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暢談·六祖壇經-修三善行

暢談·六祖壇經-修三善行

暢談·六祖壇經(49

-修三善行-

整理者:心燈讀誦者:心音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當時,神秀尚未開悟,沒有察覺到自性,還執著身與心,所以,他寫下的那一首偈,是從事相上起修,即漸修。

「身是菩提樹」:認為身是真實存在的;「心如明鏡台」:覺得還有一顆心。只要有鏡子,就必然有灰塵,就須時時勤拂拭」,即以精進之心「勤修戒定慧]。但是,縱使每天擦拭,灰塵還是每天都有。有,必然會染。要達到勿使惹塵埃,也就是「熄滅貪嗔痴」,那是很難的,除非把鏡子打破。有鏡子故有塵埃,若無鏡子,縱使有塵埃也染不上,正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神秀偈中的身與心即五蘊。神秀未照見五蘊皆空,而是藉五蘊來修行,這種修行的過程就叫有修有證。你看這首偈之後,不要馬上把這首偈跳過,因為你未必能夠「照見五蘊皆空]。你有沒有辦法,你要問自己。你可以的,你就拿去;你不可以的,要自知者明。每一個人一開始要學這首偈,從中好好下功夫來修,有一天也會見性。

在這首偈中,神秀告訴你怎麼修行:你當「時時勤拂拭」,此乃「因」; 從而「莫使惹塵埃」,此乃「果」。你要「時時勤拂拭」,當從你做得到的做起。很多人一輩子修行不得力,或者學佛學很久連門都找不著,就是因為無法老實從他會的地方一步一步下手。

「身是菩提樹」之「身」為言行,「心如明鏡台」之「心」為意,二者合起來則為身口意。你要「時時勤拂拭」,即是從身口意下手,即修三善行,讓講話、行為和心趨於善。

先從心開始講。如果你真的想清楚,決定要修行,就不要再害人了。我還未要求你不起惡念,因為你沒有能力。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你須透過實踐來證明這個理論,透過行為來達到目的,並透過身口意來展現你的修行。

你講話、行為和意念皆不可執著。何為講話不執著呢?你講話會和別人爭辯,因為你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去除自己的觀念比較難,不要講那樣的話則比較簡單。若連簡單的都做不到,你如何不執著自己的意念呢?若你認為講話不執著是講好話,那麼,好話的定義又是什麼呢?有時候,我們講好話,別人說我們很諂媚;讚美別人,別人認為我們很假;不講話,別人又覺得我們傲慢。

講話一定分三個步驟:問、聽、說,此三者不可分割。你和別人講話,既要問話,也要聽話。問話當問出重點,聽話要能全然接受,也就是:「你縱使講錯話,我也完全聽下去,因為聽你講話,我心中沒有成見。」一般人聽人家講話,內在是過濾的,這樣無法把話聽清楚。你不但要完全聽下去,還要完全知道對方的意思。你不要拘於語言的內容,那只是表面的,你要聽出對方的心意。每個人解讀的內容會不太一樣。而你說話時,要按照對方能夠了解、接受的程度來表達。這就是講話的技巧。

◎聞後思惟:日常生活中,有時時注意身、口、意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儒達觀 的精彩文章:

暢談·六祖壇經-聞經因緣
暢談·六祖壇經-動身求法

TAG:禪儒達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