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專訪物靈科技CEO顧嘉唯:智能機器人的殺手鐧,在於「靈性」

專訪物靈科技CEO顧嘉唯:智能機器人的殺手鐧,在於「靈性」

作者/柴佳音

編輯/尹天琦

「過去一段時間婉拒了很多演講活動,創業之後我的大部分時間花在打磨好產品,尋找頂尖人才上。」前有百度少帥計劃,後有1億元全資收購李叫獸團隊,李彥宏在人才招攬上,向來毫不吝嗇。

2014年1月,百度IDL推出「百度少帥」人才招攬計劃。該計劃面向全球招募9名30歲以下的人工智慧精英,年薪百萬元起步。

顧嘉唯便是「百度少帥」計劃的標誌性人物。清華、微軟出身的他,履歷光鮮、思維敏捷、成竹在胸。

物靈科技聯合創始人/CEO

「微軟是全球人機交互最牛的公司之一。當時,除去實習生,微軟全球幾大研究院只有我一個來自中國的HCI設計研究員。很少有人可以像我們當年一樣,把人機交互的多模態多通道所有流程方法和實踐都走過一遍。」在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的專訪中,顧嘉唯說道。

「人機交互」

在微軟,顧嘉唯的主研究領域包括可觸摸實體交互和手勢控制等體感嵌入式交互。在研究院的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有涉及到微軟產品包括Kinect,Surface和 Windows 10。

而在百度,這位「少帥」領導的人工智慧前沿項目包括百度智能眼鏡BaiduEye,盲人智能助理DuLight,實時AR變臉App臉優FaceYou和百度智能自行車DuBike。

這樣複雜的產品與技術,被顧嘉唯精簡地概括為「我都是與三種『Bot』(機器人)打交道。」第一種是交通工具。第二種是家裡各種電子產品和家電。第三種是可穿戴設備。

「所以,Everything is Bot,這個時代一定會到來。2016年底,我們創辦物靈科技便是為了把這個前瞻性的想法實現。」

讓每個電子終端變成Bot,讓每個終端都與人交互。顧嘉唯相信,所有消費電子都可以升級為有靈性的機器人產品,我們定義成「AI消費品」。

他解釋道,交互產品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數據,否則知識圖譜與其圖譜性價值就顯現不出來;也正是因為有了交互,才能把數據閉環得以場景化應用,正循環迭代。所以,物靈的重點落在「與人交互」的高頻應用,這是「靈性」的基礎。

因為,人工智慧本不該只停留在一份份科研論文、一個個生僻辭彙,其本質應在於感知、理解與決策在場景中的落地。

「原來我是在做高大上的技術,之前在研究院的很多工作的確在技術方向上走的很深,但卻在行業市場綜合環境成熟度把握方面有所缺失。商業化投入的時機和決心都非常重要。做物靈,我們很認較真。」

萬物有靈

阿里「萬物有靈」發布會,將這個看似有些「玄」的、中國風濃郁的詞語放在大眾的面前,但很多人不知道,早在兩年前,顧嘉唯就以「萬物有靈」作為品牌的理念,創建了物靈科技。並用Luka和Jibo這兩款機器人產品為「人機共生」這個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願景,踐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萬物有靈,對於普通人來說,似乎會造成一些誤解——這意味著機器人與人一樣,有情感、有同理心、有思考,這幾乎等同於超級AI或通用AI。

但是,「我不是這樣理解的。」顧嘉唯堅定地說道,「我們對AI行業的現狀不會持這樣盲目樂觀的態度。」

首先,「今天AI的技術發展一定是要先解決垂類的行業問題,即收割低垂果實,比如製造業、金融業、安防、醫療、教育等。」

在他看來,這些行業中,很多環節的效率可通過AI大大提升。比如安防領域的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已經遠超過人類水平。

「這難道不是AI生命感的體現嗎?」顧嘉唯笑著反問道。

因此,他繼續說道,「提到AI的靈性,我們不應把重點放在『智慧』或『情緒』等方面。實際應用場景中,它可以是一個用設計體驗來傳遞產品生命感的過程。」

其次,在萬物智能的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產品沒有達到應有的技術高度。

以智能音箱為例,雖然巨頭爭相入局,資本炒得火熱,但一方面,在中國多數家庭音箱本身並不是高頻使用的產品;另一方面,行業內都明白當下遠場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尚未達到如當年iPhone問世時觸摸屏技術般的穩定性,另外智能手機成為取代功能機逐漸成為全民信息交互介質也不是一蹴而就,從生態角度看Chatbot對話式內容獲取方式,讓用戶養成習慣尚還需要一段時日。因此,久而久之,冷落也好,喪失信心也罷,人們開始對其慢慢疏遠,甚至遺忘。

而智能音箱只是當下智能產品的一個縮影。千千萬萬的資本寵兒早已悄然在用戶家中落上一層層灰塵。

「這時,我們就要換一個思路,正因為我們更理解技術邊界的限制,會相對克制地利用產品設計領跑體驗預期來養一養技術的成熟期,用設計靈性來提升體驗,以穩定的技術邊界滿足用戶的預期,逐漸循序漸進地引入黑科技的迭代。用產品力拉高用戶的體驗感,將其掉下來的預期再次提升,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殺手鐧

如果20年前,每家每戶都有電話機,那麼20年後的今天,每個家裡都應該放的是什麼呢?

