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抱月瓶瓷器賞析

明清抱月瓶瓷器賞析

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種瓷器。亦稱"寶月瓶"。小口、直頸,頸側雙耳,因瓶腹似圓月,故名。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時期流行於西夏的陶制馬掛瓶,左右雙系,用以掛於馬鞍之側,極具民族特色。關於寶月瓶的器形起源有好幾種說法,一說是受西亞文化影響而出現的器形。此瓶始見於明洪武時期,盛行於永樂、宣德時期,清雍正初仍有燒制,後因雍正帝不喜歡此類器物,曾下令「嗣後寶月瓶不必燒造」,故雍正後期少見,到清乾隆時又有燒制。

明代以青花為裝飾,結合抱月瓶自身獨特風格,將色彩與器形完美融於一體,使其發展成為陳設用的藝術品。抱月瓶以永宣時期最負盛名,其中蒜頭口抱月瓶於康熙、雍正兩朝多有仿製。乾隆皇帝更是喜愛有加,因此抱月瓶成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陳設瓷器之一,外形與花樣也隨著御窯廠不斷創新而變化多樣,異彩紛呈。一線拍行藏品徵集一伍三零三七二貳一玖壹。

在抱月瓶的一面,兩隻白頭翁(字面意思為白頭髮的老人)鳥站在白色和粉色花枝的枝頭。在抱月瓶的另一面,一對白色的鳥棲息在不同的開花樹上,一對蝴蝶則在藍紫色的翠菊上震動著雙翅。

這件抱月扁瓶採用釉下彩製作工藝,兩面都繪畫有開花結果的秋葵。圈頸處有一對如意耳,瓶頸上伴有秋葵垂飾;外壁巧繪秋葵連枝,蜿蜒曲回,柔瓣散舒,幽芳怒綻。嫩葉有芒掩映花間,新蕾無意獨佇媖嫻。盌心團花框雙圈,葵瓣旋卷而發。通體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潤澤如玉。

明代的抱月瓶以青花為裝飾,結合抱月瓶自身獨特風格,將色彩與器形完美融於一體,使其發展成為陳設用的藝術品,其中又以永宣時期最負盛名。此青花纏枝蓮抱月瓶呈葫蘆型,上部以蒜頭型,頭至肩部兩側各飾一對如意綬帶耳,下方為扁圓型,此瓶釉色溫潤肥厚,通體繪纏枝蓮紋花卉。一線拍行藏品徵集 一伍三零散柒貳貳一玖壹。整器以明快的蘇麻離青料繪畫,並帶有濃郁的西亞風格,色澤青翠明快。所用進口青料為暈散自然,其結晶斑凝聚成黑青色,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器身繪滿紋飾,主輔分明密而不亂,層次清晰,青花發色深沉,釉面光潤閃青,此瓶是明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完整器存世稀少,彌足珍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胥藏文化傳播 的精彩文章:

小小一枚袁大頭為什麼這麼值錢?
怎麼收藏印章?

TAG:胥藏文化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