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們對三國歷史最大的誤解?諸葛亮的才能真的被高估了嗎?

人們對三國歷史最大的誤解?諸葛亮的才能真的被高估了嗎?

諸葛亮在歷史上不是被高估了,而是完全被會錯了意,由於三國演繹的深入人心,甚至把諸葛亮簡單地理解為智多星,這完全是對一個偉大軍事家、政治家的嘲笑,因此孔明不是高估,而是被低估甚至是誤解。

有人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徒勞無功。

如果說從戰略上來說,說諸葛亮的進攻是失敗的,這一點我承認。

但是說徒勞無功,呵呵。

下三郡,奪陰平武都,殺王雙張合,退郭淮,敗司馬。

除了一次街亭用人失敗,一次沒攻下郝昭鎮守的陳倉,諸葛亮在戰術上失敗過幾次?

司馬懿軍事方面如何?百日破公孫旬日擒孟達。五次六次北伐都是諸葛亮直接對話司馬懿,第五次上邽之戰,諸葛亮以劣勢兵力分兵進攻,打出一系列漂亮的機動進攻作戰,先是在司馬宣王率軍西進之時,在魏地機動三百里,破郭淮費曜於上邽,割走司馬宣王部隊的軍糧,宣王率軍而來,諸葛亮主動求戰,結果宣王不出,諸葛亮考慮孤軍懸於敵後,於是退走。司馬宣王又跟上來,這時張郃說話了:「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大帥,你要麼打要麼不打,這麼跟著卻還不打,士氣民望都要不行了。但是司馬宣王不從,跟著諸葛亮到鹵城,此處估計司馬宣王面對諸葛亮的戰績和軍事能力,顧慮比較重,不願意輕易交戰,只想保持軍事壓力逼得諸葛亮撤退,所以到了鹵城,司馬懿的選擇還是「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依然是堅守。

但是諸將不幹了,你這樣追著別人屁股跑又不敢打,說好聽點叫機動防禦,說難聽點,叫被人牽著鼻子走,「畏蜀如虎」,對軍隊士氣是極大的打擊。司馬懿不得已出戰,結果木門道之戰大敗,被諸葛奪得「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所以六次北伐,司馬懿乾脆就按兵不出了,誰說也沒用,我就耗死你。

有人說,司馬懿這戰略很正確,憑藉強大國力耗死對方。

沒錯,這確實很正確,這個戰略也確實耗死了諸葛亮,所以我說諸葛亮戰略方面是敗了。

但是,知道魏國多少兵力多少人力么?

魏明帝自征蜀,幸長安,遣宣王督張郃諸軍,雍、涼勁卒三十餘萬。(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我們就算這個數據有水分,但是魏國國力在那裡,實打實的,戶103萬,口443萬,兵力60萬,這個數字對比蜀漢滅亡時候,戶28萬,口94萬,兵力10萬,簡直是天壤之別。

所以我們說司馬宣王面對蜀漢保守防禦有錯么?

沒錯,確實沒錯。

但是,你以四倍地盤,四倍人口,六倍兵力,被諸葛亮率不到十萬人馬(其餘各處要留留守部隊,諸葛亮能動用人馬不會超過九萬,一般來說,應該八萬都不到)予取予求,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覆城破軍殺將。

這本身就是一種奇恥大辱,這本身就是戰鬥力遠遠不及對方的表現,而蜀地從來就不以出產勁卒銳士聞名,可見諸葛亮治軍之傑出、戰陣之強橫。

不要說魏國還要防著遼東吳國和北方少數民族,諸葛亮這邊也有南蠻西戎要頭疼,也有吳國要防禦。輕鬆擺平南蠻那也是人!的!本!事!

魏國面對蜀國鎮守的一直是曹真、司馬懿這種砥柱之臣,相應部署兵力,絕對不會少於二十萬:諸葛亮一次北伐時候,曹睿命大將張郃率步騎精銳五萬出長安。同時命大將軍曹真督關右諸軍十幾萬,前後用兵達二十萬。

更何況晉書也早就有過論述:

「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列傳二十六)

蜀漢對隴右關中接連不斷的軍事進攻,給曹魏在西部防線造成了強大的壓力,集結的大量防禦部隊和軍隊的糧草,更是對當地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晉書.宗室傳》

邊軍擋不住諸葛亮,必須出動中央軍,這足以封堵那些說諸葛亮「勞師無功」的人的嘴。

你說諸葛亮沒有取得戰略上的勝利,這可以,但說諸葛亮軍事一般,那,呵呵,被諸葛亮打得縮頭不出只能嚴防死守的司馬宣王豈不成了垃圾。

明帝紀中有一段挺有意思的部分,曹睿上台之初,一直是聰明若神,善於納諫體恤民情,可謂明君。然而諸葛亮死後第二年,就開始:「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百姓失農時,直臣楊阜、高堂隆等各數切諫,不能聽」。可見諸葛亮給這位君主帶來了何等的壓力。

所以說諸葛亮「沒有軍事才能」的人,純屬無知。

三國志陳壽說的是政略為長軍戎為短,意思是諸葛亮政治才華高于軍事才能,但從!來!沒!說!諸葛亮軍事不夠強!

「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

同期吳國大鴻臚的評價:「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這樣的人,何高估之有?諸葛亮另外一個被挑剔的地方是,認為蜀漢滅亡,是諸葛亮窮兵黷武,至少是不作為或用人不當所致。但回看歷史,丞相逝(公元234)至蜀漢滅(公元263年)期間29年,讓一個人為去世三十年後的朝政負責實在苛責。而期間蔣琬費禕姜維主持內政軍事,俱有可說,而三個人最大的共同點,是人品好。蔣琬的大度雍容,費禕的恪盡職守,姜維的百折不撓,都說明了諸葛亮用人的特點:用人以賢。要德才兼備,這樣才可以長久。也才能體諒丞相用人之道(注意,非術)。這也是諸葛孔明垂百代仍被我們緬懷的原因。

諸葛亮在蜀漢的名臣武將都已凋零的情況下,以天下十分之一的資源,打得當時最強的魏國只敢堅守,對手還是見誰滅誰的司馬懿。

蜀漢人口不過三國十分之一,在諸葛亮時期基本是壓著北魏在打,曹魏在秦嶺前線堆了十二萬人,還不停從中原調兵調糧。內政方面,諸葛亮不在首都,身後秩序井然,曹魏東吳這個時期都是政變此起彼伏,曹操沒死幾年,大權就不在自己家族手裡。評價一個人,要看他手裡有多少張牌,也要看他能打出什麼組合。要看同時期他的對手是誰。司馬懿說諸葛亮天下奇才,當時和後世有幾個人能有這種評價?看問題不全面和急躁,是誤解歷史的主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的的哪點事 的精彩文章:

談寫生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古典宮廷油畫中令人神魂顛倒的美女
解密歷史上被誤解的五大事件,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真相出乎意料!

TAG:文化的的哪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