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天津博物館展館之寶《雪景寒林圖》

文物介紹——天津博物館展館之寶《雪景寒林圖》

原標題:文物介紹——天津博物館展館之寶《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為絹本,水墨,縱:193.5厘米,橫:160.3厘米,描寫北方冬日山川雪後壯美景象。圖中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於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


本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氣象,圖中描繪了一群偉峰聳立,渾厚雄壯;寒林蕭蕭,幽深枯硬。畫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見岩渚汀州,錯落有致。此幅作品畫面寬大,氣勢磅礴。其中樹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體,兩側村莊、山巒、小橋則是陪襯之物。但此畫整幅作品全用圓鈍無細尖的筆畫成,顯示出一種古拙敦厚的風貌。



掀開歷史的篇章,細數中華史上的大收藏家,一個叫張叔誠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身為一名文物收藏家、鑒賞家,可為後世收藏之楷模。張叔誠於1898年出生於一個官僚世家,他的父親張翼是晚清時期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身兼總辦路礦大臣、開灤煤礦督辦等要職,把握著清政府京津地區的煤礦供應,因此張家的財力非常雄厚。張叔誠1911年入天津南開中學就學,後因父兄相繼去世而輟學。


在父親的影響下,張叔誠練就了一身古玩鑒定的真本事,在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當時的大古玩收藏家。張叔誠一生致力於文物收藏,擅於鑒別真偽,發掘真品,不惜重金,刻意搜求,家藏珍品甚多。從1981年起,張叔誠先後分三次,將他和父親收藏的455件文物全部無私地奉獻給了國家。其中書畫250件,玉器130件,銅器古硯等75件。在張叔誠捐贈的珍貴文物中,除了《雪景寒林圖》外,尚有許多稀世之寶。如元代畫家邊魯的《起居平安圖》為其存世絕無僅有的孤本;趙孟的書法代表作品《洛神賦》卷、錢選的《花鳥圖》和《青山白雲圖》等也均為稀世珍品。



說到這《雪景寒林圖》的由來。有一日,張叔誠之父張翼在天津舊書攤上流連,忽然發現那名英國士兵正與一買家討價還價,出於好奇,張翼湊了過去,在展開畫軸的那一瞬,張翼當即斷定這是一件稀世的奇珍。於是,他不動聲色地按英國士兵的要價50塊大洋,果斷買下了《雪景寒林圖》。



買下此畫後,張翼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本為皇宮收藏的大內珍寶,竟被自己在無意間所得;緊張的是,作為當朝大臣,私藏皇家藏品是要殺頭的。為保險起見,張翼隨即將此畫秘藏於天津家中,絕口不再提起此事。張翼去世後,張叔誠遵照父親的遺訓,從未將此畫拿出示人。在歷經劫難後,《雪景寒林圖》能夠得以保存至今,成為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從《雪景寒林圖》的近景看,樹榦上隱約有「臣范寬制」四字。按上述范寬生平和脾性,也未聞其曾被召入宮廷,那為什麼稱「臣」呢。同時,范寬是否名「寬」也存在疑問。由是,著名書畫鑒賞家啟功先生寫了《鑒定書畫二三例》一文,認為《雪景寒林圖》確是范寬的畫法,三拼絹幅也是宋畫的特點。但從此畫的題款來看,此圖應是宋代范派的作品,而不是范寬的真跡。宋畫多半無款,這是文物鑒賞方面的常識,但此畫中的一株大樹榦上卻有「臣范寬制」四字,純屬畫蛇添足。同時,范寬只是時人稱他的一個渾號,他會將渾號題為畫款嗎?就如包拯會自稱「包黑」這個渾號嗎?此外,這個「臣」字也大有疑問,以范寬生平和舉止而言,他就是題畫款也不會稱「臣」。



從邏輯上分析,范寬不應以「臣」自稱,此畫也非獻給皇帝之作品,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是否會由後人添加的呢?另外,范寬的名字問題,上面的解釋也並不是已毫無疑問。畢竟《圖畫見聞志》沒有明確「寬」就為其名,後注只是傳說,其他諸書也未必盡抄《圖畫見聞志》。當然,在沒有更充分的證據之前,僅憑這些懷疑是不能輕易否定此畫的作者是范寬的,只是此題款確實存在一定的疑問。目前書畫界有持肯定論者,也有不置可否者


范寬,又名中正,字中立,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畫大師。生卒年歷史上沒有確切的記載。主要活動於北宋前期,據畫史記載,他約生於五代後漢乾祐年間,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工山水。范寬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窮究自然造化。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感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而能自出機杼,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山川氣勢盡收胸臆,終成一代大師。為山水畫形成期北方畫派之主流畫家。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李成、范寬兩位大師在宋初山水畫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風貌,分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畫家。善畫山水,師荊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別成一家。他重視寫生,常居山林之間,危從終日,早晚觀察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景色,雖風寒月認錯,也不停止。宋人論他的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構圖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面峻厚」傳統。用筆雄勁而渾厚,筆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濃厚的墨韻,厚實而滋潤。但晚年用墨過多,土石不分,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液晦暝。


其皴法,一般稱之為「雨點皴」,下筆均直,形如稻穀,也有稱為「芝麻皴」的。畫屋字先用界畫鐵線,然後以墨色籠染,後人叫他鐵層。傳世作品,據《宣和畫譜》著錄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畫史》提到所見真跡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圖》、《關山雪渡圖》、《萬里江山圖》、《重山復嶺圖》、《雪山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伍子胥與范蠡
歷史故事——西門豹治鄴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