「Jibo很好回答了這個問題,最先定義這個品類的產品,在亞馬遜Echo之前。」物靈科技作為Jibo的董事會成員、中國獨家合作方及投資人,很早便認清了它的技術壁壘與先發優勢。

Jibo

這樣一個圓頭圓腦的社交機器人,被列為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慧產品。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2017年度25大最佳發明,并力壓iPhone X 、特斯拉Tesla Model 3,登上雜誌封面。

在顧嘉唯看來,Jibo是一個好的方向,他要做的並非「大而全」,而是切入垂直場景,用靈性差異於那些冷冰冰的工具類智能終端。這樣,在如今的市場中才會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找到智能機器人真正的殺手鐧。」

不同於一波又一波的燒錢大戰或浮誇炫技,繪本閱讀機器人Luka,就是他無需大動干戈卻能打贏這場戰爭的籌碼。

Luka

「這個長得像貓頭鷹的Luka機器人,是有自己的IP的。它有獨立的世界觀和人格化形象。在很多文化背景里,貓頭鷹都是一個擁有淵博知識的角色。」顧嘉唯摸摸Luka的頭,隨即Luka眯起雙眼,咯咯咯地笑起來了,繼續介紹道,「物靈科技希望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而完整的世界觀, Luka的身份設定是來自物靈星系501號星球的宇宙故事搜集員,開著一搜特別酷的飛船,來到地球收集繪本。」

「讓孩子從屏幕回歸書本」,正是物靈的創造Luka初衷。就像是個兒童繪本界的AlphaGo,已可識別講讀市面上各類熱門中英文繪本的Luka,通過聯網和雲端不斷更新的資料庫,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更新更多新出版的紙質繪本。

但最能打動人心的,往往在於細節。Luka在讀書時,眼睛會很仔細地向下看,十分逼真,還常常一眨一眨,擁有數十種呆萌的表情,顧嘉唯說:「我曾在電商平台上看到一張圖片,孩子抱著Luka,還給它蓋好了被子。」除了它的「外星人」身份外,Luka能夠收穫孩子們的喜愛,還源於它可愛的功能,除了可以十分精準快速地識別眼前的每一頁紙質繪本書,翻一頁講一頁,不限制所讀繪本紙質書的放置方位和角度。Luka還通過咯咯笑、主動提問和自言自語、以及偶爾「放屁」等搞怪行為,「主動」引導孩子與之互動。而父母也可以通過Luka手機端發送諸如「刷牙比賽開始啦,誰先得第一名」的指令,引導孩子孩子在遊戲和社交比賽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樣的Luka,對於懵懂的小孩子來說,亦師亦友。

「八歲前是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市面上各家紙質書出版社提供了那麼多好的繪本,抓住黃金閱讀期的認知、理解、邏輯、敘述、表達等敏感期對學齡前兒童早期教育至關重要,陪伴式繪本教育讓孩子潛移默化中養成受用一生的閱讀習慣,人工智慧讓孩子AI(愛)上閱讀。」從繪本切入市場的小舉動,實則蘊含著物靈巨大的期待。

「當我們將科技作為手段的時候,它只是冰冷的工具,但孩子們需要的,顯然是更多,科技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寓教於樂和有溫度的陪伴。」顧嘉唯說道,因此,物靈在設計Luka時,並不以創造一款「繪本閱讀工具」為目的,而是更多從孩子的情感需求出發,塑造一個有角色性格和生命感、且能與兒童形成同理心和共情感的「玩伴」。顧嘉唯還沒說完,Luka在邊上冷不丁放了個屁,還很害羞地說了一句「不是我」。

定義世界

在微軟,曾有人這樣問比爾·蓋茨:「微軟公司那麼成功,您還有什麼遺憾?」

蓋茨頓了頓說,他的創業是從計算機開始的,讓每個家庭都有一台電腦,但是他一直的願望是希望計算機有朝一日不僅是一個PC,而是一個能聽、能看、能說的機器。可微軟發展了那麼多年,他始終還沒有看到,有些遺憾。

而蓋茨遺憾的落腳點,正是在於「靈性」。這與顧嘉唯這位微軟後輩的思路不謀而合。

「萬物有靈時代,每個終端都會具備決策與感知的能力。因此,點物賦靈的基礎在於終端本體越來越有單體計算能力,物靈想讓身邊每一個計算單體都成為有靈性的新物種。」在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的專訪中,顧嘉唯如是說道。

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的默契,亦或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傳承,這般巧合,我們尚且不去追因溯源。但可以確定的是,與互聯網時代相比,這條人工智慧的F1賽車道,賽跑者需要更大的勇氣去定義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老母親們的呱兒子終於來中國!他的新爸爸叫阿里巴巴
人工智慧+區塊鏈:這三個領域將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