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古籍圖書的收藏與利用

淺談古籍圖書的收藏與利用

淺談古籍圖書的收藏與利用

淺談古籍圖書的收藏與利用

作為國家圖書館的古籍館,我們有著保護與傳承物質文化的責任。如何處理好收藏與利用的關係,充分利用館藏的優勢,使古籍在中國這一特有的文化載體得到傳承和發展,是擺在我們從事古籍閱覽工作的人們的面前,一個既現實,又需要面對的一個課題。作為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的工作人員,從目前工作的角度,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1.古籍館庫房藏書的情況

古籍館的庫房收藏有明代中後期至1911年以前書寫、刊印的古籍文獻,同時也收藏了1911年以後出版的具有古典裝幀形式,反映中國古代文化內容的線狀書及少量的平裝書,藏書的總量約150萬冊件。從版本方面看有稿本、抄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其中抄本、稿本也佔了不小的比例,以「目錄門」圖書為例3747部15406冊,抄本、稿本就佔了三分之一。其中不乏明清兩代的孤本、善本。在普通古籍藏書當中,有不少是著名藏書家和知名學者的用書。如清李慈銘困學樓的藏書,姚慰祖父子兩代人的藏書,延古堂李氏、天津積學齋徐氏、鎮海張氏約園、宜都楊守敬飛青閣、長州章鈺算鶴量鯨室以及現代鄭振鐸西諦先生、陳垣先生、賀孔才和李棪的藏書。

從古籍館的藏書內容看,包含有經、史、子、集、詩賦、銘、箴、天文、醫卜、釋道、經濟、技藝等;品種繁多,內容豐富,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個個反方面,而且自成體系。比較珍貴的圖籍有:清康熙年刻彩繪本《耕織圖》、我國最早記載巴黎公社的清末鐵嶺張德彝的《航海述奇》、存世僅一部的民國刻藍印暨抄校付刻底本合璧的《補南齊書經籍志》等;其中所藏大批清中後期及民國時期的檔案資料,人物傳記,墓志銘、文集、戲曲唱本,契約文書等,都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珍貴資料;另外普通古籍藏書除朝鮮以外、還有紐約、新加坡、巴黎、越南和義大利、巴黎、越南和義大利納玻里等地印製的中文古籍,它們反映了歷史文化潮流的一個側面。

2.古籍圖書的利用

古籍圖書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承載著人類的思想、智慧、歷史和創造,是偉大文明的一部分,擔負著國家、民族傳承文明與凝聚精神的使命。但紙質文獻的特點決定了它與其它文獻相比更易損毀,使其保存完好,流傳永久也是我們當代人的責任。古籍閱覽室在對古籍的管理方面,有著自己特殊的地方,古籍文獻的載體都是有機物易老化,加上年代久遠歷經風化、蟲蛀等,給書的保存帶來很大的困難,由於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古籍閱覽室制定一些有別於其他圖書閱覽的規章制度。

2.1 古籍文獻載體採用閉架管理。

2.2 由於載體形態的特殊性,(信札、手稿、地契)不對外開放,確有需要查閱者,等待審核批准後方可取出。

2.3 抄、稿、本憑介紹信借閱,其他藏品憑閱覽證借閱。

現今古籍館的書庫所收藏的古籍圖書,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未設任何門檻。經過幾年古籍館同仁的共同努力,古籍館庫內的古籍圖書的數據已經全部上網,提供讀者進行檢索。開放的管理,便利的檢索,使閱讀古籍圖書的讀者群體不斷擴大,成倍的增長。自2011年起僅上半年,讀者流通就高達近萬人次,圖書流通冊書4萬餘冊,代檢課題累計56次,一般性讀者詢問高達5000餘次,特別是讀者群體中顯示的不確定及強烈的個性化色彩,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古籍館的古籍讀者群,現在有兩部分讀者的人數越來越多,一部分是從普通讀者群體中分化出來的,另一部分原來雖然閱讀古籍但並不以閱讀古籍為主,如古籍館古籍閱覽室出現的老年讀者群、女性讀者群等。這兩部分讀者人數的變化既是目前古籍讀者的現實情況,也反映著古籍讀者的某些變化趨勢。據幾年前國家圖書館《對古籍讀者的調查分析》中的資料,51歲至60歲以上的讀者約佔66%,31歲至59歲的讀者約佔28%,20歲至30歲的約佔6%,可見古籍讀者群多由老齡讀者構成。但同時我們也應清楚地意識到,未來古籍讀者必將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因為隨著文化結構的需求日益增高,按現狀分析預測,以瀏覽古籍為目的的老年讀者群將不再佔有優勢和多數,特別是近年來到古籍館來的中青年的讀者日益增多,用以研究利用古籍為目的的中青年將不斷增長,顯示出讀者群體的不確定的因素。讀者索取文獻的內容,從歷史、哲學、文學,到自然科學,由過去受到關注的奏章、墓志銘、契約,到現在也備受關注的七巧板、蟋蟀志等,讀者的閱讀領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專業化了顯示出強烈的人文化、個性化的趨勢。在現實工作中我們認識到閱讀領域的變化反映的就是讀者需求的多樣化,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對於圖書館的要求也不再是一般的文獻提供,還希望圖書館通過工作人員的深層次服務,對文獻及其信息進行多樣化、多層次的整理與揭示,真正實現對文獻信息的導引和導航目的。這些深化了的信息需要,顯然也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個性化要求。我們只有滿足了讀者的這些多樣化的個性要求,才可能去延深個性化、人文化的服務。

