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印度票房冠軍,拍出了沒人敢說的現實
印度電影越來越敢拍了。
如今提到寶萊塢,曾經佔據主流的那些一言不合就尬舞的浪漫愛情片,以及無視物理基本法的魔幻動作片,正在逐漸被現實題材的電影所取代。
從涉及宗教弊病的《我的個神啊》,提出家暴問題的《神秘巨星》,到呈現民族矛盾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展示教育困境的《起跑線》,印度電影人正嘗試拓寬題材的廣度,撕掉以往的美好濾鏡,並開始真正地去關注並揭露這個國家以及社會中存在的種種現實。
他們所創作的影片,越來越敢說出我們沒有說出來的話。
去年票房最高的印度電影,同樣也是一部敢拍敢說的現實題材作品,那就是今天剛剛上映的《廁所英雄》。
天色昏沉的凌晨四點,幾位婦女人手抱著一個小罐子,在月亮和路燈的微弱光芒下,閑扯著夫妻間的葷俗段子,結伴向村外的走去。
她們走過田地間的小路,路過幾個早期的農民,達到了最終的目的地——一片荒野。接著她們不再說話,而是各自找到一片隱蔽的空地,掀開裙子蹲下干起了正事——上廁所。
一輛拖拉機在黑暗中駛過,刺眼的車燈在空地處一掃而過,女人們驚呼著,在臉和身體之間,本能地選擇先遮住自己的臉。
這就是《廁所英雄》的開場,簡單的一場戲展現的是印度人的如廁日常。
在一個各家各戶都沒有安裝廁所的村莊,男人們習慣於在路邊隨意解開褲帶,女人們要等到天黑才能走到郊外解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沒有人認為這其中有什麼不妥,也沒人提出過質疑。
男主角沙科夫也抱有和其他村民一樣的如廁觀,直到他的妻子加婭過門後,發現家裡沒有廁所,於是鬧起了離婚。夫妻倆針對廁所問題的分歧,也引發了一場波及整個村子乃至國家的革命。
飾演沙科夫的阿克謝·庫瑪爾,在印度是與三大汗(阿米爾·汗、沙魯克·汗和薩爾曼·汗)並駕齊驅的超級巨星,他在解讀這部電影時,認為它在本質上是寶萊塢傳統的愛情故事——男女主角相愛後面臨重重考驗,排除種種困難,最終修成正果。
就像影片另一個名字《廁所:一個愛情故事》,沙科夫與加婭的愛情才是影片最重要的故事線索。
很多浪漫愛情片,都會發出這樣的詰問:
你願意為愛情付出多少?
《廁所英雄》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只不過電影中男女主角需要更多的付出。因為他們要對抗的,是印度千百年歷史遺留下來的思維傳統和宗教信條。
然而影片的格局遠超出了愛情電影的範疇。事實上,故事選擇以廁所為切入點,也構成了影片的巧妙與獨特,以及現實深度。
在印度,廁所是污穢的象徵,電影里男主的父親對廁所的態度是這樣的——
在印度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關於廁所題材的電影。
而《廁所英雄》的導演什里·那拉揚·辛,最開始告訴朋友他在拍攝一部與廁所有關的電影的時候,對方聽完不是陷入了沉默,就是忍不住竊笑,總之場面非常尷尬。
影片在印度以外的人看來,講述的是一個帶有魔幻色彩的奇觀式故事。但實際上,這其中的主要情節,取材自一起真實事件:
2011年,一個叫做Anita Narre的印度婦女嫁到丈夫家後發現沒廁所,她不願意在戶外解手,於是結婚沒多久就搬回了娘家,並給丈夫下了最後通牒:沒有廁所,就不回家。最終,在政府的幫助下,Narre的丈夫修建了一間廁所,這段風波才得已停息。
所以說,《廁所英雄》中的如廁問題,其實是印度獨有的地域特色。而影片里沙科夫一家,完全稱得上是整個印度社會的一重縮影。
正是因為與現實的粘性,《廁所英雄》自問世以來,在印度本土,以至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比爾·蓋茨在Twitter上也曾經推薦過影片,」讓人認識到了印度社會的衛生問題」。
在印度,農村人口有多達5億人,佔據了總人口的一半。這些人依然堅持露天如廁的傳統。而另一半城市人口中,有7.5%的居民也保持著同樣的習慣。
這些客觀數據,經常出現在各類報道或研究中,說明戶外如廁的問題,在印度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憑藉《廁所英雄》,這一現實才第一次以電影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記得幾年前我去印度旅遊的時候,從來沒敢穿拖鞋上街過,因為「中招」的幾率,實在太大了。
