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背後就是陽氣不足了
先說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鼻炎」患者數量快速的增長呢?我想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外界的環境的影響,二是我們體質出了問題。
「鼻炎」是一個西醫病名,中醫沒有這個叫法。它的定義是: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
相對西醫而言,中醫在看待「鼻炎」上有自己獨到的一套認識和診療思路。中醫認為鼻是呼吸之氣出入的場所,通過肺系(喉嚨、氣管等)與肺相聯,鼻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主通氣和主嗅覺。而鼻子是否能夠正常執行這樣的生理功能,又要依賴肺津的滋養和肺氣的宣發運動。肺津充足,肺氣宣暢,鼻竅就有了足夠的營養和動力,所以通氣順利,嗅覺靈敏;反過來講,肺津虧虛,肺失宣發,那麼就會出現鼻塞不通,嗅覺遲鈍等問題。所以《黃帝內經》裡面說:「鼻者,肺之官也」「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
中醫看待問題是從整體出發的,鼻子出現問題不能只著眼於鼻子局部,還應該從它更深一層的病因去考慮。
「肺主皮毛」怎麼解釋呢?打個比方,今天突然降溫,你又沒有及時加衣,外邊的風寒從皮毛進來,傷到你的肺,影響了肺的正常生理功能,然後出現鼻塞、咳嗽。
這個時候怎麼解決呢?老人們常常熬碗熱薑湯給你喝,再洗個熱水澡或者泡個腳,出出汗,讓邪氣從皮毛再出去,你發現鼻子就沒有那麼塞了。
中醫把常鼻塞,流清涕不止的疾病稱為「鼻鼽」,類似於今天西醫講的「過敏性鼻炎」;把經常鼻塞,流膿濁鼻涕的疾病稱為「鼻淵」,類似於西醫講的「鼻竇炎」。
進入春季以後門診上流清鼻涕、打噴嚏的孩子明顯增多了。萬物復甦,陽氣在升騰過程中又不穩定,白天太陽還很大,到下午點就開始涼了,或者前一天還很熱,第二天氣溫就驟降。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家長帶孩子出去遊玩,稍不留神就會感受風寒,出現鼻塞噴嚏的情況,而且這樣的癥狀有些時候會持續較長時間。
帶去醫院看,很多得到的結論就是過敏性鼻炎:你是花粉過敏,你是蟎蟲過敏,你是雞蛋奶粉過敏等等。傳統中醫並不這麼認為,有句話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你本身正氣很足,邪氣就拿你沒辦法,還是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些孩子出現身癢,濕疹,去醫院找不到原因,就讓查過敏原,一查幾十種食物過敏,甚至連大米、雞蛋都列在其中,那孩子就不吃了?這個錯不在大米,在於自己的脾胃功能弱了,不能消化吸收這些食物。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以人為本,調理脾胃,讓他能夠接受。而不是去迴避問題,因為怕過敏就以後都不吃了。
過敏性鼻炎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受了邪氣,傷了肺氣,再深層一點就是傷了人體的陽氣。陽氣不足,想驅除邪氣但又不能徹底排出去,就殘留在體內了。我們發現這樣的病人有一些共性,氣溫高的時候鼻涕就不怎麼流,氣溫一低清鼻涕就開始流了,這本身就說明自身的陽氣不夠,要靠外界的陽氣去支持他。
