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就用開塞露,你和寶寶多大仇!吃它就能輕鬆搞定!
孩子出現這5類情況家長要注意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各方面看起來都很正常,但是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他經常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愛哭,有點獃頭獃腦的感覺。很多家長把這些表現歸結為孩子的個性問題,也沒太在意,但是,這種現象其實背後可能存一些問題!
日本有位名叫飯野節夫的營養學家,在《兒童飲食與健腦》一書中指出,經常性的「便秘」會讓兒童變得「獃頭獃腦」。尤其是2~6歲的兒童長期便秘的話影響更為嚴重!
寶寶便秘
危害有哪些?
孩子由於便秘,幾天才排出一次大便,大便在大腸內存留的時間越長,水分被吸收,大便在體內越來越干,甚至呈小硬球狀。
1、影響精神心理發育
經常性的便秘,孩子會覺得腹脹不適,但因無法表述自己的這種不適,更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孩子把注意力過多集中在腹部不適上,所以才會對外界事物淡漠。
2、影響腸胃系統
孩子不愛吃飯,對食物不感興趣,口裡有異味,這都是食物在腸道內不能排泄產生的毒素。
3、導致肛裂,引起排便恐懼
有時大便太干,排不出來,甚至擠破肛門形成肛裂,由於有肛裂,排便時肛門疼痛,孩子害怕排便,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
解決寶寶便秘
2種方法勿常用
小寶寶由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很容易出現便秘的現象。看著寶寶大便拉不出來滿臉通紅,爸爸媽媽真是好心疼。
有些家長會採用肥皂條或開塞露為寶寶通便,這樣做真的可行嗎?
肥皂條里有什麼?
肥皂條中含有成分甘油、芳香劑、鹼和漂白劑,其中鹼和漂白劑都對寶寶的傷害非常大,應當避免使用。
開塞露里有什麼?
開塞露只能偶爾「應急」用,不要常用。
開塞露的成分含有甘油和山梨醇,雖然安全無害,但長期使用,會使寶寶的腸壁神經細胞應激性降低,敏感度下降,對藥物產生依賴,不利於自主排便。
因此,治療寶寶便秘主要是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注意飲食調理,不可依賴開塞露。
如何判斷寶寶便秘了
寶寶出現便秘首先表現為大便的次數減少,甚至一連幾天都沒有排便。在排便的時候肛門疼痛。排出的大便乾結、堅硬,有時候還會出現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
兒科專家肖和印主任提示:便秘有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之分。便秘會讓寶寶很難受,如果寶寶長時間沒有排大便,並出現劇烈腹痛、發燒、嘔吐等情況,就可能是器質性的了,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擅長
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過敏性紫癜、多發性抽動症、嬰兒濕疹、病毒性心肌炎、腎病綜合征等難治性疾病。
肖和印,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兒科主任,他主編及參編的著作十餘部,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多部,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科疾病,尤其以小兒推拿為特長,杜絕小兒用藥隱患,所醫患兒無數。
患者心目中的好醫生
肖主任提示:
? 如果寶寶是因為先天的腸道等問題所致,可能需要動手術。
? 如果是功能性的問題,通過治療和調理很快就會痊癒。
▼
日常護理中
怎樣預防寶寶便秘?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便秘,大多都是功能性便秘,通過家長對孩子的飲食調理、正確引導可以有效改善便秘的情況!
①多吃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
嬰幼兒一定要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水果、蔬菜、主食都要吃,含纖維素比較多的食物有:山楂、櫻桃、蘋果、香蕉(成熟)、韭菜、菜花、菠菜、玉米、蕎麥麵、紅薯、黃豆等等。注意適當喝水,同時提醒大家,便秘有虛實之分,虛密者不可食用寒涼食品。
溫馨提示:1歲左右的小兒,出現便秘,有時候是奶量攝入不足,過多的輔食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均衡。
②培養孩子的大便習慣
孩子出生後年輕家長都願意用尿不濕,尿不濕確實讓家長減少了頻繁洗尿布、洗床單的麻煩,但卻讓很多家長忽略了對孩子大便習慣的養成。
應該從孩子第4-5個月開始,就可以進行「把便」訓練,但「把便」時要注意用胳膊托住孩子的脊背,或讓小兒的脊背靠在大人胸腹部,這樣孩子的脊柱不用太吃勁兒,也可以藉助座便器訓練孩子的排便習慣。
③日常干預有助於排便
先讓孩子每天定時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鐘,並在旁邊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聲音,如「臭臭」、「拉拉」等來誘導他大便。只要繼續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形成對大便的條件反射,逐漸產生便意。
緩解寶寶便秘
肖主任推薦這2個方法
小兒便秘小食療
木耳紅棗
材料:黑木耳50g,紅棗50g
做法:
1、紅棗泡軟去核,木耳溫水發好,切碎。
2、紅棗和木耳放入攪拌機,加少量水打碎成糊狀。
3、糊糊放入鍋中煮開即可食用。
用法:一天一次,堅持1個月以上。
小兒便秘小對策
按摩治便秘
1、清大腸。
從寶寶食指指根到指尖,往外輕輕按摩,每分鐘100-200次,按摩1分鐘即可。
2、揉腹。
要看寶寶大便乾燥程度,太干就不適宜直接揉,按揉時實密者多用瀉法,順時針按揉5-10分鐘。
3、下七節骨按摩。
按下圖對寶寶進行按揉50-100次。
除了便秘的問題,各位寶爸寶媽是否也在為以下幾種寶寶常見問題所困擾?
兒童的常見問題特別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醫生」 ,很多疾病通過家長及時得當的護理,寶寶完全可以自愈,不但節省了去醫院挂號、看病的時間,減少更多的經濟負擔,還避免了交叉感染、損害寶寶抵抗力的風險。
做好孩子「第一任醫生」
父母只差一套《育兒寶典》
肖和印主任和他的醫學團隊,梳理出了一套非常實用的針對兒童常見病的家庭應對方法--《育兒醫學寶典》,目的就是讓孩子少生病,少跑醫院,更健康的成長。
各位寶爸寶媽可以用手機下載「喜馬拉雅FM」APP,在裡面搜索「肖和印」就可以學習收聽了。每天10分鐘的時間,就再也不用為孩子生病發愁了。
關於育兒--著名演員海清有話說:
肖和印主任是著名演員海清孩子的兒科醫生,在育兒方面給與了海清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