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它是最小的龍子,背上長著寶劍的怪獸,依靠半邊身子活著

它是最小的龍子,背上長著寶劍的怪獸,依靠半邊身子活著

龍九子螭吻

江湖中有傳言,高明的劍術可以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人的意念就會變為最鋒利的寶劍,快如閃電,讓對手防無可防。這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人就是人,劍就是劍,根本不是一個物種,怎麼可能合為一體呢?但是龍生九子中最小的龍子,真的做的了,它的名字叫做螭吻背上長著一把寶劍,由於年深日久已經無法取出,成為它身體的一部分。

歐洲中世紀的蠍獅獸

中國神話里也有很多「混合型」的怪獸,比如長著人手的怪鳥,怪獸卻有著一張人的臉,還有長著雞爪的魚,三個頭六隻翅膀的怪物。可是從來沒聽說過動物跟器物長在一起的,螭吻就是一個例外,它的背上有一把深入骨髓的寶劍。這寶劍倒不像是誰插上去的,而是從它身體里長出來的一樣。

我們聽過半人半獸的怪物,像傳說中的人馬獸;還有像是各種動物的部件相互交換嫁接,比如雞蛇獸,蠍獅獸。也有一半人一半魚的水怪魚婦但從沒聽說過那種動物身體只有一半還能活著的。這一點螭吻也做到了,據說從前它在跟兄弟們爭奪王位的時候被一個龍子下了狠手,把另一半身體給砍掉了,所幸搶救及時,沒有傷及性命,真的算是撿回來半條命,從此它就用這剩下的一半身子活著

背上長著一把寶劍的螭吻

早期螭吻的形象是一隻長著龍頭,有著兩條分叉魚身子的龍子,背上背著長著一把劍,又被稱作鴟尾龍爪兩隻腳。到了明清時代,龍這種騰圖符號被皇族所壟斷,螭吻的樣子整體就像一個彎曲的鉤子,圓瞪著雙眼。

螭吻被傳到日本之後,又被叫做(hu),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愛知縣名古屋房頂上的金鯱。初唐的時候這是一種海里的鯨魚,是魚的形狀。

藏經閣殿脊上的螭吻獸

明代李東陽《懷麓堂集》中說:「龍之九子蚩(螭)吻,生平好吞,近殿脊之上獸頭即是其遺像。」據說螭吻善於吞吐,能夠將海水和烈火一起吞入口中,古人大多幫它當成一個「消火神獸」放置在宮殿的檐角和屋脊上。比如唐人蘇鶚《蘇氏演義》中記載,蚩是一種海中神獸,漢武帝時建造柏梁殿,就有大臣上書,蚩尾是海獸,水之精怪,能夠躲避火災,可以把它安置在殿堂之上。蚩也作鴟,它的吻也就是嘴巴如鳶,所以又被稱作鴟吻

還有一種說法是,龍九子中最小的兒子叫做椒圖,它的樣子像是一個螺蚌,口中銜著一把圓環,它的警覺性很高,最討厭的就是有人闖入它的洞穴,所以人們就把椒圖的頭像雕刻在大門上,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門鈕(環)。傳說如果有陌生人想要進入,椒圖就會緊咬門環,使外人無法入侵。

螭吻還被用來代指房舍,比如唐代李延壽《北史·高道穆傳》中寫道:「李世哲多有非法,逼買人宅,廣興屋舍,皆置鴟尾」。因為螭吻總是被置於檐頭,所以它又用來代指檐頭。比如《紅樓夢》中有「青松拂檐,玉欄繞砌。金輝壽麵,彩煥螭頭。」這裡的「螭頭」指的就是安置有螭吻的檐頭。

螭吻有時也會被置於殿前

宋明時期,螭吻的形象一直都是魚身鳥尾的樣子。比如北宋《太平御覽》中記載:「唐會要目,漢代相梁殿遭遇火災之後,依照巫師之言,『海中有一種魚虯,尾巴似鴟,只要它激起浪花就會下雨』。所以就把它的雕像放在檐尾,用來辟火災。

明代周祈引用《類要》中的引文:「東海有一種魚,樣子像鴟鳥,噴浪就會降雨。唐代以來,人皆設其像於屋脊之上。」

大多在屋脊


參考文獻

[1]官方修訂.後唐書[M]後晉.

[2]李延壽.北史[M]唐代.

[3]蘇鶚.蘇氏演義[M]唐代.

[4]李昉,李穆,徐鉉等.太平御覽[M]北宋.

[5]周祈.名義考[M]明代.

[6]李東陽.懷麓堂集[M]明代.

[7]楊慎.升庵外集[M]明代.

[8]曹雪芹.紅樓夢[M]清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符號帝國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神秘的九頭水怪,一身九頭,興風作浪,曾為姜子牙下屬?
「含沙射影」原來是一種上古水怪,口中有弩,影子被射中者就會病死

TAG:符號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