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最近,老劇重溫+引發新感慨,似乎已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在熟悉的配樂和人物中,有些東西會異常堅挺地浮上來。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摻雜了懷舊、念舊、憶青春、逃避成年後醜惡現實的綜合情感,某種程度上,它又是優美動人的。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情深深雨濛濛》劇照

最近《情深深雨濛濛》重新翻熱,原因或就在於此。原著是瓊瑤寫於上世紀60年代的一部飽含青春憂鬱的小說。她寫這部作品的時候,本身年齡就不大,因此原著不可避免有年少時的局限,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樣子。2001年於大陸重新翻拍時,瓊瑤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充滿青春困惑和不甘的寫作者了。於是大陸電視劇版相對圓潤、團圓,依萍的人物性格也因此有了更長時間的打磨,較原著,已是豐滿多了。

《煙雨濛濛》原著的城市背景,是台北。過氣軍閥在台北,失勢卻又要保持昔日榮光地活下去,這一點其實蠻符合時代背景的,類似調調可參見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艷》。有這樣一種往日餘勇、今日英雄老矣的全篇基調存在,那麼,黑豹子對於兒女的家暴,乃至後來依萍頂撞後反而引起他欣賞的情緒脈絡,才是合理的、也是經得起分析的。對於父女關係的解讀,原著中反而是勾勒得比較飽滿,電視劇由於將大量筆墨用於愛情的刻畫,就衰弱了。這是我覺得頗為可惜的一點。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情深深雨濛濛》劇照

電視劇中進化的是,將何書桓和陸依萍互相吸引的基礎,由原著中的「聊文學」改為電視劇中一種類似性格張力上的吸引,這其實更符合現實。試想如果2001年你看見書桓和依萍在探討某部作品「散文詩的意味過重」,也確實有點奇怪。然而,輕視文學是時代發展多麼悲哀的一點。2001年的女主角,已經不需要讀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才能去撩漢了。

可是,刪去聊文學的情節,也使電視劇失去了一個比較有文化的隱喻。原著中書桓和依萍第一次見面,依萍就表示了自己對《呼嘯山莊》的熱愛。這一點一度讓學外國文學的何書桓很是奇怪:這麼漂亮的女孩子怎麼會喜歡這麼陰暗的作品?電視劇將原著中依萍用《呼嘯山莊》寓示自己復仇之心的這一段刪去了,這其實有點失色啊。

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對瓊瑤一度影響很深。《煙雨濛濛》依萍的報復心明顯試圖趨向《呼嘯山莊》中的希刺克利夫,包括最後整個大悲劇的結局。而《庭院深深》中很明顯的一場大火、家庭女教師等情節,又是呼之欲出的《簡愛》。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煙雨濛濛》是瓊瑤年輕時寫的作品,所以在原著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年輕女子的自私,甚至幼稚。其結局也很像一種年輕人看待世界的特殊的眼光:一抹徹底的悲劇;認為只有極大的悲劇,才能成全自身對於愛情強烈性的渴望。如萍最後開槍自殺,雪姨攜爾傑捲去陸振華所有財產逃跑,並毫不猶豫拋棄了她認為不爭氣的如萍、夢萍。雖然電視劇里相對大團圓、正義性的結局,更大眾,但似乎原著的結局,才更符合這個故事的邏輯和人物性格發展。從小一直飽受虐凌、輕視的依萍母子,媽媽的軟弱最終必然造就依萍報復和張揚的性格。而依萍和書桓間的愛情,雖然兩人都是真的,但何書桓對如萍愧疚的刻畫,其實才更符合他的性格弱點。最後如萍死了,書桓和依萍,當然更不可能走到一起。

很多人重看《情深深雨濛濛》會覺得自己當年看了一部假劇的原因就在於此:年少時的眼睛和未經事的心靈,顧不上仔細推敲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和邏輯性。多年後看出端倪,也因為這是一部改編作品,編劇盡了很大努力去根據時代和主演本身當時的咖位進行改編。於是整部作品的邏輯自洽,就有些自顧不暇了。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如萍如今顯得很「心機」,很「裝」,也和演員本身的口音氣質有關。電視劇把原著中的台北搬到了上海,於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台灣腔的女子,本身就有些跳戲;當她再把那些顯得特別善良的台詞說出來以後,那種「不知人間煙火的高貴樣子」和接地氣的依萍一比,確實讓人喜歡不起來。特別是第3集,在經歷了一段很扯的救貓情節以後,林心如扮演的如萍總結性地在鏡頭前邁近一步,然後煞有介事地說:「她抱著的不是一隻貓,而是她整個世界。」