還有到了溫度低的地方或者一吹風就開始流鼻涕打噴嚏,也是因為陽氣不足。我們中醫有一個名詞叫「衛氣」,這個衛氣就是來源於體內的陽氣,是在體表的陽氣,顧名思義,它可以起到防禦溫煦的作用,陽氣不足,衛氣就不足。
傷陽氣的機會很多。比如飲食上不注意,生冷水果吃的很多,夏天一來就要吃幾個冰淇淋,就是這些寒涼的東西最容易傷脾胃,傷陽氣了。
鼻塞:當人體受到風寒邪的侵襲,寒主凝滯,陽氣不能正常流通,氣血在鼻中的運行也會受到阻礙。這個時候類似於物理學中「熱脹冷縮」的原理,我們用熱毛巾去敷一下鼻子,就發現可以有效緩解鼻塞癥狀。
鼻流清涕不止:寒邪傷人陽氣,我們講人體的津液要靠陽氣去推動和轉化,就像地上有灘水,要有太陽去曬,有足夠的熱量才能蒸發掉,如果人體陽氣受損,津液不能氣化,那這個清鼻涕就會止不住的往外流。
打噴嚏:說簡單點就是陽氣向上向外運行的過程中受到了寒氣濕氣的阻礙,走的沒那麼順利,最常見的就是早晨起床要打幾個噴嚏。人醒了陽氣要向外走,可是裡面陽氣又不夠,外面又有寒氣閉著,他想出又出不來,就靠打幾個噴嚏把它逼出來。到了中午太陽大了,溫度升高了,打噴嚏的情況就會減少了。
鼻癢,眼癢,耳癢:這個和陽氣的發散障礙有關係。說具體一點,是陽氣中的衛氣正好是從這幾個部位出來,布散到全身的,它想要發散可是又發散不出來就會出現癢的癥狀。
對於這樣的病人,我常採取的辦法就是溫通陽氣,驅散寒氣。
案例:任某,男,3歲,鼻塞,流清涕伴噴嚏兩周來診,之前西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
家長代訴,半月前因天氣變化未及時加衣出現發熱、咳嗽等感冒癥狀,後經西醫治療發熱、咳嗽消除,但鼻塞流清涕的情況一直存在。再詢問鼻塞流涕的情況在溫度高的時候會緩解,舌色淡舌尖紅,苔薄白,脈浮緩。
考慮這個孩子本身陽虛,又誤用了寒涼葯損傷了陽氣,導致寒邪存留體內不能排出。治療應該以溫肺益氣,解表散寒為主,開了三副小青龍湯加党參。家長反映當晚服湯藥一頓,第二天鼻涕就不怎麼流了,吃完三副就好了。這一例是見效很快的了,可是如果這種癥狀持續時間長了,陽氣越來越弱,寒氣堆積的越來越多,病位越來越深,再經過一些錯誤的治療,再治起來可能就沒有這麼順利了。
再來談談中醫的鼻淵,類似於西醫的「鼻竇炎」。鼻竇炎的炎症不單單在鼻腔中,已經蔓延到鼻竇的位置了。這類患者的癥狀一般可以見到鼻塞,有些患者甚至完全聞不到氣味,流濃濁鼻涕,時常覺得頭昏腦脹,嚴重時會影響到學習和工作。那麼中醫是怎麼來看的呢?
我認為這個濃鼻涕,就是體內的濕氣。濕氣越重,癥狀就越重,鼻涕也就越多。《內經》講「肺在液為涕」,肺的功能如果正常,可以推動津液去營養滋潤鼻腔,又不至於讓我們覺得不舒服。但是一旦肺氣不利,不能正常布散水濕,就會出現廢棄的津液停滯在鼻腔的情況。這個水停在這裡時間久了,影響了陽氣的正常運行,還會出現化熱的情況,就像下水道的廢水那樣漚了,變粘膩變臭,出現膿鼻涕時甚至還有腥臭味,這個中醫叫「濕熱」。一旦濕熱形成就沒有那麼容易去除乾淨了。中醫講濕邪屬陰,熱邪屬陽,濕熱兩種邪氣交織在一起,就像是我們吃的那個油裹在湯麵里一樣,難解難分,纏綿難愈了。
這個體內的濕氣形成,除了肺氣的布散不利,還有沒有其他原因了呢?其實水液在我們人體內正常運行,除了要靠肺氣的宣降以外,還要靠脾胃的運化,心氣的溫煦,腎陽的蒸騰,還要靠肝氣的疏泄,可以說是五臟六腑通通都要參與進來才行。所以中醫治病是要有整體觀的,要全面地看待問題,不能局限在一個病位的某個癥狀上。
這樣看來,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就有一定的聯繫和區別:二者的病位都在鼻部,屬肺,都會出現鼻塞、流涕的情況,只不過一個是清鼻涕,一個是濃鼻涕,前者邪氣屬寒多一些,後者邪氣屬濕多一些。
