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大博物館之台北故宮博物院

十大博物館之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台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屬於我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亦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是我國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和漢學的重鎮之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建設

台北故宮博物院座落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衝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外觀白天與夜景

台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博物館展廳

至善園

至善園位於故宮博物院的前方,佔地約七千坪,1985年開始建造。

至善園的格局設計依據王羲之所著「天下第一行書」。八大勝景:蘭亭、籠鵝、曲水流觴、松風閣、水榭、碧橋西、洗筆池,及招鶴聽鶯。充分表現精緻典雅的造景藝術,和中國庭園與書香氣息暢遊一回,不由令人發出深深的思古之幽情。

至德園

至德園園區面積不大,而且是免費參觀,位於至善路與故宮路交叉口,由於林木綠蔭,不注意的話,很容易誤以為是一般民房社區。

入口處是一個別緻的古典圓拱門,步道小徑,別有一般清幽!當你夏日步入蓮荷池畔時,可別嚇著了,這裡的荷花正盛大歡迎您的光臨呢!而蓮葉似舟飄搖,應該已經沁涼至心坎里了。園內林木蒼翠,並有榕蔭曲徑,此處巧遇竹林旁老翁操琴,更是怡然自得。

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建於1976年,原是張大千先生自美返國後的居所-摩耶精舍,『摩耶』源自佛教典故,意謂釋迦牟尼佛之母摩耶夫人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因而以此為名。張大千先生於1983年完成其一生最後一幅巨卷『廬山圖』後在同年4月病逝;張大千先生病逝後,遺骨火化安葬於摩耶精舍後院梅丘立石下,其後代子孫將摩耶精舍與其繪畫收藏品等全部捐出,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規劃成立張大千紀念館並管理之。

圖書文獻處

1949年國民黨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管的部分歷史文物、圖書資料和檔案文獻遷運台灣 (見文獻館檔案南遷),其中有檔案204箱,約40萬件。同年8 月在台中市設立國立故宮中央博物方面聯合管理處負責管理、清點,並繕制清冊。1962年開始對檔案進行編號和編目。1965年11月該處遷至台北市並易名國立故宮博物院,下設書畫組管理書畫、文獻和善本書,並進行研究工作。1968年 7月該院分設器物處、書畫處和圖書文獻處,在圖書文獻處下又設典藏(善本)、文獻、滿蒙藏文和圖書館 4單位,分別管理檔案和善本書,並對外開放利用。

故宮博物院南院

博物館建築以中國水墨畫濃墨、飛白與渲染三種技法,形成實量體展示空間及文物庫房、虛量體公共接待空間與穿透連接空間,象徵著中華、印度與波斯三股文化交織出悠遠流長多元的亞洲文明,契合「台北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宗旨。博物館建築、景觀橋及周邊景觀工程,由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建築師設計,是鑽石級「綠色建築」;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以 base isolation 規劃隔震設計,提升建築耐震度;同時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也是黃金級「智能建築」。

故宮博物院

抗戰結束後,杭立武向日本索回許多珍貴的圖書和藝術品,隨後運往台灣的精品文物之中就有這部分圖書和藝術品。包含了北平故宮博物院2,972箱,中央博物院852箱書畫、瓷器、玉器,另外加上國立北平圖書館的善本圖書和外交部條約檔案等共5,422箱。國共內戰後期,杭立武負責搶運這批故宮國寶至台灣,中華民國政府遷運台灣的文物本來計劃共運送五次,但因戰爭形勢突變一共只運了三次。

重要展品

西周毛公鼎

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它的內壁鑄有五百個字的長銘,是現存商周兩代七千多件有銘文的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又令毛公族人擔任禁衛軍,保護王室,最後頒贈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由內容推測,毛公鼎應鑄於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時,其銘文是可凌駕於〔尚書〕的一篇西周真實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也因此毛公鼎可稱是舉世的瑰寶重器。

五代趙干江行初雪圖

(五代名家繪畫真跡,李後主題字)

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葦業樹林,江岸小橋,一片初白,寒風蕭瑟,江水微波;漁人衛寒捕魚,騎驢者縮瑟前進,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積傳神。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趙干,江寧人(今南京),南唐後主李煜時為畫院學生。善畫山水林木,長於布景,多作江南景物。畫「樓觀、舟船、水村、漁市、花竹,散為景趣,雖在朝市風埃間,一見便如江上。」(《宣和畫譜》)

北宋汝窯蓮花溫碗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瓷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

可見汝窯是繼定窯之後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清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超人氣明星,居國寶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樣「全年無休」,故宮不敢隨意換展品,即使國外也有大博物館想借展,故宮也都回絕。許多島內外遊客一進故宮,就先問「翠玉白菜」放在哪裡里,一定要看過「翠玉白菜」才覺得不虛此行。

「翠玉白菜」一體成型,深受喜愛,在翠綠的菜葉上有兩隻昆蟲,體型較大的、伸長著後腳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隻的則是蝗蟲。仔細看螽斯頭上延伸出來的兩根鬚鬚,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若從左側仔細看,確可發現左邊的一根須從頭部處缺損了一公分左右,但長須後半段仍附在菜葉上。

「翠玉白菜」原是清朝永和宮的陳設器,相傳為光緒的妃子瑾妃的嫁妝之一。白菜寓意清白純潔,翠綠葉片上雕塑兩隻象徵多產的螽斯,祈願能多子多孫。玉雕師運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澤分布,琢碾出一棵鮮活欲滴的白菜。

開放時間

展覽館一區(正館):8:30——18:30;周五、周六夜間開放18:30——21:00,全年無休。

圖書文獻館:9:00——17:00,周日、假日休館。

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周二到周日開放,周一、張大千先生的忌日(4月2日)及假日休館,需提前一周在台北故宮官方網站申請預約,並於參觀前三日,到官網查詢是否申請成功。

至善園:9:00——19:00,周二至周日開放,周一休園。

兒童學藝中心:8:30——18:30,周五、周六延長至21:00,周三下午13:00以後閉館。需申請預約,5-12歲學童為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學習在線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金陵佛系旅行指南

TAG:南京學習在線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