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重新布局醫療行業 醫療AI或將成為最佳途徑
當微軟小冰也開始問候你的健康問題,可見,互聯網+醫療健康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而近期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醫療健康,所打亂的「一湖春水」,不知風平浪靜後又會是怎樣的全新局面。
微軟重新布局醫療信息化與基因數據市場
2018年,微軟陸續在iOS、Android、Windows商店中刪除了HealthVault Insights——由微軟在2017年2月與Healtcare NExT同時推出的一款為特定患者提供長期呵護和康復計劃的軟體。
這一措施並不意味著微軟退出個人護理領域,相反,這表明Microsoft Healthcare NExT項目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AI+醫療」布局已經成型,微軟在其醫療布局的每一步都散發「前沿科技」的味道。
NExT是一個神秘又低調的部門,全稱為New Experiences and Technologies Organization。「它不僅有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及其合作實驗室做科研後盾,還有微軟工程院諸多工程師負責把想法變成現實。看上去,它更像一個孵化器+風險投資機構。」
由AI驅動的醫療研究計劃Healthcare NExT利用微軟在AI和雲技術方面的優勢來推動醫療創新,主要目的包括減輕醫生的數據錄入負擔、分流病人及監督病人院外護理。其主要部分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HealthVault、Microsoft Genomics、AI驅動的智能聊天機器人、Project InnerEye。四項應用組成了現在微軟在醫療領域的宏觀布局。
從作用上看HealthVault與Microsoft Genomics主要起到數據收集和整理的目的,而Project InnerEye則是一項實驗性的細分研究項目,兩個板塊間可通過AI驅動的智能聊天機器人來聯動。四位一體構成了微軟醫療生態布局。
阿里系強勢入局 引領健康大數據
2018年5月29日,阿里健康對外宣布,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協議,以106億港元(大約18.28億阿里健康股份)的價格,收購天貓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醫療和健康服務等業務。
眾所周知,阿里雲發布了ET醫療大腦,正式進入了醫療AI領域。阿里雲的ET醫療大腦的研發跟常見的醫療大腦類似,需要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海量的數據來訓練機器完成特定任務,即由計算機通過學習病例數據來提升醫術。相較於人類,機器的優勢在於不用睡覺,可以24小時一直在學習,同時處理成千上萬項任務,ET的學習進步速度大大超過人類。
不僅如此,螞蟻金服也涉及健康大生態的布局。近期,螞蟻金服入股衛寧健康,加速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同時,杭州雲庭與阿里健康、螞蟻金服攜手,在浙江省政府和省衛計委的授權下,共同建設和運營「浙江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這是杭州雲庭立足於自身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方面的積累和優勢,整合行業資源,邁入「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的第一步。
同時,作為辦公OA系統的主流產品——釘釘,也在2018中華醫院信息網路大會上打響了「未來醫院」第一槍。它是以釘釘作為醫院統一的辦公入口,秉承「開放、平等、協作、快速、分享、安全」的六大特徵,將醫療機構的業務與管理工作有效的整合併延伸到移動端,實現組織、溝通、協同、業務以及管理層面的在線化。釘釘未來醫院是將醫護人員、管理人員從固定僵化的傳統工作時代帶入雲和移動時代。
「未來醫院」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對醫療行業的「未來」的整體規劃,它將涉及釘釘、支付寶、阿里雲、阿里健康等多平台協作,共同打造健康醫療的美好「未來」。
騰訊打造「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
自從國家科技部宣布依託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騰訊在醫療領域的涉足越來越深。騰訊首款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的產品「騰訊覓影」,就實現了利用AI醫學影像分析輔助醫生篩查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以及通過臨床病歷分析輔助醫生對500多種疾病風險進行識別預測。
同時,騰訊正式發布超級大腦。作為一套開放、共建的技術輸出體系,超級大腦定位為數字世界「智能操作系統」,一方面智能化雲、邊、端並將其連接為一個整體,另一方面將包括AI、大數據在內的各項技術技術能力輸出到各行各業。透過醫療超級大腦,AI為醫療領域帶來了創新動能:AI醫藥研發公司晶泰科技利用醫療超級大腦打造高成功率的藥物研發新引擎,實現藥物晶型預測效率提高10倍以上,準確率高達98%;某知名基因組學研究機構則在醫療超級大腦的支撐下,使人類全基因組二代測序數據分析時間從30小時降低到2.8小時,精度達到99.52%。
