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S振蕩中醫王永民出席世界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並做主題演講

S振蕩中醫王永民出席世界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並做主題演講

2018年5月19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八屆學術年會在濟南成功舉行。S振蕩中醫王永民再次當選世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並做《系統思維是S中醫的入門鑰匙》主題演講。

本次大會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學會脈學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大會彙集了國內外多家知名脈學流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世界範圍內的一場脈學盛宴。

大會宣布了《世界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換屆批複》及第三屆理事會成員名單,劉熾京當選為第三屆理事會會長,王永民等當選為副會長。

▲大會向副會長頒發副會長證書,王永民(右四)再次當選為副會長。

▲大會向各派脈法學創始人、主要學術繼承人頒發學術顧問證書,圖中(左六)為王永民。

大會上,王永民做了題為《系統思維是S中醫的入門鑰匙》的學術演講,研討S振蕩醫學的學術源流、系統思維及其憑脈用藥在臨床診療中的運用要點、脈診對疾病過程中的五態評級法、古代文獻的脈學人文思想等。

▲S振蕩中醫王永民演講:系統思維是S中醫的入門鑰匙

演講後,由脈象研究專家組織脈診互動。王永民現場演示S振蕩中醫的脈診技法,並用該流派特有的小劑量藥粉(隨機憑脈微葯微調法)現場治療,學員們踴躍上台體驗。只見王老師從容把脈,先確定每一位體驗者氣血陰陽的偏頗,然後說出藥方由助手現場配藥,僅從隨身攜帶的小藥瓶里取出1g或0.5g的中藥粉,讓體驗者含服片刻,結果七位體驗者的癥狀均出現明顯改善,有些還有明顯的「氣動」反應,同時複查脈象,均同步改善。

▲S振蕩中醫王永民演示診脈與微葯調脈技法

S振蕩中醫王永民教授採訪側記——小葯葫蘆里的大乾坤

會場上,記者早就對這個小盒子起了好奇心,這一小瓶一小瓶的藥粉上標註著「山藥」「白朮」「丹參」「党參」「枸杞」「肉桂」「薏米」……乍看之下好像一盒中國象棋,這小葯葫蘆里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會後,筆者就S振蕩中醫與王永民教授進行了進一步交流,想要揭開這小小藥粉的神奇面紗。

▲王永民教授隨身攜帶的百寶箱和中藥藥粉

1、小小世界 別有洞天

筆者:王老師您好,大家都對您這個百寶箱很感興趣。咱們就從這些小瓶瓶罐罐開始聊一下S振蕩中醫的故事吧。

王永民:好,振蕩中醫是由韋刃老先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創立的,我從94年有幸跟師學習並實踐至今,也已經二十四年了,自覺深受其益,深感其妙!同時一直遵循著師父的教誨:敬業仁人,還古於今,還醫於民。

振蕩中醫用藥講究精準隨機,如量體裁衣,衣服料子好固然重要,但合不合身,應不應「時」更重要。再比如西醫講營養素很重要,但我們中醫更關注的是脾胃的運化力?營養素能不能被吸收?以及它們的寒熱補瀉的屬性是不是適合你?

由於脈診的精準指導,使得藥物的效力大幅度提高,所以我們的用藥劑量就變得非常少,而且發現越是微小劑量越是輕盈快利、精準靈活、作用直接,甚至能自動尋找病灶出現「尋的效應」和「」一多效應」。

這就是剛才跟大家分享的脈法之一,以脈定葯法。

筆者:以前讀醫書時中藥的劑量都是幾兩幾錢幾分啊,振蕩中醫是如何發現了小劑量中藥對人體的作用呢?

王永民:這是韋刃老先生當年根據神農嘗百草的親身實驗方法,結合脈象觀察服藥全程的氣機變化,一味葯一味葯的驗證並篩選出來的。雖然我們常用的葯僅有二十幾味,每一種藥性都與脈象動量密切呼應,這是書本上沒有的。運用時根據脈象隨機組合,靈活法裁,遊刃有餘。

筆者:中藥書上有上千味葯,振蕩中醫為什麼不用那麼多葯呢?