面對上述的現實,我們注意加強了兩方面的工作,在加強輔導工作的同時,走出去主動為讀者提供更加靈活的服務。這裡網路信息的出現,使業務輔導工作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已經由過去圖書館員利用卡片輔導讀者查找文獻資料等傳統方式,演變為直接指導讀者學會利用圖書館,提高獲取、處理文獻信息的能力。這裡加強對讀者的輔導很重要,圖書館除了採用辦班、講座等形式,提高讀者對網路知識及古籍文獻知識的了解和運用,大量的日常的工作則需要圖書館員針對讀者的需求而進行面對面的個別輔導,工作人員主動為讀者查詢,幫助讀者查找他們所需資料,走出出納台,在巡視時主動為讀者提供服務。我們有過這樣的體會,巡視時,讀者向圖書館員提問的頻率明顯高於服務台內,這就是說圖書館員經常巡視可以極大的方便讀者。雖然只是一里(出納台里)、一外(閱覽巡視),反映出的則是兩種不同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效果,即傳統的、被動的服務,與現代的、主動的人性化的服務。

圖書館所服務的讀者是有著千差萬別需求的眾多個體,我們本著「人本化」原則,加大力度開發個性化服務。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個性化服務是基於對讀者信息使用習慣、偏好、特點的研究,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一種服務。如果說以往的個性化服務主要是為讀者提供不同的文獻,現代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則更多的指利用各種不同方式,在保證讀者個人信息隱密性的前提下,為其提供更便捷、更深層的信息。圖書館要通過為讀者建立不同的代碼、賬戶或網頁等方式,及時了解讀者的需求並反饋信息,實現讀者與圖書館網上交互功能。從提供固定、有形的信息單元為核心,到更多的直接對讀者進行信息感知、分析、重組、傳遞、應用的全過程及其多樣化需求的服務。

我們認為,信息需求結構向電子化和網路化發展的趨勢,要求圖書館將其信息服務的側重點放在提供增值信息服務方面。以前主要是提供信息線索、文獻書目或信息參考數據服務,而現在我們要側重進行文獻信息內涵的二次開發,從中提煉出有關讀者研究、開發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及創新思路。這雖然主要是針對那些專門的研究人員提供高層次的專題服務項目,對特定的課題研究提供信息,但其意義更大,難度也更高,因而也更應該引起重視。我們可以根據讀者所承擔的研究與開發項目,在文獻資料庫和網路中搜取相關知識信息,分析各方面主題關聯,將檢索、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創新和組合,提供給讀者以一個深層次的諮詢服務。

所以,個性化服務體現在服務時空的個性化,就是在用戶希望的時間和地點得到服務;體現在服務方式的個性化,就是根據用戶個人偏好提供服務;體現在服務內容的個性化,則是用戶各取所需,不再千篇一律。

3.古籍館古籍書庫的歷史回顧與現狀

建國後古籍館歷經了兩次大的修繕,使古籍館的藏書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與古籍圖書利用的情形相比,目前古籍館對古籍圖書的保護,仍不容樂觀。

