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杭州「水滴」流入南疆塔克拉瑪干

杭州「水滴」流入南疆塔克拉瑪干

14名援疆人才幫帶徒弟57名:援疆教師創建名校長工作室,聽評課1166節、幫帶當地教師990人次,受援教師獲得自治區級及以上獎項75人次;援疆醫生創建6個工作室、持續培育出2個阿克蘇地區的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幫助阿克蘇市人民醫院修訂完善管理制度38項、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8個。

2組、14人、3個單位、500個日子……就是這樣一組簡單的數字,構成了杭州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人才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歲月。

教師和醫生組成了這14個人的集體。他們,跨越4600公里空間和3個小時時差,將杭州與阿克蘇兩地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們,不斷尋找著合適的支點,撬動整個南疆教育和醫療事業的發展;他們,將杭州品牌、杭州魅力變成藏在身上的畫卷,在阿克蘇大地徐徐展開。

「一位援疆教師就是一個榜樣,一位援疆醫生就是一面旗幟」。歲月荏苒,時光如梭。近日,杭州市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人才的對口支援工作即將畫上完滿的句號,臨別之際,市援疆指揮部黨委特別編印的一本紀念冊,詳細記錄了14位人才援疆期間的點點滴滴。

一場「滴水的接力」

「舍家拋業,毅然援疆,他們就像一滴水流入塔克拉瑪干。」紀念冊的序言開頭,這樣形容第一期援疆的14位人才。

如今,第九批第二期14位援疆人才和新增派的58位援疆教師也正翹首仰望,準備投身這場「滴水的接力」。

這一滴又一滴「水」,正映射著杭州與阿克蘇兩地跨越萬里的友誼彩虹。

翻開紀念冊,一頁頁文字、一幀幀鏡頭,也令人不斷感受到這些「水滴」的魅力——一次次杭阿兩地聯動的「空中絲路課堂」、一例例成功的手術、一聲聲病人康復後的感謝……在過去的500個日日夜夜裡,他們與阿克蘇教育、醫療系統同仁手牽手、肩並肩,書寫了一篇篇動人的援疆故事,繪就了一幅幅絢麗的援疆畫面。

全力幫扶阿克蘇教育醫療事業

像許多援疆人才一樣,富陽區場口中學物理援疆教師陳先飛,剛到阿克蘇就遭遇水土不服——時差與氣候乾燥讓人經常失眠,而始料未及的痛風,也差點讓他的援疆工作半途而廢。

他回憶,「一開始咬牙堅持著,每天像跛子般在校園中艱難行走;最終堅持不住,回杭住院治療後,就買了一副護膝套上重新踏上援疆之路……」

陳先飛的經歷不是個例。以「白+黑」「5+2」的狀態投入工作,身體不適了,拄著拐杖堅持上崗;孩子出生了,沒顧得看上一眼堅守崗位;親人離世了,強忍悲痛忠於職守……自2017年2月進疆以來,14位援疆人才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阿克蘇高級中學、阿克蘇市第二小學、阿克蘇市人民醫院三個受援單位堅守教學、醫療及管理崗位。

援疆教師們勇挑重擔,肩負高三繁重教學任務,頂崗上課2818節、參加教研活動483次、開設公開課78次;援疆醫生們挺在前列、全力治病救人,在受援醫院門診人次數達2255例、手術467台次,參與搶救急危重症患者479人次,參與院內會診627次,組織疑難病例討論176次。他們埋頭苦幹、拚命實幹、科學巧幹,為阿克蘇市教育、醫療兩大民生工程貢獻著智慧和力量,用汗水與淚水擦亮了杭州援疆品牌。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骨幹隊伍

「好男兒,志四方,萬里單騎赴新疆。

千里胡楊,十里沙場,醫術精湛救死扶傷。」

離別前夕,張驍用這首詩與「援友」們共勉。

供職於杭州市中醫院泌尿外科的張驍,擅長泌尿系統結石、腫瘤的綜合性治療。援疆期間,他給徒弟講解疾病的診斷、鑒別、治療的最新知識,帶領他們共同處理急危重病人,讓徒弟們真正快速地成長起來。他總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真正把技術傳給當地醫生,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和整體素質,培養一支屬於阿克蘇人民自己的醫療隊伍。」

同張驍一樣,援疆前任杭州市艮山中學政教主任的俞偉,總是從細處入手,幫助每一位年輕教師的業務提升。為了上出一節精彩的公開課,他們共同設計、修改,反覆聽課、磨課,通過與年輕教師的通力協作,他指導的教師獲得了自治區教學能手、阿克蘇市骨幹教師、阿克蘇市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

一邊是人才頂崗嚮導師幫帶轉變,一邊是全心全意培養當地業務骨幹。如今,14名援疆人才幫帶徒弟57名,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骨幹隊伍。在大家的努力下,援疆教師們創建名校長工作室,聽評課1166節、幫帶當地教師990人次,受援教師獲得自治區級及以上獎項75人次……援疆醫生拓寬人才培育平台,創建6個工作室、持續培育出2個阿克蘇地區的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幫助阿克蘇市人民醫院修訂完善管理制度38項、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8個,造福阿克蘇人民……

(杭州日報記者 黃宇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杭州 的精彩文章:

為了受傷男童儘早得到救治,他「違法」上路

TAG:文明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