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吳作人:中國畫主立意,「貴乎思」,重「氣韻」!

吳作人:中國畫主立意,「貴乎思」,重「氣韻」!

吳作人(1908-1997),安徽宣城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從師徐悲鴻先生,並參加南國革新運動。早年攻素描、油畫,晚年後專攻國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準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是繼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1946年,在齊白石寓所門口吳作人(右二)與徐悲鴻(右一)、齊白石(左二)、李樺(左一)的合影。

一次,徐悲鴻應邀到上海藝大講課,順便到美術科一年級教室了解學生的情況。

當他走到一張素描前時,他停下了腳步,問:「這張畫是誰畫的?」沒人回答。

徐悲鴻又大聲問:「誰叫吳作人?」素描上寫著吳作人的名字。

這時一個滿臉稚氣的青年人,從人群中羞澀地探出了頭。「是我,我是吳作人。」當時吳作人還不到20歲。

徐悲鴻當眾表揚吳作人素描畫得準確,並讓吳作人坐在面前,徐悲鴻以他為模特現場畫了一幅頭像素描,為大家講解。

徐悲鴻還把自己的住址告訴吳作人,讓他可以隨時到家裡來做客。

芍藥花

三門峽工地

徐悲鴻十分欣賞吳作人的聰明好學,後來還將自己的油畫畫稿《田橫五百士》交給吳作人和另一個學生王臨乙放大到畫布上。

吳作人轉入南國藝術學院學習,正式跟隨徐悲鴻學畫。

徐悲鴻對其影響很大,其「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采者融之」的藝術主張為吳作人一生遵循。

長江

1930年,也是在徐悲鴻的鼓勵與幫助下,吳作人遠渡重洋去歐洲求藝,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西蒙教授工作室。後轉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進院長白思天畫室學習,曾獲學院金質獎章和桂冠生榮譽。

在留學的時間裡,吳作人將學到的西方藝術技巧和中國藝術傳統糅合在一起,逐漸豐富了自己的學養;同時,在飽覽西方現代美術的光怪陸離之後,更加堅定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和入世的繪畫觀。

1935年,時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的徐悲鴻,寫信給吳作人,邀請他回國任教。

吳作人在40年代曾兩次西行寫生,這使得他的藝術生涯發生了決定性的轉折。

當他西涉大漠,去往敦煌觀摩莫高窟並臨摹壁畫時,他被眼前所見震撼了,他認為敦煌是「世界僅有的最偉大的中國古畫陳列館」。

他激動地寫道:

「塑像……雖然項斷肢裂,僅存軀幹,終不能晦其神工。尤可驚服者,厥為隋唐雕塑家對於解剖學之認識,對於比例動態之準確,其觀察之精微、表現之純凈,實可與其前千年之菲狄亞斯及普拉西特等聖手,與其後千年之唐那泰羅及米開朗基羅輩巨匠在世界人類的智慧上共放異彩。」

吳作人在廣漠大氣的懷抱中,發覺到了中國水墨的語言更能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意向,中國畫作為中國的文化現象有它不可代替的藝術特色。

丁香花與迎春花

船碼頭

大連星海公園

50年代以後,吳作人以中國畫創作為主,作品完全趨於成熟,風格英姿洒脫,舉簡治繁,風清骨峻,以氣質勝人。此時的油畫則達爐火純青之境,更加富於民族氣派。

吳作人在1957年談到藝術風格時曾說:「風格是畫家自己的面貌,既不故弄虛玄,忽此忽彼;也不取泥古不化,套襲仿效。」

這段話實際上是他自我風格的詮釋。從他中國畫風格形成過程中,可以看出他追求自然天工,絕不故弄虛玄、忽此忽彼的一貫性。

戰地黃花分外香

在中國嘉德2013春季拍賣會上,這幅《戰地黃花分外香》以8050萬元人民幣成交。

1977年9月,在毛澤東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際,畫家吳作人為「寄無限緬懷」,取毛澤東《採桑子·重陽》詞意,創作完成了一幅油畫風景畫《戰地黃花分外香》,以示紀念。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該畫長175.5厘米,寬118厘米,以超大尺幅、全景式構圖、單純熱烈的革命浪漫色彩,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也體現了藝術家對未來新世界充滿無限期望和想像。

農民畫家

藏女負水

著名畫家艾中信曾評價此幅作品說:

「1946年創作的《藏女負水》相當清明,在他的油畫上還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藍天白雲和明麗的陽光,一彎溪流,滋滋淙淙的,他幻想出一幅沁心的和平景象。這是他接觸到高原人民生活和敦煌石窟藝術以後的一個鮮明的風格轉變。應當指出,這和他開始致力於水彩畫和水墨畫也是分不開的。」

高原傍晚

解放南京號外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總統府,南京宣告解放。《人民日報》印發號外,全國人民歡欣鼓舞,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吳作人在北京親身經歷、目睹並記錄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並即景速寫又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新中國里程碑的開山之作《解放南京號外》。

畫家把北京各階層人民爭看和聆聽號外作為主要人物故事情節展開,形象地展現了新中國人民群眾當家做主人的國家性質,工人、農民、市民、學生、知識分子、婦女、老人和兒童都專註而興奮地聆聽著、議論著。

據蕭淑芳先生回憶,吳先生畫這幅畫時把她也畫了進去,近景背對觀眾的婦女就是她,懷抱著鄰居的孩子;在蕭先生旁邊為群眾讀報的教師形象的知識分子就是畫家自己的化身。

天山之秋

青島海濱公園

齊白石像

油畫《齊白石像》是吳作人的代表作之一,堪稱現代中國油畫中富有民族氣派的典範性作品,同時也標誌著吳作人的油畫創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館長、美術鑒賞家札莫希金再看了《齊白石像》後說,這件作品完全可以和列賓的《托爾斯泰像》相媲美。

這幅作品的構思過程很長,1954年,吳作人在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準備工作後,把93歲高齡的齊白石請到自己寓所里勾畫素描稿,畫著畫著,老人瞌睡了,熟睡中的的白石老人嘴唇努著,右手三指一直聚攏而不鬆開。

這個極為重要的細節,立即為吳作人敏銳地把握住。寫生僅進行了兩次,一次畫臉部,一次畫兩隻手。

在最後創作油畫時,是由畫家夫人蕭淑芳穿著白石老人的大袍子,衣服里放了兩個大枕頭擺出來的,紅色沙發是參照一片織錦設想著畫的。

《齊白石像》敦厚莊重,泰然自若,這一安詳的儀態已奠定了人物的造型基礎。蝦青大袍與白髮童顏之相映,顯出老人閱歷之深,而又具有赤子之心。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顧盼間乾坤倒轉,一霎時滄海桑田!
四大名著中最動人的40句話,道盡人生真諦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