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王贛駿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王贛駿

原標題: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華人——王贛駿



王贛駿(Taylor Gun-Jin Wang)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華裔航天員,而且是第一位在中國大陸出生的華人航天員。

1985年4月29日,王贛駿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開始了為期7天的太空飛行(任務代號:STS-51-B),並完成自己設計物理實驗,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華人,也成為第一位在太空完成自己所設計物理實驗的科學家。


立志求學


王贛駿出生於1940年6月16日,祖籍江蘇鹽城,生於江西。出生後不久,即隨父母遷居重慶。在他3歲的時候,有一次從船上掉到了洶湧的嘉陵江里,萬幸的是他抓住了一個漂浮的竹竿。正好有一位漁民看到,才把他救了上來。中國有句古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後來的經歷正好應驗了這句古話。


王贛駿在太空中


抗戰勝利後,王贛駿一家人來到了上海。8歲那年他進入上海正志小學(現名常熟路小學)讀書。1952年隨父母遷往台灣。


王贛駿喜歡「破壞」,什麼寶貝到了他的手裡可能就變成「廢品」。家裡有一隻古色古香的鐘,有一天,父親發現那隻鍾已經被大卸八塊。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他還特別喜歡讀歷史和近代史。王贛駿高中就讀於台北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學習成績總是名列班級前茅。1960年,王贛駿考入香港大學數學系。


1963年,王贛駿隨家人移民美國,入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他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生意人。父親希望他子承父業,但他讀了兩門經濟課程後,卻發現自己對這個方向毫無興趣,於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物理系。1967年王贛駿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年後獲得碩士學位。之後,他仍繼續在該校深造,專讀固態物理、流體力學和聲學,並於1971年獲博士學位。1972年至1988年,王贛駿在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工作。1975年,王贛駿成為美國公民


展翅飛翔

1976年,NASA公開徵求在宇宙飛船上進行的科學實驗項目,結果在全美共500多個實驗應徵計劃中,王贛駿發起的「微重力狀態下的液滴狀態研究」 項目成為獲准接納的14個項目之一


1978年夏末,NASA向王贛駿發出函件,正式通知他接受飛行任務,並表示:「榮幸地向你祝賀」。這是美國第一次遴選科學家登上太空梭


在談到NASA的篩選時,他說:「表面上看來,基本的要求不是很高,就是身體好,眼睛好,沒什麼大毛病,受過高等教育,但比較難的是看你有沒有能力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即成為NASA的一員)。他們要看你的個性、自尊心等綜合條件,比如有一個測試就是把你裝在一個球裡面,掛在天花板上,在那種特別隔離的狀態下看你的反應。至於他們最後為什麼選你,其實講不清楚,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他們覺得你是對的。」


1983年開始,王贛駿不辭勞苦,緊張忙碌地奔波於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和太空訓練館之間,接受繁瑣緊張的訓練,以適應太空生活環境,僅失重有關的適應性訓練就進行了6000多次。除了他自己的載荷專家身份外,他還必須掌握駕駛員和醫生的必須技能。經過堅苦的訓練,他終於通過考核,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


王贛駿和宇航員團隊合影


同時,利用落塔和約翰遜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 JSC)的KC-135訓練機和SPAR火箭等設施創造的接近零重力的實驗環境,王贛駿測試了他的聲控懸浮系統,並進行了關於液滴動力學的地面前期實驗。



完成了實驗的王贛駿返回地面,在愛德華空軍基地登陸

在太空做實驗的過程卻並不順利。王贛駿按順序啟動儀器,結果有一個開關總是自動關閉。他急得幾乎抓狂,用拳頭打液滴動力實驗儀,這些都被攝影機拍了下來。「我不能接受這種失敗!」他下了決心要自己修復儀器,但遭到地面控制中心反對,因為在太空中的每一小時都是預先安排好的,再者儀器壞了,不是他的責任。王贛駿卻不接受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他說:「如果不讓我修復,我不回去了」。NASA的人急了,請了一個心理專家跑到飛控中心跟他交談,他們談了半個小時左右,心理專家表示,「他沒有發神經,沒有瘋,他只是非常希望有這個機會」。指揮官歐博麥也出面幫他說話:「我們有太空科學家在場,又深知這台機器,如果我們不讓他試的話,有點不太合理!」他的執著精神終於讓地面控制中心改變了主意。



王贛駿正在修理儀器


經過緊張的修復,儀器最終修好了。他連續工作了16個小時,把大部分液滴實驗所需的工作做完。運用這次實驗的研究成果,王贛駿開發了具有免疫隔離功能的多空膠囊系統


在太空梭上他還有一個特殊的「實驗」:全身轉動的同時四肢做伸縮運動。原來,他答應他的兩個兒子,為他們演示「角動量守恆定律」。


這次飛行結束時,王贛駿在太空旅行了290萬英里,圍繞地球轉了110圈,歷時168個小時。NASA高度評價王贛駿的太空實驗,特別讚揚他在排除儀器故障時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授予他「太空飛行獎」



王贛駿正在做實驗


王贛駿對中國有著自己的童年的美好記憶。這次任務里,他的一個重要的計劃就是:好好看一看自己的故鄉在升空之前,他早就寫下所有飛越中國的時間、軌道——每天兩次黑夜兩次白天,太空梭從廣西入境,從東北出境,歷時七分鐘。他跟同事說,飛越中國上空的時候把跑步機讓給他。「我在太空跑過了整個中國,從東跑到西,總共花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後來我常開玩笑說,你們看,我『飛越』中國,也就用了幾分鐘。」他還在太空拍攝了中華大地不少珍貴的照片。


離開NASA後,王贛駿應聘為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 的百年終身教授,發表了大約200餘篇期刊文章,並且擁有在液泡動力學,液滴碰撞和結合,附電液滴動力學,材料科學和或幹細胞移植等領域的28個美國專利


他的實驗項目又先後在在太空梭STS-50航次和STS-73航次上執行,王贛駿個人被列入「美國科學名人錄」。2011年,他把自己的全部論文都捐給了范德堡大學。2012年,王贛駿從教授職位上退休。


王贛駿榮獲了甚多的獎項和榮譽稱號:1985年的NASA太空飛行獎章,1987年的NASA優異科學成就獎章,1989年的亞太裔美國人成就大獎,1994年的Llewellyn J. Evans傑出科學工程管理大獎和1996年范德堡大學校友聯盟授予的教育大獎。2007年,王贛駿被授予由美洲中國工程師協會,國家工程學基金會頒發的亞裔美國人工程師年度類傑出科技大獎。他還曾於1990年在聯合國大會為「僅有一個地球日」致辭。


2012年3月31日,他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這時,他已是一位72歲的老人了。



王贛駿與太太馮雪平一起訪問中國



王贛駿習慣用「幸運」形容這次難得的「飛天」機會,他認為那是「對的時間,對的機遇」。他對中國的孩子們未來從事航天員這一職業也充滿期望,「年輕的孩子要做這一行其實也不難,根底要打好,要有這個能力,機會來的時候你就可以抓住。中國的孩子在哪裡表現得都很好,很刻苦、很努力。我希望他們不要限制自己的想法,因為太空上面需要的人才很多,只要不限制你自己的知識範圍,你的機會就會大很多。你只要有這意識,有這興趣,有這信心,我相信可能性很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空夢想 的精彩文章:

傳奇一生落幕,他曾六度飛天

TAG:太空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