不管是在聚集了比較多中產階級的大城市孟買,還是首都新德里,或者是以髒亂出名的宗教老城瓦拉納西,都能目睹印度人露天解手的實況。如果路邊的拐角有男人面朝牆壁背對街道,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出他在幹嘛了。
印度街頭,有人在印著海報的牆上解手,這一幕相當諷刺
但在看完《廁所英雄》後,我對印度人隨處大小便的習性,倒有了更深的認識。原來這種不文明的現象,並非是圖一時的方便,相反,露天解手已經上升成為與印度宗教信仰休戚相關的民族文化了。
電影里提到了,很多農村家庭不安裝廁所,不是因為沒有經濟能力,而更多是考慮到信仰的禁忌。印度人尊崇的《摩奴法典》中,鼓勵信徒「在遠離自家房屋的大自然排泄」,而在家裡修建廁所,則意味著將不潔與污穢留在家裡,是對神的不敬。
男主角的老父親在影片中說道,他無法在有廁所的院子里進行禱告,村民也認為,在家造廁所會把整個房子都弄髒了。
所以當男主在自家院子里修起廁所後,馬上就遭了其他村民的強拆。
如果私家廁所不行,那麼公共廁所呢?事實證明,公廁在印度也行不通。
印度政府在2014年發起了「印度清潔運動」,3年時間裡在印度各地一共修建了4500萬間公廁。
但是這些設施,並沒有被有效地利用起來,人們將廁所改造成店鋪佔為己有。這個問題也在影片里有所提及。
因為父親不同意,男主角為了不讓老婆在戶外上廁所,想了很多權宜之計。
比如專門坐火車去親戚家上廁所,或者趁火車停靠的時候借用車廂里的衛生間,他甚至還偷了電影劇組的移動廁所,打算嫁接到卧室里。
各種嘗試均告失敗後,他才意識到,如廁糾紛的本質,其實是世俗觀念與宗教信條的矛盾。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廁所這個話題難登大雅之堂,但更大的問題是,他們根本沒意識到露天如廁的潛在危害。
如果不改變人們教條化的宗教觀和落後的價值觀,那麼這種僵持的局面,也永遠得不到解決。
針對這個主題的探討,《廁所英雄》在故事中,也融合了女性的視角。不為別的,就因為戶外廁所,對女性來說意味著更多的不便和威脅。
印度社會眾所周知的女性性侵問題,其中50%的女性強姦案,發生在戶外上廁所期間。
影片對女性在如廁問題上,以及整個社會生活中,話語權的缺失,也有所揭露。
女主角加婭成長在比較開明的家庭環境里,上過大學,思想也比較獨立成熟。她嫁到丈夫家後,扛起了所有家務,而且在面對男性長輩的時候,還必須遵守規則用頭紗遮住臉。
即使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加婭永遠處於最弱勢的地位。家裡大小事都是男性長輩說了算,她連插嘴都是不被允許的。
加婭受教育的經歷,也成為她的原罪。
人們認為她對修廁所的建議,是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太過複雜,也認為這一切,都是她受過教育的鍋。
在影片里這個極端父權的環境中,女人被期望能夠保持愚蠢,如此一來,她們就會趨於順從,所有問題也都顯得比較簡單了。
加婭更大的敵人,是其他尚未覺醒的女同胞。
在要求建廁所的運動中,加婭一直在孤軍奮戰,村裡的婦女不能理解她的做法,她們大部分時間都只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用漠然和責備的態度目睹這一切。
雖然在印度社會,女人是所有繁文縟節的受害者,但她們已經習慣了對各種問題的妥協。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女性的悲劇也來自於自身,就像加婭在被問到誰該為這場離婚風波負責時的回答:
有時一部電影可以改變一個國家。
《廁所英雄》的海報上寫著,這部電影改變了6億女性的命運。影片是不是真的能促成印度社會的改革和人們觀念的進步,現在還不太好說。不過確實有許多印度人通過這部電影,開始去關注廁所這個禁忌話題了。
在主演阿克謝·庫瑪爾看來,《廁所英雄》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項社會運動,他說:「哪怕有5%的人能因此受到啟發,我們就算成功了。」
而對於觀眾來說,這部電影能被拍出來,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了。
《廁所英雄》已經在今年上映了,目測這部電影就是本周的最好院線新片了,大家不要錯過哦!
※這是一位顏值與演技並存的韓國男演員
※組圖:關於倪妮的無限可能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