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霸厲害,還是狀元牛?

學霸厲害,還是狀元牛?

金榜題名

中國科舉制度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

無數學霸都曾經栽倒在這顆「樹」上

無數有名的歷史文人,都沒考過這道坎

考上的就已經很厲害了

更別說「連中三元」了

在歷史上

先後只有17人「連中三元」

可以說是學霸中的學神了

分別是:

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

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xiáng]、楊寘[zhì]、王若叟、馮京;

金朝的孟宋獻;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黃觀、商輅、王名世;

清朝的錢檠、陳繼昌、戴衢[qú]亨、王玉璧。

尤其是明朝的黃觀,

更是連續得了六個第一,

當時人也感嘆: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科舉考試的流程

明清朝科舉考試

要經過六道門檻,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縣試由本縣知縣(相當於縣長)主持舉行,

府試由本府(相當於現在的市)知府(相當於市長)主持舉行

院試由本省學政(相當於現在的省教育部部長)主持舉行

鄉試也是在各省省城,

考試地點在各省城貢院,

由皇帝欽命正副考官主持,

一般在8月舉行,所以稱為「秋闈」,

發榜大概在9月,正值金秋,桂花盛開,所以才說「折桂」

會試在京城舉行,

俗稱的「進京趕考」說的就是會試

由禮部(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教育部、外交部、文化部等集合部門)的禮部侍郎主持,

皇帝親設主考官四人,時間在鄉試之後的第二年春天,所以稱「春闈」,

會試發榜是四月中旬,此時杏花盛開,所以稱「杏榜」

基本上考過會試的,只要不作死,就十拿九穩了

因為接下來的殿試

一般只是分定出等級名次,並不把人刷下來

殿試,由皇帝主考,在宮中殿廷親自策問,

殿試考試在會試發榜後不久進行

殿試之後,宣布錄取的進士

用黃紙發榜,所以稱「金榜題名」

進士名次分為「三甲」

一甲三人,大家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三甲數額不等,少的時候幾十人,多的時候上百人

縣試、府試、院試只能算是預備考試,叫「預科」

鄉試、會試、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

童生稱號得到比較簡單

考過縣試、府試就能叫「童生」

也有隻要是讀書入學就可以叫「童生」的,

不是很嚴格

再經過院試,考中了,

就可以叫「秀才」,也叫「生員」,

秀才就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了

比如見官不跪等

接下來參加鄉試

鄉試考成功可以叫「舉人」,

舉人就有當官資格,是預備官員

會試考中者叫「貢士」

殿試決定名次,稱「進士」,

進士可以直接做官

縣試、府試、院試的第一名都叫「案首」,

這三場考試俗稱「小考」,

第一名俗稱為「小三元」

鄉試第一名稱「解[xiè]元」,

會試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第一名稱「狀元」,

這三場「大考」第一名稱為「大三元」

科舉到底多難考?

大家都喜歡拿高考和科舉作對比

但實際上,科舉比高考可要難多了

想像一下,假如你是一名讀書人

先參加縣裡的考試,

只有縣前幾十名才能通過

繼續參加市的考試,

同樣只有前幾十名才能通過

繼續參加省里的考試,

少的時候錄取幾十人,

最多錄取百餘人

參加第二次省考,

如果是大省,錄取一百餘人,

如果是小省,一次才錄取四五十名人

再進京趕考,

全國大概有幾千人一起考試,

錄取率大概是5%,

錄取最多的時候大概三百多人,

少的時候一百多人

相當於全國聯卷考試的前一百到三百名

不知道大家高考,有沒有把握考到縣前幾十名、市前幾十名、省前幾十名、全國前幾十名呢?

你以為只是考試厲害就行了嗎?

太天真!

還要字好看、長得漂亮、會說話!

不然就很有可能不被錄取

唐朝講究「書、判、身、言」

字要寫得好看

文章要寫得好

相貌要端正,又高又帥(體貌豐偉)

說話口齒伶俐

唐宋明清,都有因為長得丑、字難看、結巴、跛子、兔唇等被刷掉,或者降級錄取的案例

科舉卷子長什麼樣?

題目是什麼?

讓我們看看萬曆二十六年狀元——趙秉忠的答卷

這是現存唯一明代的狀元答卷

殿試只考策論,也就是歷史、政治

萬曆二十六年殿試題目:

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再來看看鄉試題目

鄉試要考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以及策論

「嘉靖十年雲南貴州高考卷」(節選)

第一場題目

1、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2、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3、聖人,人倫之至也。

1904年最後一場科舉試題

(節選)

第一場 史論

1、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2、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第二場 各國政治、藝學策

1、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2、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第三場 四書五經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大家來嘗試一下回答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李隆基自述:唐宮恩怨
鬼都敢油炸,宋朝是一個最好吃的朝代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