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什麼都別學國產職業劇,這是職場新人的開除指南
杜拉拉升職記都過去十年了,把它奉為金科玉律的年輕人們,現在都如願以償成為杜拉拉了嗎?
下次再有哪部電視劇打著「職業」的旗號進行宣傳,聽一聽就好千萬別當真。現實中的職場,可比國產劇精彩多了。
每隔幾年,電視熒屏上最流行的劇集就要換一換,從穿越劇到抗日劇,從歷史劇到婆媳劇,這幾年風頭最勁的,應該就數職業劇了。
說起來,職業劇這個概念應該算是舶來品,特指那些通過塑造某個行業從業人員的形象,來傳達職業理念的劇集。有很多日劇美劇都把鏡頭對準了入殮師、伐木工人等職業,既給觀眾以現實生活無法得到的新鮮體驗,也常常能用溫情和感動,引發人們對生活意義更深入的思考。
不過,在這個概念到來之前,事實上的職業劇就已經在中國生根發芽了。《編輯部的故事》講述的是一群雜誌編輯的生活,《重案六組》刻畫了幾個深入人心的刑警。可等到了「職業劇」「職場劇」的字樣真的印上海報的一天,中國的職業劇卻越來越不職業了。
那些看完職業劇就熱血沸騰地以為自己會成為又一個杜拉拉的年輕人們,現在大概都已經被開除了吧。
如今回看,《編輯部的故事》不就是一部十足的職業劇嗎?
愛情佔主導,bug遍地跑
既要讓行家不跳戲,又要讓外行看得懂,如此高的要求,確實是對中國影視製作人的一項考驗。
就連百度百科的「職業劇」詞條里,都在第一句徹底寫明:「傳統職業劇中的一系列規則,對於大陸的職業劇系列極為不適用。」
在香港TVB最擅長的職業劇里也有彎彎繞的感情線,但篇幅極少,多數是為了推動案情發展。即使抽掉,也不會整段跨掉。
反觀國產職業劇,不管詮釋哪種職業,講述哪一行的故事,最終大都會演化成無腦愛情片,更慘烈一點,還會變成瑪麗蘇和傑克蘇同台互飆土味情話的尬劇。
反映獵頭行業的《獵場》口碑不佳。
套職業劇之皮,行言情劇之實,就連操刀過《沉默的證人》《潛伏》等多部佳作、堪稱國劇之光的姜偉導演,都不能免俗。他執導的《獵場》里,胡歌一共談了三段虐心戀愛。觀眾一門心思盯著胡歌的顏值,情場部分的KPI超額完成,職場部分早已無人關心了。
在寫作《心術》之前,編劇六六以患者和醫生的雙重身份,在上海數家醫院卧底半年之久。遇到過道德敗壞的醫界之恥,也見識過胡攪蠻纏的病患。其中也不乏暖心的細節:「我曾在手術室里看見醫生一針一針縫腦膜,這是一門幾近失傳的手藝,因為費時又費力,大多數人都用人工腦膜貼上當補丁完事。後來才知道病患來自福建山區農村,年收入都負擔不起這台手術,一塊腦膜要八百多元,醫生用自己的時間和手藝,替他省了。」深入這傲慢與偏見的背後,她看到了惡,也看到了善,但更多的,是看到真相。
到了2017年,《急診科醫生》開播,僅在協和醫院急診科見習一周之久的王珞丹,不僅宣傳通稿滿天飛,還有路透照高調打配合,感覺能深入醫院一周,已是劇組最大的良心了。
《心術》的好口碑不是白來的。
可悲的是,像王珞丹這樣肯拿出一周時間來了解行業都是少數,更多的,是連劇本都沒讀熟就上場。還在熱戀期的鹿晗,最近在採訪中賣了一把耿直:「要說讓我去塑造一個角色,從頭到尾,包括特點、性格、小動作。抱歉,我敢發誓那是不可能的,哪有那時間啊!」
確實,對於拍偶像劇都一臉尷尬的演員來說,要求職業精神,無異於讓小學生去參加高考。職業劇看不上演技如同表情包的流量明星,軋戲撈金忙不停的後者同樣也看不上正兒八經的職業劇。相比於四天六千萬的賺錢速度,真要半年磨一劇,那就賠大了!
所以說,下次再有哪部電視劇打著「職業」的旗號進行宣傳,聽一聽就好千萬別當真。現實中的職場,可比國產劇精彩多了。
本文轉自new-weekly //作者:箋語
TAG:視景映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