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雜誌連發三篇文章聚焦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移動醫療觸手可及
「大葛對話小葛」,「城市大腦」,「醫生+人工智慧的夢之隊」,「騰訊覓影」……東方會人工智慧醫學論壇上,眼前一亮的新概念好似讓人站在高高的山崗上,遙望未來,滿懷期望。
無獨有偶,近期JACC也有三篇文章描繪了心血管病學的未來。作者認為,人工智慧、數字化健康技術和移動技術將開啟心血管防治新未來。
人工智慧:有潛力滲透到臨床科研很多環節
就人工智慧而言,作者Kipp W. Johnson等指出,人工智慧很有潛力滲透到臨床與科研很多環節,比如科學研究、發現患者、診斷以及治療方面的選擇。
不過,當前掌握人工智慧者,多為專業人員,未來應該增強臨床醫生和患者這方面的相關使用能力,使之易行廣泛。
作者表示,人工智慧滲入心臟病學的下一步關鍵是將可應用的數據與技術與臨床和商業用途相結合。從中短期了解可用的數據或演算法中存在的缺陷,以推動人工智慧在臨床需求較高的領域開展應用。
數字健康技術:更好地發現證據並開展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的醫療工作
數字健康技術也很熱。文章作者Abhinav Sharma等曾參與2016年數字健康智囊團,討論了數字健康技術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以及發展和採用這些技術存在的問題和障礙。
其中解決方案包括開發創新網路以快速測試新革新、驗證結果、提供有價值的費效比數據、與監管機構合作、與專業協會合作以確定其中需要數字健康技術填補的關鍵空白,以及擴大各種夥伴關係。
Sharma表示,這些技術有助於促進和推動更多傳統的隨機臨床試驗,以彌補試驗中投資巨大且複雜耗時的軟肋。
移動健康技術:在體力活動監測、健身以及監測房顫能露一手
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Michael V. McConnell等的文章闡述了最新的應用移動技術的進展。
Michael解釋說,方興未艾的移動醫療設備方便了房顫患者預防腦卒中、管理癥狀和減少入院,此外機器學習的出現也是加強可穿戴設備檢測房顫的一種強有力的技術。
體力活動監測和健身也是房顫一級預防的助力,有利於降低房顫負擔和複發。
Michael還強調了移動健康技術與臨床醫療廣泛滲透和合作的重要性,對個體和社會均有潛在的好處。
「直到如今,醫學界才開始逐漸認識到醫學在醫院和診所外的潛在重要性。」 Michael指出,「應促進臨床醫生和患者利用移動健康技術,以改進心血管預防和管理。」
※中國癌症報告:每分鐘有7人確診,胃癌、肝癌和食管癌死亡約佔全球一半
※什麼?胃裡的細菌與動脈粥樣硬化也有關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