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耳其遊記之六——卡帕多奇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土耳其遊記之六——卡帕多奇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文/ 胡卓明

圖/ 部分來自於網路 部分來自於胡卓明

清晨伴著陽光慢慢醒來。明黃色的陽光喚醒了卡帕多奇亞。在這趟旅行中自己一直對卡帕多奇亞最不感冒。因為覺得看喀斯特地貌最好莫過於雲南。每年都去圭山寫生幾次,也把各種怪石看了個夠。現在又跑到土耳其看喀斯特地貌,真不覺得有什麼好看。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都是已火山噴發有關。所以卡帕多奇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起源於幾百萬年前Erciyes、Hasandag和Golludag三座火山的噴發。噴出的大量岩漿冷卻、鈣化,凝固成的風化岩層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易於受腐蝕。自然的偉大鍛造出這裡獨特的地貌。

第一站來到鴿子谷。一個個如陶塤的石頭建築生長於半山坡上。突覺得有點像雲南雕塑家羅旭的作品。後和阿May聊起羅旭,阿May笑著說:「說不定羅旭是來了著看過後,回去做的他那組建築。」有時覺得有些不經意的巧合很有趣。其實道法自然也是中國人對藝術的至高追求。

一看這裡的喀斯特地貌自己還從來沒見過,瞬間提起了興趣。聽說第二站要逛一位大師的陶瓷工作室和周邊的陶瓷小鎮,瞬間樂呵了起來。像我這樣到哪都要帶回些碟碟罐罐的人。最喜愛之事就是來到這樣一個滿鎮都小陶瓷工作坊的街道邊走邊買,摸摸這個,捏捏那個,挑選出幾個自己喜愛的小東西,買回家把玩把玩。首先來到了陶瓷大師的工作室,當然對於成天遊盪於老孔工作室的我對這些表演質陶工藝的過程並不喜愛。但對於大師所繪製的手工陶還是覺得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繁複的圖案,濃郁的色彩,雖並不屬於自己的審美體系,但有異域特色,色彩濃烈。挑了幾個碗,有點像明代波斯帝國來中國訂製的陶瓷花紋。有友問為什麼選這樣的?想了想說:「因為這些圖案有點像從海上絲綢之路打撈起來的沉船上的陶瓷器皿上的花紋。」

逛小鎮,看見有手沖咖啡。又糾結了很久該喝喝咖啡、看看街景、還是逛逛商店淘些討喜的小玩意兒。最終還是想買東西的慾望戰勝了喝咖啡看街景的調性。

中午跑去洞穴餐廳吃飯。開始了一下午的洞穴之旅。

沒想到洞穴深處藏著一段拜占庭帝國時代基督教遭受的苦難。最初是由為躲避政治迫害遷移到卡帕多西亞地區的基督徒修建,他們為了掩人耳目選擇將山體鑿空建造教堂,在洞穴內部畫上一些濕壁畫。修道士為了信仰背井離鄉,在這裡修建大量教堂,並住在周邊的洞窟,他們的虔誠可見一斑。這裡的許多壁畫被人颳去了眼睛,遭到了嚴重的人為破壞。早期的教堂藝術因基督教舊約禁止偶像崇拜,再加上伊斯蘭教對人像的禁忌,在8、9世紀的「破壞聖像運動」中,這些壁畫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有的全部被毀,有的將人物的臉部颳去,使這些壁畫成了殘酷歷史的見證。想起了敦煌壁畫,同樣來自於人們內心對於宗教的虔誠。創造出了不可思議的藝術寶藏。這裡現在叫歌樂美露天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陡峭的山谷之中,濃縮了卡帕多西亞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歷史。在岩石中開鑿洞穴,又在洞穴中畫上宗教濕壁畫,一邊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值得讚揚的是人類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所做成的貢獻與付出。想起蔣勛說:不知道為什麼遠古的猩猩突然要開始直立行走,這是一種非常辛苦的選擇,異常艱難,挑戰極限?有時覺得人類一直有著從爬行到站立的決絕之心。所以許多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每天都在發生。

看完了人文景觀的精美,又去看了自然這個造物主在卡帕多奇亞的手筆——精靈的煙囪。像蘑菇的石頭高聳入雲。有點像身處於外星。

最後踏著最後一抹夕陽。來到了凱馬克利地下城。地下城深達55米,分為8層。第一層是卧室、廚房、餐廳、酒窖和馬廄。第二層是設有聖壇的教堂。第三層和第四層是洗禮堂、教會學校、避難所和軍械庫。最底層則是儲水庫。 這座地下城4000年前由赫梯人開始修建,後來由基督教徒完成並長期使用。同山岩上的洞穴一樣,地下城也是一種民族和宗教的避難所。整個地下城四通八達,錯綜複雜。嘆基督教徒的虔誠與艱難。想去不遠萬里,跋山涉水來到雲南在偏遠的山區里傳教的傳教士,他們真的是用生命在愛著上帝,用付出在實現著自己對上帝的承諾。可想當時基督教是面對著何等的窘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創造了不可意思的居住環境。

寫於2018年6月4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國際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國際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