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拿破崙愛開疆拓土為何把幅員遼闊的聖易斯安娜低價拋給美國?

拿破崙愛開疆拓土為何把幅員遼闊的聖易斯安娜低價拋給美國?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問丨拿破崙是歷史上的頂級名將,也是法蘭西大陸霸權的痴迷者,喜好開疆拓土。但卻將法國當時最大的殖民地聖路易安娜賣給了美國,僅獲利1500萬美元。他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才出此決策?為何不為帝國留下一大塊可以開發的領地,失去一個重要海外市場與基地?

拿破崙將聖路易斯安娜的大片土地賣給美國,實際上是出手了一隻燙手的山芋。他的戰略目標與法國的現實情況都決定了聖路易斯安娜是保不住的。與其這樣不如換點現錢,並且緩和同美國的關係。

無論由法國大革命引發的歐洲大戰如何發展,到了拿破崙執掌法蘭西的時刻,法國的戰略目標實際上已經回到了夕日波旁王朝的歐陸爭霸思路上。在這種戰略思維下,法國必須維持超過原有邊境範圍的所謂天然邊界。因此,法軍就必須牢牢的守在歐洲本土周邊地區,對海外的殖民地則可以選擇性放棄。

拿破崙的履歷和現狀都決定了他只能將目光局限在歐陸

類似的情況在此前的100年里是反覆發生的。波旁王朝並不是一個熱衷於開拓海外的政權,所以在北美、南美、西印度群島和印度次大陸的領地都人口不多,防禦不強。尤其在18世紀中期的七年戰爭,北美兩大重要殖民地之一的魁北克就,被英國奪走。在印度的基地與同盟,也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徹底壓制。這就讓法國人意識到他們很難維持全球存在的多方爭霸戰爭。

法蘭西第一帝國是寧願自己江山永固也不要藩屬的海外利益

拿破崙接手的法國,也是類似情況。英國人雖然派陸軍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去支援西班牙反抗軍與葡萄牙人的抗法戰爭,但主要精力依然是在海外。後來打敗拿破崙的名將威靈頓,初期就是在次大陸和法國的印度盟友邁索爾人作戰立功。皇家海軍的艦隊也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同時封鎖了法國海軍艦隊。

1803年,拿破崙的戰略則是大陸封鎖政策。也就是通過陸地戰爭和自己主導的外交聯盟,迫使所有歐洲國家不再同英國人進行貿易。對於海洋戰略,拿破崙則力圖以自己重建的海軍+投靠脅迫而來的屬國艦隊,抗衡英軍的巨大優勢。至於西班牙和荷蘭的海外領地安危,法國人根本無力顧及。

最初的聖路易斯安娜也包含了魁北克

這種失敗戰略的結果,就是英國人繼續自己在七年戰爭中使用過的策略。他們在印度和亞洲等地到處開戰,通過壟斷海外的商業利益來迫使大陸各邦與自己進行必要的走私活動。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好望角殖民地、科摩林角以東的錫蘭島,就在這個時期被英國人佔領。甚至還出現了東印度群島當局,在巨大壓力下開始同英國人達成合作協議,以保證自己還有立足之地。就連不引人注意的法屬蓋亞那,都遭到退守巴西的葡萄牙王室軍隊攻擊。

由於法國在當時依然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國內的工商業力量並不夠強勢。所以,相比靠開採白銀和種植園經濟的西班牙人,以及進行各種轉手貿易的荷蘭人來說。法國都更不依賴海外領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這也是法國殖民地經常地廣人稀的最大內因。

19世紀初的拿破崙將帝國僅僅定位於歐陸強權

類似的情況也在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由於英美關係緩和,法國人將美國人視為自己曾經支援獨立戰爭的背叛。在波旁王朝覆滅後,美國人就不再支付過去拖欠路易王族的戰爭貸款。法國人也為打擊英國的海運業,派出劫掠船在加勒比海地區,頻繁攻擊美國和英國的商船。這就逼的美國人也開始對法作戰,並成立了今天海岸警衛隊的雛形。雖然雙方沒有正式宣戰,但的確在附近海區打過不少小規模海戰。法國人的劫掠船則在英美聯手絞殺下,幾乎全軍覆沒。

拿破崙顯然不希望繼續在北美的次要戰場上浪費兵力和時間。所以他停止了對海地黑奴暴動的鎮壓,並同美國握手言和。作為戰略的附屬品,偌大的聖路易斯安娜地區自然可以被輕易賣掉。這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人口不多、兵力不足。在魁北克與加勒比海基地全失的情況下,幾乎被敵人的艦隊隔絕。唯一的出海口就剩下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新奧爾良。

拿破崙時代的聖路易安娜 已經只有很小的一個出海口

所以,聖路易安娜對於當時的法蘭西帝國來說,已經是一大雞肋。與其繼續重複自己及附庸在海外的連番失敗,不如收縮防線在歐洲,爭取歐陸霸權的維持。將其賣給美國,也有戰略上穩住昔日夥伴,不讓這裡落入英國之手的意味。

美國人在1812年全力以赴也無法牽制英國 第二年拿破崙的帝國就滅亡了

只是美國人一口吃了個大飽,法國人自己還是因為體力不支而倒下了。儘管有美國人後來在1812年時對英國開戰,但還是沒能幫助拿破崙牽制住英國。這次低價拋售領地的結果,要在一百年後才體現出巨大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回回砲:從威震東亞到位列兵書的古代神器
國營養豬:奇葩的大明朝宗室管理制度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