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憂:哭笑不得的「孝子專用辭彙」
1
奪情如何被人借題發揮
咸豐七年二月(1857年3月),時任兵部右侍郎的曾國藩得到其父於一周前病亡的消息,未經批准便從江西瑞州回籍奔喪。
咸豐皇帝不許曾國藩丁憂,只給他三個月假。
曾國藩對自己有平叛的責任,卻無職無權的狀況早有不滿,於是借題發揮,一個勁要求丁憂滿三年,原以為能藉此要挾到權力,不曾想,一來二去,咸豐也煩了,竟然答應了他丁憂申請,這下尷尬了。
後來,曾國藩自己呆不住了,眼看著後生晚輩們都加官進爵,他暗請胡林翼代他奏請復出,多事之秋,臣僚積極要求工作,皇帝准了。曾國藩迅速結束丁憂,雞血復活。
據載,這回復出,為了行權方便,他自刻關防大印,上書「欽命辦理浙江軍務前任兵部侍郎」。
丁憂,在朝臣那裡,經常是借題發揮的由頭,孝道,很多時候是被排在仕途的下下處的。畢竟,像包拯那樣把仕途放一邊真心孝順的並不多。
而在此前三百年的1577年秋天,大明朝廷為名臣張居正丁憂的事鬧得天昏地暗。
這一年,大學士張居正的父親在老家湖廣江陵去世,按制,張相該停職回家料理,丁憂三年,可萬曆小皇帝沒了這個幫手心裡沒底,張居正更是勃勃雄心做在興頭上,於是,這一君一臣,你禮我讓地玩起了奪情。
張居正正想順勢繼續干,化悲痛為力量,不曾想,一眾朝臣不幹了,他們認定是張居正官迷心竅,操縱小皇帝演戲。
於是,有人要藉此做錚臣,鬧哄哄,紛紛上書皇帝,從頭闡述傳統倫理儒家孝道的深刻含義,結論都是,張居正必須回家丁憂,否則天理不容。
但小皇帝不認可,非要奪情。
張居正也按例,提出第二次和第三次丁憂申請,但都沒有被批准。
後來,皇帝對翰林們一次次上書攪局不勝其擾,決定來點狠的。
依聖旨,錦衣衛把四個搞事的翰林逮到午門外。各賞廷杖六十下,並給予「削籍」處分,即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另有兩個鬧得更歡的,被多打二十下。打完以後發配充軍,終身不赦。
掌刑人員打得狠,有人當場昏死是,有人被打殘,屁股成了一邊大一邊小。
這下,朝臣老實了,再也沒人要做錚臣,張丞相得以在服喪期間,繼續掌管朝政。
丁憂不丁憂,那也得看皇上樂意不。
但丁憂畢竟是延續了一兩千年的傳統,所以,大多情況下,百官還是會嚴肅認真地對待。
即使被奪情,官員們也都一絲不苟地按照規制克盡孝道。
書法家歐陽通(歐陽詢之子),喪母丁憂被奪情,不得不繼續上班,每次入朝都是「光著腳」從家裡走到皇城門外,在單位值夜班時不睡床上,而睡在只鋪了一層蒿草的地上,而且,他的喪服一穿就是四年。
丁憂如同苦修行。不過古人一直執行得很嚴格,也出了很多感人故事。《後漢書》記載,陝西扶風人韋彪在居喪的三年中「不出廬寢(墳前茅屋)」,三年後骨瘦如柴,人完全脫形,治了好幾年才能起身。
2
丁憂的笑話
也有人丁憂只為出名,結果出了笑話。
趙宣是漢時山東青州人,原是一個普通儒生,為了驚世駭俗,他在丁憂期間居然直接住進墓道中,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創造了中國丁憂史上記錄。
趙宣名聲遠揚後,當地地市領導召見他,一細查,發現他有五個不到二十歲的孩子,都是丁憂期間生下的,原來,這個大孝子在丁憂期間,沒有遵守夫妻不同房的大忌,典型事迹頓時成為笑談。
唐高宗時期,有一個叫郭純的人,母親死後,下葬,就在母親墓旁搭個棚子,守孝三年。
三年之間,到了特定日子,逢七,誕辰忌日之類,他必大哭,每次大哭必群鳥聚集,大家認定他是孝心感天動地,才成此吉象,地方官層層上報,直達朝廷,於是皇帝嘉獎。
後來,人們發現郭純每次大哭,都會向附近鳥兒撒大餅碎屑,招引鳥兒,久而久之,他的哭聲,就成了喂鳥信號。
騙局被揭穿之後,地方官上報朝廷,皇帝一氣之下,剝奪了給他的榮譽,砸碎所設牌坊,郭純丟盡了顏面,某天夜裡,合家跑路,母親的墳地也顧不上了,成了荒墳。
很多傳奇故事都經不起推敲。過猶不及,弄巧成拙。
3
丁憂到底好不好
想像一下,若是在當朝推行丁憂制度,會怎樣?相信一定有人拍手稱快,也一定有人竭力反對,一定也會有裝13的出來說,小家服從大家,為了國家利益,不該只講孝不講忠——內心的小九九他不會對人說。
比如,守孝三年,會損失多少利益,會喪失多少機會,會給競爭對手多大的便利。如果丁憂不是強制的,一定有人棄之如敝履。
琢磨起來,丁憂制有多重的意義,他弘揚的傳統倫理,並強制性地規約了官員孝道。
同時,等於制度性地增加了權力更替的幾率,而守制的官員,也可以藉此三年,對自己的為官為人,做一番自檢反省,更能從容實現定位調整,在丁憂期後以新的的覺悟和姿態走上官場。
丁憂的調整作用不可小覷,它無意間起到了官場重置的作用。
孝
孝之彬彬讀者群來啦!
※母愛阻止了羅斯福總統的婚外戀
※乾隆一死,兒子丟下「千叟宴」,再也不操辦了
TAG:孝之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