3.1 庫房現狀:分前庫中庫、後一、後二四個區域,前中庫安裝有中央空調,後一後二庫房空調單獨開放;庫房沒有濕度調節措施。

3.2 古籍館庫房建後先後歷經了兩次大的修繕。

1997年到2000年間,國家撥巨款對古籍館的主樓進行維修,這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當時主要是對樓體進行防震加固,杜絕了漏雨現象,庫房的藏書環境也得到了一定改造,各層庫房安裝了空調,上下層樓梯和上下曾書架做了防火隔斷,東西窗戶安上了窗帘,避免陽光的直射。古籍館的維修至今已經過去了九個年頭了,儘管當時古籍的收藏環境有了一定的改進,但是今天來看,與古籍對環境的現實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現為庫房不密封,中央空調性能不穩,沒有空氣凈化,濕度調節手段等,庫內各個方位的,溫濕度測量儀的測試指標顯示,與古籍存放所需的溫度、濕度相差甚遠。

3.3 2009年到2010年古籍館庫房歷經了第二次修善,這次修善從根本上解決了這樣幾個問題:庫房的切分多個區域,一旦有險情發生個個區域能自動隔離;庫房的342個鑄鐵窗戶從裡面用塑鋼窗進行了密封;減少了灰塵的污染;安裝了自動的滅火,防水設備極大的提高了庫房的安全係數;藏書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存在的問題;空氣凈化、濕度的調節仍有待解決。

4.幾點思考

我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和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形成了豐富的古籍文獻。經過千百萬年世世代代的悉心傳承,這些古迹已經具有了文物的屬性和價值。不僅如此,數以千百萬冊的古籍文獻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一個時代曾達到過的智慧高度,保存著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是一個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見證。關注、閱讀它不僅是對前人的文化負責,更是我們和後代繼往開來過程中所必需依仗的評借和前提。古籍已經成為無法用經濟來衡量的重要文化遺產。中國的古代藏書樓對圖書的保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現在更應該珍惜和保護這些珍貴古籍。而在提供讀者閱覽的過程中,為了保護其不被損毀和遺失,不能買賣、借出、撕毀、批改,不能無數次的複製與拍照,甚至連多次的借閱和翻動都令人不忍心。但一般來說大部分讀者都希望直接看到古籍原件,從而使古籍保護與個性化閱讀成了一對天生的矛盾。

4.1 加強古籍的修復,是解決古籍保護與個性化閱讀矛盾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目前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工作的任務重、工序多、操作複雜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相信,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工作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會越來越趨於完善,其展示的社會價值及現實意義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圖書館的修復工作一定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4.2 加快古籍數字化和網路化的發展,及製作膠捲與光碟。

目前國家已經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古籍數字化不僅極大的滿足了廣大古籍讀者閱讀的要求,同時也非常利於古籍的保護,從這種意義上講,古籍數字化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國家圖書館已經有數字化的拓片4萬多張,公眾可以免費使用。館藏的所有西夏文獻也已經數字化了,敦煌文獻作為國際合作項目目前正在做。2000多種地方志也已經數字化了,也在網上公開使用。

4.3 加強與出版社的合作:將古典文學重新印刷,讓古老的書籍以新的面貌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大量的影印、重印、縮微了許多古代文獻,展。大量的翻刻、重印、影印、縮微擴大了讀者的選書範圍,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做到盡量避免使用原版書,使原版書得以有效的保存。

目前來說,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以儘可能的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應該是比較符合實際的最有效辦法。比如,古籍閱覽室目前採用的是開、閉架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一部分影印古籍由讀者自取,古籍原件則由圖書館員代取。閱覽中常遇到的問題是,有些讀者在開架閱覽室當天找到的圖書第二天來到後再找,不好找或往往找不到;閉架提取的圖書,也經常碰到「該書有人看」或「圖書破損,需要修補或裝訂」等問題,常使讀者對所需要的圖書,面臨不能連續或及時閱覽的尷尬局面,這是進行專題學習的讀者最怕遇到的問題。我們認為,這些問題也正是讀者需要圖書館員進行人性化服務的條件。我們每天除了將讀者還回的圖書準確的歸位,對架內的圖書也要不間斷地進行整理,使圖書保持穩定的排架,以便於讀者的索取。圖書館員還要積極的協助讀者查找圖書,必要時向讀者推薦內容大致相同的圖書,以解決讀者的燃眉之急。我們對閉架閱覽部分則採用預留、預約等方式,將讀者所需要的圖書留存下來,以備讀者到館後來時直接索取。對於圖書破損需要修補、裝訂而不能及時提供讀者閱覽的圖書,則除了儘可能提供相近文獻外,也可以請讀者留下聯繫方式,待圖書修好後,及時通知讀者前來閱覽。總之,圖書館館員要根據讀者需求,積極開展多樣性的服務,把古籍圖書的保護與利用的矛盾,盡量化解到最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太原7旬老人家中藏書過萬卷稱想建家庭圖書館
鄭板橋的讀書之道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