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黔南5個項目被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黔南5個項目被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近日,貴州省文化廳公布《2018—2020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推薦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結果》。有46個項目擬命名為「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3個項目擬推薦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黔南有6個項目獲得

2018-2020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01

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人民政府(水族馬尾綉)

一根普普通通的馬尾,在秀娘們手中,化腐朽為神奇,有一種刺繡不太一般。在貴州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這種刺繡以馬尾毛做刺繡主材料,稱作「馬尾綉」。

水族馬尾綉瀰漫著古老與神秘的氣息,它粗獷中凝聚著溫柔,神奇的纏絲馬尾,這是一種原生的傳承,是一種古老文明的文化再現,它與貴州各民族非物質遺產共同展現出了多彩的貴州印象。

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中國刺繡藝術的活化石"----三都中和馬尾綉,堪稱世界一絕。三都中和鎮是水族馬尾綉刺繡的中心,1995年被黔南州命名為"水族馬尾綉藝術品之鄉",2006年1月被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3月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族馬尾綉技藝》傳承基地」

02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人民政府(毛南族猴鼓舞)

原生態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分為男子獨舞、雙人舞和多人舞三種表演形式,共分猴王出世、猴子敲樁、猴火引路三段,據祖輩流傳推算,距今已有近900年歷史。植根民間沃土的毛南族打猴鼓舞,表現了毛南人繼承先人遺志,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毛南人民創造傳承的活態文化記憶。

2008年,毛南族打猴鼓舞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卡蒲毛南族鄉分別在2005年、2010年,被黔南州文廣新局和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猴鼓舞藝術之鄉」。

為弘揚毛南族民間文化,近年來,平塘縣人民政府投資500萬元在卡蒲毛南族鄉場河村修建毛南民族風情園,設置陳列館和表演場。對卡蒲毛南族鄉省級示範小城鎮建設轄區,先後投入資金1.2億元,實施毛南文化旅遊發展項目23個,建成4個毛南文化廣場,總面積1.2萬平方米。

03

甕安縣猴場鎮人民政府(草塘火龍)

草塘火龍分為頭、身、尾三部分,其扎制的形式為草塘所特有,加上以特製的煙花「噓」,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寄託草塘人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接福納祥的美好願望。

表演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初九至十五,有出龍、玩龍和化龍三個階段。在這段時間內,草塘可謂是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觀看龍燈。

草塘火龍是甕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在草塘周邊各村寨,如陳家灣、下司、新川、甘巴寨等,但主要以草塘四大街為主。

04

龍里縣洗馬鎮人民政府(平坡苗族農民畫)

平坡苗族農民畫在當地又被稱為「苗畫」,承襲苗族圖案文化的藝術語言,造型誇張、色彩瑰麗,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是用苗族圖案講述苗家生產、生活以及人生嚮往的多彩畫卷,被業內人士譽為東方的「馬蒂斯」和「畢加索」。

平坡苗族農民畫源於自然,純真質樸,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農民藝術品。這是一種獨特的美術作品:放牧歸來、田間耕作、苗鄉風情……。瀟洒恣肆,生機盎然,於質樸中展現精巧,於原始中滲透著現代氣息。

2006年,平坡村被確定為「龍里縣民族文化創作基地」,農民畫從普及走向提升,一些農民畫家開始努力改變自己的風格,逐漸走向裝飾畫的道路。近年來,平坡苗族農民畫有了長足的發展,產業化推進已是一種趨勢。

05

獨山縣下司鎮人民政府(花燈藝術)

獨山花燈,亦稱南路花燈,屬貴州花燈的四大流派之一。它發源於獨山,流行黔南地區,尤其是廣大農村。是黔南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戲曲藝術,也是黔南各族人民培植的一朵土色土香的山花。

獨山花燈源於「社」的祭禮活動,它以燈戲兼容的獨特風格,鮮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優美的舞姿與曲調聞名於世,是獨山人特殊的生活方式、民族個性與文化多樣性的審美習性「活」的顯現,展現了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的獨山人達觀與進取的精神。

獨山下司群眾文化生活也很豐富,每逢佳節,演花燈、跳願燈、唱吃酒歌、耍龍舞獅……都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尤其是花燈,歷史悠久,是貴州南派花燈的發祥地,有著鮮明濃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為這些地方文化點贊!

來源:貴州省文化廳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網路

編輯:羅春菊

黔南熱線綜合整理髮布

他們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黔南熱線 的精彩文章:

黔南州40年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回眸與展望

TAG:黔南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