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狀元,為何不願意迎娶公主,只因一個難以忍受的「規則」
在我們民間的傳說中,大部分都是秀才進京趕考,考中了狀元,然後去迎娶皇帝的公主,總的來說,也算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了,但是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那些真正是科舉出身的狀元,他們根本就不想要成為駙馬。但是按照我們的推理來說,成為駙馬以後就是皇帝的女婿了,自身的地位也應該是更上一層樓才對呀,但是事實的真實情況卻並不是我們想的這樣,那些狀元們壓根就不會選擇迎娶公主,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他們在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在開玩笑。
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皇帝的女兒們還都是一般會選擇嫁給朝中勛貴,這也是皇帝為了籠絡朝中官員的一種重要的渠道,也便形成一個聯盟或者陣營。但是我們知道,一旦皇帝去世之後,勛貴就很有可能會專權,這也就是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外戚專權。為了抵消貴族的勢力,皇帝想出了科舉考試的一個辦法,那些在民間的學子們早已組成了屬於自己的陣營,完全可以和勛貴勢力所抗衡了。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就是狀元,民間老百姓是比較喜歡狀元娶公主的,但是真正狀元本身其實是不敢這樣做的。
以我們一般的情況來說,民間的學子們通過自己十年的寒窗才得到的功名,一旦迎娶了公主,那就等於被架空,就算是狀元取了公主,也會瞬間變為勛貴,狀元便只能去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虛職。那麼這樣的話,狀元的名頭也便被徹底的廢了。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只有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狀元迎娶了公主,其實這也是在皇帝的威逼之下不得已的。
就像當年的張居正,如果說張居正娶了嘉靖皇帝的什麼親屬的話,那麼張居正就絕對不可能進入內閣,更不要說後來的張攝政。所以,在明朝的那些狀元們,他們的目標就是進入翰林院,然後入閣拜相。
在到了清朝的時候,這一情況就發生了一些變化,清朝的皇室就強調了滿漢不可以通婚,公主也只能嫁給滿人,這樣一來,能夠選擇的圈子就變小了。公主一般都嫁給了其他貴族的子弟。
其實我們說清朝時期的公主們也過得比較的慘,因為在宮中有嬤嬤管著。駙馬如果想和公主見面的話,就必須給嬤嬤好處。否則,嬤嬤就會用這種各樣的理由去拒絕駙馬與公主的見面。
※乾隆給英國國王下了道聖旨,現存英國博物館,看完後笑掉大牙
※日本女兵說:要嫁只嫁給中國男人,稱至死都是中國人
TAG:史為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