當時這段我是在咖啡館戴耳機看的,旁邊的人被我笑得莫名其妙。

以前,這種幼稚的語言是能夠說服我們的,因為我們本身就不成熟。但多年後當你已經經歷了生活,對很多事情,當然會有自己的觀點。但我還是認為《情深深雨濛濛》是一部很好的童年回憶,不可磨滅。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不做很深的背景研究,也是瓊瑤小說一貫的一個通病。當然高產作家也確實難以兼顧。不過,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為了創作《別名格蕾絲》,已經快成為當地史的一個專家了。《情深深雨濛濛》中我很刺目地看見何書桓對秦五爺信誓旦旦保證,「發表之前一定把稿子拿過來給您過目」。這……就違背了新聞從業者的基本底線啊。還擅自承諾採訪對象隨意增加版面,沒和主編商量就說能連載。何書桓的人設,不是很有追求的新聞從業者嗎?不是一心要用自己的筆,喚起當時在國家危亡時青年人肩上的責任嗎?怎麼隨便見到一個上海開舞廳的大佬,就這麼無底線地諂媚呢?

可是,《情深深雨濛濛》對於依萍性格的刻畫,特別是前期,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如今重看我有一個很深的感悟就是,如果從人物性格角度分析,何書桓確實不是最適合陸依萍的對象。真正原因就像第11集依萍自己說的那樣:你喜歡的,只是自己理想中的一個陸依萍,而並不是我。

那段是何書桓第一次對依萍表示失望。黑豹子得知女兒在大上海當歌女,前去質問、勸回。何書桓說自己看到了一個心痛的父親,不理解依萍為什麼那麼鐵石心腸、無動於衷,說自己」彷彿不認識她了」。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他喜歡上的,是當初那個在雨中神秘出現、身上傷痕纍纍的姑娘。第一次見面,她很弱小,和完美無憂的如萍不同,她瞬間勾起他的保護欲;第二次見面,在大上海的舞台,她光芒四射、艷壓全場,這一次,是單純的「色相」層面的吸引。然後隨著發展,出現二萍並立的局面,這時他擁有選擇權:一方面是乖乖女和看似完美的如萍,她各方面都很優秀,但吸引力的維度也非常單一,遠不如複雜神秘又在某一時刻透露出脆弱底色的依萍,來得激賞刺激。於是,何書桓選擇了依萍。

可是後來,自第11集開始,當最初的新鮮和刺激已經漸漸淡化,依萍身上的「負擔」,她的破損、矛盾第一次暴露在他眼前的時候,他其實就開始接受不了了,轉而說出「不認識她、不理解她」這些其實很刺傷人的話。按照這部劇最初樹立的依萍人設,或者更現代些的觀點來看,依萍這時就應該果斷跟何書桓分手,然後通過自己自立自強之路,選擇更懂她的人、更合適的對象;或壓根就不選擇對象,靠自己在大上海良好的職業發展,充分謀劃後路,在亂世中搏出一片天來。可惜,瓊瑤某種程度上局限的價值觀還是最終沒能為「依萍」達到更遠的縱深。瓊本身還是認為一個女子一生中最大的拯救,是愛情。於是何書桓陸依萍杜飛陸如萍方瑜爾豪,被迫擁有較團圓結局。但很可惜,蒼茫的人生並不是這樣。

回憶的濾鏡使我們看很多東西都有光環,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不願醒來的夢。瓊瑤也許也有自己一生不願醒來的夢。但她能引著這麼多人和她一起做夢,有些人還做了兩次,是時代、是功力。總之,大家開心就好。

大家都在看這些

  • 瓊瑤劇以及我們的愛情觀

  • 中科大少年班:像天才的普通人

  • 《後來的我們》:中國父親田壯壯

  • 楊絳:用最難的學問忘卻最深的痛苦

  • 這部五月最火的電影,你可能還有這些不知道

  • 中美貿易大戰,真的風平浪靜了嗎?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天才兒童之謎」

《情深深雨濛濛》:缺乏邏輯自洽的愛情已難以說服我們,但它畢竟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