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風雲二號看我國衛星總裝試驗的變遷

從風雲二號看我國衛星總裝試驗的變遷

作為一個立項30多年的成熟型號,作為一顆被列入國際氣象衛星業務序列的衛星,客戶及公眾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風雲二號的運行都寄予很高的期望。如何讓風雲二號緊跟新時代航天事業的步伐,煥發全新的活力,提升質量和可靠性,這些是幾代航天人堅守近30年的動力,也是八院努力的方向。

從一間紅磚房到「一個屋檐下造衛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八院只有兩個在研的衛星型號,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一間6m×8m的紅磚廠房,剛夠放兩顆衛星」,八院812所風雲二號09星指揮湯紅濤介紹。和現在的「機場式安檢」和智能化廠房不同的是,那時衛星廠房內鋪的是被磨平的水泥地、沒有通風系統、人員出入靠筆頭登記……由於缺乏造衛星的經驗,設備工裝也跟不上衛星研製的需要,費時費力,效果也無法保證。

▲圖為新舊總裝測試廠房外觀局部對比

當時風雲二號在測量衛星裝配精度時,其數據的採集還得靠人報讀、記錄並計算結果,容易出錯不說,還影響研製進度;所里僅有的一台可靠性試驗設備10kN振動台,既無滑台又無多點測控功能,承載能力相當低,還有很多裝備都到了需更新、改造或淘汰的狀態。

「還記得每逢風雲二號要進行整星雜訊、振動、模態、熱真空等試驗,我們都要集全所之力組成一個龐大的試驗隊,將衛星『肢解』運往北京、南京或者其他地方,而且一次試驗就要動輒花費幾十萬元。」812所空間環境試驗中心副主任張利說道。

▲圖為2000年除夕,風雲二號B星試驗現場的年夜飯場景及合影

2000年以後,機遇終於來了,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國家在航天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確保風雲二號及後續諸多型號順利研製,812所先後建造了3個大型總裝總測廠房,引進了先進的測量系統,建成了KM5A、KM5B、F3H、F4H、Y1H等系列空間環境模擬試驗系統以及200kN、350kN、500kN系列振動台和1100m3混響室、整星級微振動試驗室等力學環境模擬試驗系統。初步構建了衛星AIT智慧車間的雛形和「一個屋檐下造衛星」的能力。風雲二號在總裝能力和試驗手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為812所KM5B空間環境模擬試驗系統

「跟風雲二號系列的前幾顆衛星必須趕去外地操作或試驗不同的是,H星誕生在智慧車間的不斷成熟之時,享受到了『一個屋檐下造衛星』的『實惠』」,812所總裝中心主任陳小弟介紹。以數字化技術為推動力,812所持續開展了三維數字化研製、設計製造一體化平台構建、數字化單元集成應用、衛星AIT智慧車間建設、試驗綜合管控平台建設等一系列工作,為H星的成功研製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在再走進衛星總裝測試廠房,你看到的是數字化信息中心的在線監控、衛星AIT過程的數據和照片自動採集、平板電腦上各項流程的流轉和簽署、智能物料庫的統一管理與配送、溫濕度/電磁輻射在線監控與報警、設備運行狀態監控等等場景。

▲圖為812所型號人員進行數字化辦公

「航天人所做的就是一直和風險做鬥爭」

「風雲二號01星爆炸事件讓研製團隊既悲痛自責,又備受刺激」。曾任風雲二號主任工藝師,現任812所黨委書記陳偉明回憶道。

「科學的道路上總是伴著風險,航天人所做的就是一直和風險做鬥爭,把風險降到最小」。風雲二號主任質量師、812所質量處副處長陸衛華干風雲二號「出身」,風雲二號團隊對質量管理的嚴謹造成她現在做事的較真。

從風雲二號開始,質量管理在航天領域的戰略地位越發突顯,日子也沒那麼「好過」了。雙五條歸零原則是中國航天的特色,分技術歸零五條要求及管理歸零,即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復現,措施有效,舉一反三;過程清楚,責任明確,措施落實,嚴肅處理,完善規章。雙五條原則被風雲二號團隊嚴格的貫徹落實,除去自己型號的隊員,新入職的年輕航天人也被要求參加,在他們心中牢固樹立質量意識。這也是為什麼,風雲二號衛星在上世紀曆經波折卻成功解決了很多關鍵問題,能為後來航天產品的可靠運行積累寶貴經驗。

▲圖為質量檢驗人員在現場防控風險

不折不扣地召開班前會是風雲二號團隊每天「開工」前的傳統。秉承「我的型號我負責」的理念,風雲二號的班前會更像一次次思想的「眾籌」,所有試驗隊員一一確認工作計劃,詳細解讀各項風險,統籌安排人員與產品,形成了「我的班前會我說話」的活躍場面。藉助「表格化」的管理方式,「數據化」的操作內容,「責任化」的定人定崗和「精細化」的工作要求和風險識別,形成了特有的「四化」班前會模式。

「說到表格化,風雲二號是第一個實行表格化的型號,並且到09星的時候已經形成了數據包式的管理」,說到這裡,陸衛華不無驕傲。從進發射場到發射,風雲二號共記錄了包括管理、技安、操作、測試、確認、運輸等6大類484份發射場試驗質量控制記錄表格,形成了《發射場整星各階段總裝過程質量記錄數據包》《發射場廠房環境控制記錄數據包》《發射場崗位職責數據包》等16套原始記錄數據包,所有數據正確、完整、可追溯,實現了過程化、集成化、可追溯的管理。舉個例子,陸衛華指著手中的一沓點長、工序長記錄表格說,「為了把質量責任落地,團隊結合AIT過程風險控制點、關鍵控制點、強制檢驗點等,設置點長、工序長,明確他們在規定時機實施檢查確認,確保風險控制措施有效落地、落細、落實」。

▲圖為質量人員在現場檢查記錄表格

王劍波是風雲二號衛星總裝主崗,從1996年起,除了01星以外,他幹了風雲二號的8顆衛星,8進基地,在那裡度過了近600天。王劍波身上有著上海人的許多特質:細心、周全、務實、守紀律。和他做事風格一樣有名的是他那本工作日誌。作為主崗,他每天都會做一件事:把當天幹了什麼、怎麼乾的、由誰來乾的、要注意些什麼都一一記下來,既是自己的工作總結,也是為了給新人儘快進入角色作參考。他說「從老前輩口中聽到01星當時的情況,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在前輩的基礎上繼續前行,確保衛星在我手中不出問題」。「質量在心中」是王劍波的工作座右銘,也是他入職20多年未出一起質量問題的「秘訣」。

風雲二號不平凡的研製歷程勢必造就一顆不平凡的衛星,勢必培養出一批勇於困難、迎難而上、鍥而不捨的氣象衛星科技人員。

彼時在涼山深處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群人聚在一起為812所風雲二號指揮湯紅濤慶祝了50歲生日。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知道,20年前,同樣是在這裡,湯紅濤度過了30歲生日。雖光陰荏苒,可他許的願未曾改變。

作者:葉 文

攝影:方一竹 劉志群

編輯:王詩熒

監製:沈 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航天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