王永民:呵呵,商場里的衣服不止千件,無非分春夏秋冬、高中低檔、職業休閑;《本草綱目》1892種葯不過16綱60目,如果我們以類精選,就會簡約實用。

S中醫從臨床實用角度出發,以《神農本草經》為藍本,根據系統脈象體系結構對應選葯,分別按「補氣、補液、調陰、調陽、平郁、化瘀、利水、燥濕、化痰」九大類藥性選葯,如人蔘、熟地、枸杞、補骨脂、柴胡、升麻、枳殼、牛膝、半夏、茯苓、白朮等,通過脈象確定氣液陰陽的盛衰偏滯,有針對的選葯以偏糾偏,調平脈象。解決問題是硬道理,少專精,快捷效。

筆者:對,老百姓常說「是葯三分毒」,其實「是葯三分偏」。中藥的原理是以偏糾偏,用好了蘿蔔白菜也是葯,目的是協助修復人體的自愈能力。而當身體陰陽氣血失衡時,如果我們飲食方式盲目,偏上加偏時,即使蔥姜蒜也能害人於無形。

王永民:說的好,中醫自古講究飲食清淡,不可五味過極,守中道才是養生之本。葯食同源體現在生活飲食的方方面面,在保健和治療上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身為一名醫生,我們都希望世間的疾苦越少越好,百姓也希望家常小病可以自己治療,不想面對藥店琳琅滿目的藥品和誘惑宣傳而茫然盲從,更不想小病拖成大病。

筆者:您真是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啊!想起有句古話: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

王永民:是啊,出於不同群體的需要,振蕩醫學的用藥體系也分了三檔,分別針對百姓保健、入門初學和專業醫生。對普通保健級的脈學掌握要求不是特別苛刻,只要能分辨出虛—實—寒—熱—郁—瘀—濕,會使用12味葯就可以了,都是葯食同源的,不但簡便驗廉,還絕對安全。只要有心想學都能學會,伸手搭脈就可以隨時掌握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情況,實現日常保健和調理。

筆者:那真是太好了。對於入門級和專業級,藥物上有很大差異嗎?

王永民:肯定有的,入門級醫生也要以安全為先,哪個醫生也不是一步就成為明醫的,醫生都要經歷一個入門到熟練的過程。這個階段的用藥體系也多以葯食同源為主,但是對脈診的精準度必須較大提高,並且要掌握病機要點才能保證較高的療效。

專業級用藥體系里就會有部分烈性葯(處方葯),因為針對疑難性頑固性經絡病理鬱結,手裡沒有重武器也是不行的,當然專業班學員的脈診功夫要求更高,必須精準無誤!還要高屋建瓴,用藥精妙。

筆者:聽您這麼一說,我又心動不已了,這幾天的採訪每天都勾起我強烈的學醫心。我替很多家庭主婦級的健康愛好者問,學習振蕩中醫難嗎?

王永民老師的一位學生在旁邊搶答:我是學中文出身的,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您:學中醫不難,學把脈也不難,小藥效果不慢——還能免除熬藥的麻煩,哈哈。

2、S振蕩醫學的前世今生

筆者:秀才學醫,籠里捉雞——說到文化,我們中醫離不開深深的文化之根,每家流派的獨一無二都是文化大樹上的一支獨秀,請王老師跟我們講講振蕩醫學的淵源。應該也是long long ago……

王永民:呵呵呵...確實中醫都是根植於傳統文化這片土壤上的。中醫源於人類實踐與道家文化提煉,人類史和醫療史一直都是並存與同步發展的,從有了人就有疾病,人類一直在跟疾病鬥智斗勇,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生命奧秘。比如艾草,上古時期的艾草堪稱救命草,因為它能保留火種。那時取得火種很難,保留火源對於全族生存至關重要。人們發現了這樣一種草,燃燒緩慢而持久,就把它加工成一串串很長的絨條,盤放在洞穴里緩慢燃燒。老弱病殘和不能出去狩獵捕食的人,漸漸發現艾火可以讓傷痛明顯減輕,於是開始有了艾灸療法。這只是經驗醫學的啟蒙……

筆者:現在這種草依然守護著人類健康。古代是漫山遍野的艾草,現在是滿街遍巷的艾灸館。

王永民:艾灸也要辯證,不是人人皆宜,它只針對寒濕體質的疾病有明顯的療效,如果遇到氣血虧損、陰虛火旺的體質,艾灸就會亢陽傷陰耗液而加重病情。所以勸大家學一學中醫體質辯證方法,合理使用艾灸。

