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士康郭台銘:代工皇帝想轉型高科技

富士康郭台銘:代工皇帝想轉型高科技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布「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作者:於靜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郭台銘想要撕掉「全球代工廠」與「血汗工廠」的標籤並不容易。

儘管人們看到的不盡然是「鴻海」與「富士康」的本來面目,儘管從創業伊始,郭台銘就把創新、專利放在頭等位置,儘管早在幾年之前,鴻海已經進軍半導體、面板、晶元、機器人甚至雲端、大數據等更為科技創新的領域,但留在人們腦海中最深刻的印象,依然是2010年發生在深圳富士康龍華園區的「13連跳」,一連串不能完全歸責於郭台銘的悲劇,成了日後難以甩開的魔咒。

近一個月以來,郭台銘連續穿梭於北京、天津、廣東等地,宣講數字經濟如何賦能工業製造的「工業富聯」之夢。最近一次被郭台銘爽約了的是李嘉誠。多家媒體報道,5月16日,他推掉了李嘉誠的飯局,坐3個小時飛機,吃了一碗陽春麵,準時出現在清華大學課堂上。6月6日的富士康三十周年慶典,也是「工業富聯」上市之前最後一次宣講中,讓人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是,郭台銘講述了一個為了員工福利,把深圳和崑山雞腿全部買空的故事。

鴻海1974年在台灣創辦,最早生產塑膠產品,正值石油危機,經營不善,股東退出。太太林淑如從娘家借來70萬元,開始生產黑白電視機旋鈕,積累了原始資金。後來發現模具是產品之母,開始投資模具廠。1980年代是台灣走向國際的時代,郭台銘也開始了他的美國行,雇了一位美國人,一面開車,一面教他學英語,為了感受高科技的味道,甚至把家人帶到美國,蓋工廠、做研發,開拓市場。

鴻海在大陸的投資主體常被統稱為富士康。30年之前,台灣當局還不允許台灣企業在大陸投資建廠時,郭台銘已經在深圳龍華鎮建立了富士康,並逐漸發展為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全球約一半電子產品由鴻海製造。不過,郭台銘卻反感別人以「最大代工廠」形容鴻海。

郭台銘已在多個場合強調,富士康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已經不是只有代工了。

20世紀90年代,個人計算機高速成長期間,鴻海就從「連接器」等不起眼的機殼產業,打下了美國通路及模具能力,跟上了PC市場的爆發力。2000年成為鴻海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從零組件到組裝,從個人計算機到伺服器,從遊戲機到網路產品,鴻海的產品和客戶開始多元化,當年營收一舉達到230億元,鴻海也從「機械時代」邁入「數字時代」。

尤其為鴻海稱道的還有它的專利保護能力。1989年,國際公司AMP(安普科技)以侵犯專利為由首度起訴鴻海。全球大廠的控告常常帶來生死存亡的危險,也就是從這時起,鴻海建立了日後台灣最強大的專利部隊,把每一家競爭者,每家超萬件專利報告買回來,分類、拆解,分析這些廠家如何運用專利保護自己、攻擊別人,哪些破綻不能碰,哪些專利有漏洞可以利用。1993年,鴻海開始對安普科技進行反擊,甚至對其他工廠祭出侵權訴訟。逐漸發展,2004年,鴻海的專利數超越台積電成為台灣第一。

如今,作為營業額大半依靠蘋果的鴻海再次站在轉型關鍵點上。受蘋果業績影響,2016年鴻海交出了一張不光彩的成績單,營業額二十年來第一次衰退,在2017年短暫回升後,受外界對iPhone銷量的擔憂,鴻海市值下跌四分之一。基於此,郭台銘一直想改變鴻海的低端代工形象,將產業鏈向上游布局,把一個製造服務公司,變為科技服務公司。

新夢想要靠「工業互聯」支撐。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是所謂的「工業互聯」,這也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清華學子的交流中,郭台銘為了強調其重要性,作了一個比喻,抓住機會,大象也能跳探戈。

在鴻海內部,承載「工業互聯」野心的則是此次A股上市主體「工業富聯」。「工業富聯」主要包括通信網路設備、雲服務設備及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三部分,是從集團母公司鴻海精密旗下剝離的出來的業務,包括鴻海13個次集團業務之外的所有優質資產。

去年12月鴻海精密公告子公司富士康工業富聯將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在國家為獨角獸開閘的政策利好下,從今年2月1日遞交招股書,到2月22日進入預披露更新,工業富聯創造了民營企業A股過會的最快紀錄,5月27日披露的戰略配售結果更因聚集了國家隊、央企隊以及BAT互聯網巨頭隊堪稱A股史上最強戰略配售陣容。但是,因為「代工廠」和「血汗工廠」給外界留下的印象太深,人們對郭台銘以及鴻海的布局始終持懷疑態度。

