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漢末年,這兩人如果把握好機會,就能稱霸天下,不會再有三國

東漢末年,這兩人如果把握好機會,就能稱霸天下,不會再有三國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正如這首歌中所唱的,三國時期是一個非常動蕩的時期,戰火紛飛的年代。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是從曹丕篡位稱帝的時候,也就是從曹魏的建立開始。蜀漢由劉備接續漢朝建立,劉備去世後,諸葛亮輔佐劉禪並且與孫權聯盟,為蜀漢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那「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標誌是孫權稱帝,東吳建立之時。此後的數十年,三國一直保持穩定的格局,直到公元208年,西晉的建立標誌著三國時期就此結束。

三國時期,當然要數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獨擋天下,這三人的智慧與領導能力可以稱得上最強的了,但是有人認為如果董卓與劉表任何一人趁機稱霸天下,就不會有三國的局面。那董卓與劉表到底有怎麼樣的聰明才智與能力,才能讓人們如此評價他們?

先來說說董卓,據史料記載,他出身還是比較不錯的,家庭背景比較優越,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就不行了,所以也可以說他是一介平民,沒有像貴族一樣有飽讀詩書的機會,這一方面也導致了他暴烈的性格。他其實就是一個粗鄙的武人,平常的行為方式也比較粗魯,雷厲風行,而且做事的手段也是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儘管他出身武行,但是他在從軍後就一路獲得各種戰功,並且從軍司馬到郎中到都尉到校尉一直做到了并州刺史,可見他也有著過人的才能,他的威望也建立起來了。

所以袁紹能夠看重他,想必與他的能力有莫大的關係。董卓廢舊帝立新帝更是讓人對他刮目相看。倘若憑他的才能爭奪天下的話應該不成問題,但是他並沒有選擇進軍中央,一方面是因為他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對任何事情比較魯莽大意,另一方面由於他的不得民心。如果他可以克服這些缺點,估計沒有曹操、劉備、孫權什麼事了。

第二位呢就是劉表,有人評價他:非縱橫之才,卻是守土牧民的治世能臣。這麼高的評價想必是因為劉表治理荊州地區的才能,成為當時安定和諧的地區,不僅僅清除了賊寇,當時各個地方的名士也去荊州避難。

但是劉表卻沒有成就一番事業,一方面似乎是因為劉表偏向文人,欠缺足夠的軍事才能,而且他沒有一雙能夠識人的慧眼,也都不看重那些人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他沒有足夠強大的野心,荊州在當時可是是四戰之地,佔據戰略要地,而且物產豐富,這麼難得的條件,他沒有把握住,也許是他不敢吧。

這兩位在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還沒有發展起來時,就已經有了巨大的優勢,如果他們能夠加以很好的利用,想必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替劉備帶兵伐吳能贏嗎?其實他也逃不脫三國前期的宿命怪圈
三國里(2)「"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呂蒙借語要求魯肅發展眼光看人」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