但是二者又不能完全的分割來看,我們臨床常常也會遇到一會兒是清鼻涕,一會兒是濃鼻涕的,這種情況如果完全根據癥狀去判斷就說不清楚了。我們可以把它們聯繫起來看,寒氣侵襲人體,傷了陽氣,陽氣不足,不能正常的布散水液,就出現了廢水,我們叫濕氣,這個濕氣堆積時間久了又會化熱,形成濕熱。當然結合西醫解剖來看,鼻竇炎的病位已經到了骨頭的空腔中,要比只是在皮膚血管的一般鼻炎要深些了,治療起來也相對複雜漫長。
鼻竇炎的案例:女孩,十五歲,本來是看下月經問題的。
家長說自從來了月經就經常推後,時間不準,血色也偏暗,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雙側乳腺有多發性的結節。脈沉緩,舌暗淡,苔白膩布滿整個舌面。
我當時給她下的診斷是陽虛寒濕,用了溫陽除濕的辦法,給她用了四逆湯溫陽散寒,桂枝湯運化脾胃,四加減正氣散先把裡面濕氣除一下,開了5副葯。
結果第二周來複診,家長說這一周其他變化都不大,鼻子倒是通了許多,鼻涕也少了。我才知道這個孩子患鼻竇炎已經三四年了,一直是用通鼻的噴劑來緩解癥狀。因為長時間的治療看不到效果,家長也就沒了耐心,覺得這個病是治不好了,所以來我這裡並沒有提起鼻子的問題。
我就繼續按照這個思路給她治。結果說來也是慚愧,月經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可鼻塞流涕的情況後來一年多了也沒有再犯過。這個病例是寒濕的問題,因為我沒有看到熱象所以在治療上並沒有用清熱的辦法。可有些鼻竇炎患者癥狀表現為,鼻涕發黃又濃,舌紅苔黃厚的,脈摸著又有力,這說明是有濕又有熱的,就要用治療濕熱的辦法去解決。
中醫在治療鼻炎上,更多考慮的是整個人的情況,他有寒就幫他散寒,有寒濕就除寒濕,有濕熱就清濕熱,氣血不足就補氣血,正氣恢復,邪氣去除,癥狀也就消失了。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或者減少濕熱的形成呢?簡單的說就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第一點,要管住嘴。
小孩脾胃先天不足,消化能力不比成人,吃的過甜,過油,過葷,過生冷,很容易滋生濕熱。最常見的就是如果前段時間吃肉吃瓜果多了,舌苔很快就變得厚膩起來,這個就是濕氣和飲食堆積在腸胃的表現。
門診上遇到一個鼻炎的孩子,她媽媽講只要一吃點巧克力餅乾,那個反應別提有多快,當晚睡覺就開始鼻塞打呼。叫她吃點保和顆粒消消食,過一兩天又會好些了,可見正確飲食的重要性。
酸奶和水果因為是生冷的,都容易生濕氣,不建議孩子經常吃。尤其是已經患有鼻炎的孩子,更是不應該經常吃。
第二點就是要適當運動。
中醫講,動則陽升,陽氣通暢,氣血調達,濕氣就會隨之而去。現在的孩子學業較重,除了學習還喜歡玩一些電子產品,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運動不出汗,這是不利於氣血的正常運行的。我們看農村的孩子每天走幾十里的山路去讀書,幫父母下地幹活,那樣的孩子鼻炎的幾率是很小的。
作者簡介:徐強。成都中醫藥大學傷寒學碩士。 師從「國醫大師」學術繼承人劉楊教授,長期跟隨全國傷寒專家,名老中醫傅元謀教授學習。研習中醫十餘年,善於運用經方時方治療各種常見病、疑難病,尤擅治療兒科、婦科、呼吸、脾胃病,療效確切。自年幼與中醫結緣至今,始終認為心系患者才能臨證,德行兼備方為良醫。
文章整理自羊爸爸中醫研習社徐強老師鼻炎講稿
文 | 徐強
編輯 | 郭莎拉
※中醫角度淺談鼻炎,教你鼻炎犯了怎麼辦
※可煲湯的好東西,中醫加了料,簡單三步,趕走鼻炎!
TAG:鼻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