發生在大陸的這一幕,像極了幾年前鴻海歷史上另一個轉折點,被郭台銘稱為「第二次創業」的收購百年企業夏普一事。夏普有「液晶面板之父」的稱號,其面板技術和顯示技術可以覆蓋從手機到醫療影像、人臉識別等所有需要顯示的領域,收購夏普,與「工業富聯」一樣,可以幫助鴻海改善產業鏈低端的形象。

郭台銘與夏普的合作始於2012年,與以往相比,之前都是日本給台灣輸送技術,如今變為台灣與日本平起平坐,郭台銘行事高調的作風傷了日本人的自尊心,以及夏普外部競爭與內部權力更迭,這場合作在之後的幾年間一直凍結,直到2016年4月,鴻海與夏普正式簽約。鑒於對夏普技術的認可,在後來的談判過程中,郭台銘卯足了勁兒爭取日本各界的好感,甚至公開反思,當初是否太急了些,應該多了解日本文化。

不過,與夏普談判過程中,郭台銘至少放了媒體兩次鴿子。第一次是在2014年8月的溽暑天,二三百位記者在大阪等候,卻一直沒見郭台銘出現,原來他因見不到夏普社長,氣得直接乘坐私人飛機回台灣。第二次是在2016年2月的祁寒天,如果不出意外,夏普董事會將宣布通過鴻海入主案,但之前一天鴻海收到一份來自夏普「或有負債」的文件,郭台銘有如被突襲,非常憤怒,當記者在大阪的寒風中等候時,他已經飛往廣西南寧,參加另一場活動。

郭台銘的朋友稱,他是一位連總統都可以爽約的人。這位朋友曾前後三次安排郭台銘與巴西總統會面,但郭台銘總是在見面的當口,因會見客戶為由臨時變更。郭的同事稱,「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客戶的一通電話。」

關於郭台銘如何搶客戶,一個被外界津津熱道的故事是,一家計算機代工廠協理帶隊等客戶下飛機,沒想到在出關大廳看見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親自等候,正當協理感嘆一開始就居人下風後,只見客戶與郭台銘有說有笑地一起走了出來。原來郭台銘早就掌握了採購大員的行蹤,在客戶轉機時與他搭上同一班飛機。早年,郭台銘喜歡搭乘華航飛機跑全球業務,他最喜歡的一句話來自華航的廣告詞,「胸懷千萬里,心思細如絲」,這個故事可見一斑。

「讓我們拯救水深火熱的客戶」也是郭台銘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甚至為了「客戶」,老朋友的交情也可以冒犯。郭台銘與林百里素來交好,郭台銘甚至稱林百里為大哥,聲言絕不踏入廣達的筆記本電腦業務,但後來禁不住市場誘惑,不僅跳下去做了,而且連挖了廣達的六十人團隊。

郭台銘1950年出生,生肖虎,曾創辦鴻海旗下公司「虎躍廠」,因為崇尚速度和力量,曾在鴻海英文說明書上畫了一隻西伯利亞虎表示鴻海精神,而鴻海的英文名稱則是FOXCONN(CONN代表了連接器Connector,Fox來自模具Foxcavaty),容易讓人聯想到機智、靈巧的狐狸Fox,郭台銘常常被外界評價為虎性與狐性兼具的人。

「13連跳」發生的那段時間是郭台銘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也是他反思最多的日子。一再堅持不漲薪的他,給員工加薪一倍,甚至引起外商憤恨,稱自己的工人也開始示威要求比照,讓他們生意難做。郭台銘的嚴苛與慷慨以至於在很多鴻海員工眼裡,他是一個發脾氣時做夢都不想遇到的老闆,也是發獎金時做夢都希望遇到的老闆。

郭台銘與任正非幾乎同時在深圳創業,公司內部也都曾發生過人間慘劇,任正非咀嚼痛苦之後寫出《管理的灰度》一文,認為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來自灰度、妥協與寬容,而遊走在虎與狐之間的郭台銘始終處於性格的兩個極端,快意恩仇又凌厲狡黠,優點與軟肋昭然若揭,這也導致外界對他要麼褒要麼貶的截然不同的兩面評價。

今天上午,「工業富聯」在上交所登陸A股,開盤後即達到首日最高限度,收盤報19.83元,漲幅44.01%,以總市值3906億元超越海康威視成為A股最大市值科技公司。如果不出意外,「工業富聯」這支IPO大牛股未來一段時間還將創造一連串造富神話。

不過,野心的最終實現,與郭台銘從2008年就開始聲稱的退休,恐怕還有一段距離。

參考資料:

《虎與狐:台灣首富郭台銘經營之道揭秘》

《郭台銘霸業》

*圖片購自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人物 的精彩文章:

李彥宏的三位COO

TAG:商業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