筆者:經您這麼一說,我們也要提醒廣大健康愛好者正確審視自己的身體情況,不要盲目保健,有時候少折騰身體反而有利於保護它的自愈能力。

王永民:繼續說中醫文化淵源,上古文明的代表——河圖、洛書、陰陽、八卦、五行,是方位和時間統一的時空演繹規律,直接指導著先人農耕居住軍事政治等等,是古人生活的基本思維和常識工具,就像你想要知道時間了抬頭看錶一樣日常。先天八卦講自然界規律,相對固定。後天八卦講人文變化,有逆順善惡之別,若能知常達變,回歸真性,則身心無虞。可惜我們現在的大部分生活狀態都是上耗其神(離),下虧其精(坎),「補有餘而損不足」,已經脫離了古聖先賢之道。

夏朝以前的文明是通過口傳心授、符號、甲骨文來傳承保存的,當然包括醫術,有很多經驗醫學的精華。商周以後,道家體系融入醫學,通過內觀反照觀察到能量在人體內部的系統周流,於是建立了經絡學說,並為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留下了重要依據。

易經是中國文化史上第一部系統科學著作,《道德經》則突破了「有」和「無」的二元思維回到一元本體觀的高度,所以《黃帝內經》誕生在古文明的鼎盛時期,絕非偶然。

韋老當年的學術研究正是從《內經》、《難經》、《傷寒》、《神農》、《中醫各家學說》、《道德經》開始的,從《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的一元疾病觀,到《靈樞經》效如桴鼓、屢試屢驗的平脈用針之道,從《難經》的命門學說到《傷寒論》陰陽會通的自和觀以及六經一氣環流的憑脈用藥體系,堅定了他唯脈無症的學術方向。

說點有趣的事情,上古時期人心淳樸,生活規律,很少有虛損體質和心理疾病,所以用針調順氣血即可。漢末連年戰亂,民不聊生,那時人的體質普遍內虛外寒,針灸下去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調動,只能藉助藥物的力量來協助治療,這就推動了中藥的發展。張仲景則是繼內經之後在憑脈辯證、遣方用藥方面的集大成者和傑出代表。

再後來,韋老又深入研究了張景岳、金元四家、滑壽、葉天士、張錫純等中醫大家的學術優勢,以及歷代脈學經典,同時韋老學貫中西,不僅精通西醫的基礎醫學和生物化學,還對西方哲學、系統控制論、相對論、量子物理學、信息自動化、甚至唯識學、因明學都有深入研究與驗證。之所以叫S振蕩(正弦波),就是為了說明中醫是站在宇宙生命的本源來解讀和解決疾病的,也是為了幫助包括醫生在內的人們走出疾病現象的迷宮。內經說,治病必求於本。論語說,本立而道生。我們還是多遵守古訓吧。

筆者:原來名字很現代的S振蕩醫學,也是上古文明和現代科學的融合產物。

王永民:當然,正確的東西都值得學習,真理是經得起各個學科驗證的,中醫也要兼容並包,這樣才能更全面的認識自己和天地,從而不斷完善醫術,療疾患苦。

筆者:今天很高興跟您學到這麼多中醫知識和讀書方法,後面還有幾位朋友想體驗振蕩醫學的神奇,等有機會再向您繼續請教。

王永民:謝謝您,再見。

▲王永民教授給大公報記者治療

王永民先生簡介

王永民,男,50歲,中醫精準脈學診療專家。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北京同有三和中醫藥基金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廣東外貿外語大學"一帶一路"中醫藥人才協同培養中心高級專家。

1994年拜當代中醫"精準脈學診療"權威、S中醫創始人韋刃老先生為師,潛心研究S中醫"憑脈精準藥針"技術23年,診療患者30餘萬人次,積累了豐富寶貴的臨床經驗。臨症舉重若輕,常能用極少量的針葯,執其本而御其標(唯脈無症)扣玄機而乘奇效(精準速愈)。

王永民老師早在2009年即受聘擔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並積極推廣S中醫精準診療脈法,先後舉辦國際國內脈學培訓班二十餘期,學員遍及世界各洲,培養了大批臨床脈學的優秀醫師。2010年應邀赴美國講學;2014年特聘為北京同有三和中醫藥發展基金會首屆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參與中醫公益事業;2017年5月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聘為「一帶一路」中醫藥人才協同培養中心高級專家;2017年6月擔任世中聯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並應邀赴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講學,深受歡迎,為「一帶一路」中醫藥文化歐洲推廣做出了傑出貢獻。2017年王永民老師還先後應邀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省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師生做學術講座、脈學培訓以及課題研究。

王永民老師秉承S中醫"敬業仁人、還醫與民"的宗旨,精研醫術、致力傳承,唯願國醫昌盛,福澤蒼生。返回消費首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