,追著他想要的結果。之後,一個帶著裂縫的橢圓燒餅「合」在媽媽手上,孩子破涕為笑。
了解孩子所處階段的特質,回應、安撫孩子的小小失落和悲傷,這時,也許能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
精準 共鳴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上,明明是在讚美孩子,可孩子卻不領情,甚至癟嘴或是扭頭就走。讚美能培養孩子的自信,然而讚美是有學問的。
眼看著幼兒園的上課時間就要到了,孩子仍然沒有穿戴好。
「你為什麼穿衣服總是這麼慢?看看你,又要遲到了!」媽媽忍不住指責孩子。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描述孩子的完成程度呢?
「你自己穿好T恤、刷好牙、穿上襪子了?真棒!再穿上外套和鞋子,我們就準備出發吧!」
遇見朋友家的小男孩,充滿活力地滑著滑板車過來了。
「××,真帥!」孩子沒反應地走開了。
試著用描述性的讚美,具體一點,讚美對方在意的事情呢?
「××,我喜歡你T恤和褲子的顏色搭配!滑滑板車還有這麼多花樣呢,教教我好嗎?」孩子興緻勃勃地當起了小老師。
分析 共贏
前段時間,大樹星球的一位孩子在幼兒園被小班長打手心了,孩子連續多天哭著上學。爸爸覺得孩子應該學會適應,嚴厲地命令孩子不許哭。對於這件事情,星球的一位有經驗的媽媽尼莫提供了這樣的解決建議:
可以在單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問問孩子,爸爸的話是否是對的?他怎麼看?如果認為對,那麼怎麼去做才能達到爸爸的要求?比如試著學習克制,每次克製成功了就悄悄回家跟媽媽分享。不成功的時候,主動跟爸爸交流,希望爸爸多給一點力量,爭取以後更堅強些。
如果他認為爸爸不對,就幫他分析爸爸實際心裡非常非常愛他,看見他落淚,爸爸很心痛很著急,但他一著急吧,就想不到好辦法,只會說不許哭。
希望孩子不要因為爸爸的情緒,再有壓力,慢慢理解爸爸的做法。
GIF
幾句話即是很好的溝通案例。遇到孩子棘手的事,第一步傾聽、回應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第二步,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共同梳理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三步,關注孩子解決問題過程的努力,鼓勵孩子。
溝通既是「術」,就要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常練常新。但溝通也是靈動的,尊重孩子、安撫情緒,精準讚美、涵養自信,幫助分析、提升能力,都是遇事選擇的問題。高段位的父母可以信手拈來,低段位的卻只能攤手無奈。願我們一起修為!
彩蛋來了:本周六晚9:00,星球一位媽媽將在一諾fellow人物誌做直播。
分享主題:從公司高管到全職媽媽,移民美國帶給我的人生啟示
分享嘉賓:李學,Sofia,原國內上市公關公司高管,現移民美國洛杉磯。桃李獎學金創始人,南加州大學MBA。育有一兒一女,關注中美教育對比及文化差異。提倡終身學習。簡書賬號:加州學姐。
內容簡介:從霧霾籠罩的北京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從管理200人的高管到「領導」2人的主婦,從英文小白到成功申請南加大MBA,從光鮮亮麗的MBA到素麵朝天的全職媽媽……
移民美國這四年,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也曾經自卑地把頭低到了塵埃里。歷經四年彷徨、恐懼、抉擇、努力,終於有勇氣從塵埃里抬起了頭,欣喜的看見人生的畫卷正在從另一端悄悄打開,理想也正在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從某種程度來講,移民美國只是人生夢想的新起點,也是一次「自我發現之旅」。
TAG:大樹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