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專題 衛星城市

小專題 衛星城市

一、概念

1922年,翁溫著述《衛星城市的建設》,提出衛星城市的概念。

衛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圍建立的既有就業崗位,又有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設施的城鎮,是在大城市郊區或其以外附近地區,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業而新建或擴建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城鎮。旨在控制大城市的過度擴展,疏散過分集中的人口和工業。衛星城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經濟、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託的大城市有較密切的聯繫,

二、衛星城市的發展

①第一代衛星城即「卧城」。除具有少量的生活服務設施以外。工作文化生活在主城;1912-1920年,巴黎郊區進行了這樣的居住建築規劃。

②半獨立的衛星城。除了居住建築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服務設施。由沙里寧提出。

③二戰後。第三代衛星城發展為獨立的新城。

1944年。阿伯克隆比的大倫敦規劃中。在倫敦周圍建立了8個衛星城。

二戰後一1970年間,西方大多數國家進行了不同規模的衛星城建設,其中以英國的三代新城建設最為典型。

三、英國三代新城(衛星城)

A、哈羅一第一代新城(1946年-1950年間)特點:

①受田園城市影晌。規模小。密度低。鄰里單位。功能分區嚴格,之間大片綠地道路網環路放射路,強調獨立性與平衡。經濟問題考慮少

②就業困難。缺乏活力。規模小,密度低。迴流現象

B、朗科恩-第二代新城(1955年-1966年間)特點:

①8000人一個鄰里單位,中心被公共交通幹道串聯。改善傳統鄰里單位的結構模式所帶來的被城市道路隔絕的生活狀態。

②規劃布局與城市交通結合(8字形道路網),限制山汽車,鼓勵公交,8字形結構經濟有效。

③工業居民靠近,縮短上下班距離。

④與地形結合。完善綠化系統,突出歷史文化傳統特點

(與第一代新城相比,第二代新城提高了建築密度和人口密度,城市布局緊湊,居住用地布局未採用鄰里單位的結構形式。有完整的人車分流交通體系)

C、密爾密·凱恩斯一第三代新城(1967年後建設的)

規模更大。具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特點:

①土地使用與交通緊密結合

②活動中心位於環境區域邊緣

③交通系統高效率與經濟性

④突出環境景觀特色

四、新城發展總結

①自英國 1902及1920 年建設萊奇華斯和韋林兩個衛星城以來,新城建設一直沒有新的進展。直到戰後 1946年通過新城法後,才有突破。

②英國的新城運動是戰爭的產物,1946年國會批准新城法,1947年批准城鄉規劃法。 有了新城法,有可能以政府的名義作出建立新城市以及划出一部分土地來建設這個城市;有可能成立開發公司來規劃和建設新城;有可能以政府名義使開發公司按照當時市場價格加上賠償費用購買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有可能使政府負責貸款給開發公司全部資金,分期償還。

③英國新城規劃不是孤立的,是一項全國土地資源和經濟發展的開拓規劃,以及改善全國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的綜合性計劃的組成部分。

④英國新城建設的主要目標是要建設一個既能生活又能工作、平衡的和獨立自足的新城;新城的工作崗位需要來自多種工業多種渠道。新城社會不能是單一階級的社會,應能吸收各種階級和階層的人來居住。

五、意義

衛星城市理論對指導二戰後各國新城的規劃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後的實踐證明,衛星城鎮的建設對於自由湧入大城市的人口有一定的截流作用,但對於疏散大城市人口,則難以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AM天盟規劃考研團 的精彩文章:

TAG:TEAM天盟規劃考研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