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西作家潘振榮作品《瞎眼的姨婆》

陝西作家潘振榮作品《瞎眼的姨婆》

潘振榮,男,新生代青年詩人。一九八九年出生成長於陝西省境內的藍田猿人遺址附近。小時侯在父親的影響下涉獵群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從少年時代起就酷愛文學與歷史,堅信藝術來源於生活,喜歡用文學記錄生活中每一個感動而又平凡的瞬間,一直以來的寫作理念是文章應該與歷史、現實相結合,反映最真實的生活。二零一七年三月份開始寫作,多次參加詩歌比賽,一直筆耕不斷,碩果累累,為人平時比較謙遜低調,深居簡出,給人一種不可琢磨的印象,常常不被人所理解,一直徘徊在寫作與生活之間,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詩歌代表作:《記憶中的愛戀》、《烏雲的哀愁》,散文代表作:《人生的蒼茫》、《棗樹魂》。

瞎眼的姨婆

在我的一生中有一位親人的離世,使我的思緒至今難以平復。她就是祖母的姐姐,我的姨婆。祖母是他們家最小的孩子,她們共同有一個哥哥,也就是我的舅爺爺。他是一個很普通的教書先生,他的身上有傳統知識分子的古板和深沉。她們姐妹兩人受舅爺爺的影響很大,在她們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勞動婦女的勤勞和委曲求全。

姨婆出生於一九三零年前後,具體哪一年不祥,我也不知道她叫什麼,只知道她在家人的包辦下嫁給了一戶姓孫的人家,她的婚姻沒有感情,那時的婦女最大的作用就是傳宗接代。她也不例外,既要帶孩子,又要下地勞動,還要操心一家人的飯食。遇上一個好人家還好說,如果碰到一個厲害的婆婆,那可要受盡委屈。"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句俗語中的那個"熬"字很形象的說明了這個不良的現象。尤其要是攤上一個惡媳婦,那可要飽受埋怨和質疑。

姨婆就是這樣一個人,前半生為家庭操勞了一輩子,晚年卻受盡兒媳的欺負和虐待。她很早就出嫁了,所以舅爺爺也沒有教會她什麼文化,但她骨子裡有勞動者的質樸和厚重,她不會教育孩子,她屬於勞動婦女中有點愚昧而又忠厚的那一類女人。

姨婆雖然是包辦婚姻,可她沒有任何的怨言。生活在那箇舊時代的人,尤其是勞動人民,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去選擇她們的婚姻。她剛開始日子過的還可以,但自從有了孩子,家裡的日子一下子就緊張起來,那時候的人沒有長遠眼光,更沒有人教她們怎麼過日子。多子使得她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為了增加家裡的經濟來源,她和別人學起了做涼粉,正是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賣涼粉她拉扯大了一家人。

她比現在賣早點的人起的還早,因為她是小腳女人,走起路來很慢。在別人還在睡覺時,她早已到了鎮上,那時的路不像現在鋪的是柏油馬路,道路崎嶇難行。尤其是下過雨的路面,泥濘濕滑,還有積聚泥水的暗坑,稍不留神可能就會滑倒摔跤。有一次她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將做的涼粉倒了一地。回來還被兒媳罵她不長眼睛,可她為了不讓兒子難做,硬是咽下了這口氣。

說起她這個媳婦,她眼睛裡是滿含艱辛和熱淚。她們家那時窮,她不像祖母那麼能幹,加上生的這個兒子不中用。性子軟,又沒有什麼能耐,脾氣還挺大的 。別人給他介紹對象,他還挑三揀四的,一轉眼年齡大了,再不結婚,可能就要打光棍了。這可急壞了姨婆,她在百般託人的情況傾其所有幫兒子娶回了這個媳婦。

農村人婚嫁,尤其是男人,一輩子可能只結一次婚。一旦錯過了就要淪為家族的罪人,甚至一生都抬不起頭來做人。不像現在生活在農村的某些年輕人,家裡沒錢還挑三揀四,還美名其曰價值觀不同,他們家裡本來就沒有什麼積蓄,還凈給父母添麻煩。在農村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男的如果到了二十七八歲還不結婚可能就要打一輩子光棍,因為農村窮,趁著年輕還能娶上媳婦,如果過了二十七八歲還沒有結婚,就變成沒有人要的老男人,和被騸了的太監沒什麼兩樣。因為在傳統的道德觀念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一點確實和太監很像。

姨婆前半生的事情我就知道這麼多,可她最後那兩年是在我的陪伴下孤獨度過的。那時的她是七十多歲的高齡了,已經基本沒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加之她當時眼睛瞎了,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可偏偏她的兒女嫌她麻煩。像踢皮球一樣把她扔過來送過去的,她自暴自棄的對子女說讓她自生自滅吧。