近期,騰訊與西安市衛計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年初騰訊與西安市達成的全方位戰略合作的基礎上,攜手打造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推動西安市電子居民健康卡建設以及微信支付的落地,為西安市居民提供「互聯網+醫療」的就醫新體驗。
IBM沃森健康大規模裁員 AI醫療該何去何從
據外媒消息,IBM沃森健康(IBM Watson Health)自5月24日起將裁掉約50%-70%的員工,包括美國本土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員工。事實上,近年來沃森布局醫療人工智慧的步伐從未停止,但成績並不顯著,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沃森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就目前而言,沃森距離真正為IBM創造價值還為時尚早。
「沃森醫生」並沒有給醫生診斷結果的出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實質上的幫助,而是向病人收取不菲的開機費用。「沃森醫生」就是一個智能的醫學文獻檢索工具,而不是真正意義幫助提高患者診斷的準確性。「沃森醫生」與我們定義的人工智慧——依據海量病人樣本多組學多中心聯動模式下建立特定的疾病模型有距離。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正確應用方式是做到疾病的檢出、定性和分級分期,才是構成精準診療決策的關鍵。
百度重啟醫療關鍵字競價排名
百度身為醫療行業最早的入局者,一直是褒貶不一。早期的百度醫療到關於醫療行業的競價排名,一直讓百度在醫療行業飄搖不定。
2017年,百度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和優化:即日起,百度醫療事業部智能小e團隊和拇指醫生團隊,轉入AI體系;醫療事業部內容建設團隊,轉入搜索公司。醫療事業部其他業務將予以關停,相關人員將結合公司發展需要在內部提供轉崗機會。李彥宏曾表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醫療挂號預約服務、智能診療、基因分析和精準醫療、新葯研發。並表示「第一階段的挂號等服務技術含量並不高」。同時,他還表示,百度將在人工智慧時代重新定義醫療行業。
如可以通過智能診療系統幫助醫生來診斷、通過人工智慧收集數據進行基因測序、用人工智慧的方法進行新葯研發和測試等。那麼作為具有超級學習能力的百度大腦必須有以下數據共學習:1.龐大複雜全科室醫療數據,換言之百度醫療AI必須首先是個全科的名醫;2.用戶或病人的健康數據化,如今的用戶個人健康數據採集仍停留在基礎的通過手環獲得心率、血壓等方面,但百度AI若要研發新葯和自動就診,其必須實現用戶身體機能的全方位信息的數據化,通過感測器將用戶所有健康數據信息傳至百度,通過數據分析提高群體和個體的醫療診斷能力,這自然需要百度與醫院在硬體方面的深入合作。百度對外表示其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有了突破進展,但其距離對數據和運算能力以及專業性都有較高要求的醫療AI還仍有不小的距離,短時間內很難完全滿足如李彥宏所言的醫療AI遠景。
而近期,據《新京報》報道,已經整改過的百度競價排名有捲土重來之勢,部分疾病的搜索結果中出現置頂推廣內容。百度推廣工作人員稱,除了臨床中不能被治癒的疾病不能進行推廣外,其他均可。百度推廣工作人員甚至介紹,還可「仿冒」公立醫院鏈接,為民營醫院引流。而這一舉動,再次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批判。
可見,百度想通過真正的數據改變醫療,不能從競價這條路走通。
根據上述部分互聯網企業在醫療行業的布局,互聯網+醫療健康該何去何從,都是值得引人深思的問題。在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就《意見》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政策解讀,其中,《意見》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從醫療、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藥品供應保障、醫保結算、醫學教育和科普、人工智慧應用等方面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服務相融合。所以涵蓋了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諸多方面。
二是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支撐體系。從及時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提升醫療機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有關舉措。
三是加強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對強化醫療質量監管和保障數據安全作出明確規定。
希望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讓「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更健康,而紛紛轉入IAI醫療的互聯網企業能否真正重構「互聯網+醫療健康」新生態,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文章來源:《中國數字醫學》雜誌社 孫楊
TAG:中國數字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