在農村存在著一種陋習,說是母親小時候怎麼打罵孩子,等到母親年紀大了會被她的兒子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這也許是農村教育的短處,不光是孩子的母親會受到這樣的待遇,父親也不例外。他們在教育孩子上面只會打罵,可他們不知道怎樣告訴孩子哪裡錯了,該如何去改。稍微有點見識的,在教育孩子方面還好些,可大部分人在教育孩子時一是沒有耐心,二是沒有那個能力,只寄希望於學校教育,孩子在社會上走了彎路,父母才開始反思。他們第一個會罵孩子不爭氣,第二個罵老師不會教孩子,說老師是庸才,盡誤人子弟,最後才輪到他們自己。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言傳身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到他們悟到這些道理時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了,他們無力再去影響孩子。這是農村教育的一個誤區,也是受農村落後的經濟環境所制約。

因為他們能養活孩子們已經很不容易了,除了不讓孩子挨餓受凍,他們也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其實養育孩子,不光是讓孩子有飯吃有衣穿,還要學會養孩子的心。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父母哺育他們的艱辛,那樣孩子才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成長,就不會像現在很多農村父母那樣把自己的子女活生生養成了"白眼狼"。這也眼下是很多農村人身上最大的悲哀。

後來我由於上學的緣故,就在她家借住過一段時間,就聽姨婆說起她的遭遇。她說以前日子過的還湊合,可自從她的老伴去世後,家裡人就再沒有把她當回事,她生病時能挨過去就挨,撐不過了自己一個人拖著艱難的身體去買葯,便宜的葯別人還能看在鄉親的份上施捨她一點,可昂貴的葯別人沒有能力送給她,因為別人也要生活。

姨婆六十歲時還要做涼粉養活她自己,她一個人在夏天賣涼粉還好說。因為老年人不怕熱,她們最怕冷,她們的體質隨著身體器官的衰竭而變得沒有抵抗力。有時一個栽跟頭、一次發燒,都有可能讓她們癱瘓,甚至喪命。她有好幾次沒有買完涼粉被兒媳謾罵,罵她不會吆喝。兒媳讓她把剩下的涼粉用擔子挑回,但怕被鄰里看見。所以兒媳挑著擔子在回去的路上一邊走一邊指責姨婆不中用。

有一次姨婆被食客坑了錢,起因是她不認識錢,收了一張假幣。她怕回去後被兒媳埋怨,就把攤子托給相熟的人照看。集市散會後她悄悄來找祖母,祖母勸她不要賣涼粉了。可她說趁她這把老骨頭還能動彈,能為兒子多掙一點是一點。祖母知道勸不動她,就偷偷拿出自己的體己給她。並囑咐她不要往外說,因為我家那時也有一本難免的經。

我最後一次見姨婆是在我中學畢業時的那年冬天,當時她眼睛已經基本上看不見了,她還能憑感覺找到鍋碗瓢盆。兒子在時姨婆還能吃一口熱飯,兒子不在她身邊時姨婆連涼水都喝不到嘴裡。因為家裡的水缸是空的。姨婆的兒媳有時回娘家一呆就是個把月。唯一想指望的兩個孫子一個比一個頑劣。鄰里看見了還能給她送一碗熱湯麵,可他們也擔心兒媳回來後嘲諷他們"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由於我學習很吃力,決定中午不回來吃飯。祖母就讓我帶了一些乾糧先放到姨婆家。後來祖母讓別人捎了錢給我,讓我買點滋潤的飯食吃,她擔心我整天吃干饅頭傷了胃。那幾天我複習功課沒有顧得上去看姨婆。

誰知過了幾天就傳來了姨婆去世的消息。聽附近的鄰里說,他們進去看姨婆時,她是半躺著在土炕上故去的,死時手裡還攥著咬了幾口的硬饅頭,旁邊還有她憑手感和記憶做好的涼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姨婆她老人家還為家人著想,可家人最後都不在她身邊。

姨婆死後我想起了農村的一句諺語"窮媳婦,惡婆婆"。這句用來形容媳婦沒本事受到婆婆刁難的俗語用到她老人家身上一點也不合適。在姨婆生前的那一年,我求祖母把她接到我們家來。祖母無奈的搖了搖頭,從姨婆眼睛看不見那刻起,她就想把姨婆接過來。可來自雙方家庭的阻力太大,她實在是有心無力。知道姨婆去世的消息後,祖母一個人在院子里偷偷的哭。她不光是在哭姨婆,也在哭她自己。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有這樣一句話形容女人的地位"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這句話是說女人的這一生,尤其是勞動婦女,一輩子都活的沒有地位。像姨婆這樣的忠厚女人自從嫁了人,在婆家是外來戶,而娘家人又不把她當成親人。她為家庭操勞了一輩子到最後卻被自己的家人所遺棄。這也不得不說是中國傳統倫理教育的缺失。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文藝 的精彩文章:

【經典散文】家鄉四季歌
安徽詩人張思太作品《詩詞十二首》

TAG:中華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