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團河行宮位於大興區西紅門鎮團河北村, 距離南三環15公里,它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獵時修建的四所行宮中最豪華的一座。然而 世事多劫,經過八國聯軍的搶掠、日本飛機的轟炸、國民黨軍隊的糟蹋以及「文革」時期的破壞,團河行宮漸成廢墟。

行宮佔地500餘畝,有各類建築600餘間,是清王朝在北京地區建造的最大、最宏偉、設施最完備的皇家行宮。行宮四周土山蜿蜒起伏,行宮內有著名的璇源堂、涵道齋、清懷堂、漪鑒軒、鏡虹亭、珠源寺、歸雲岫、狎鷗房等團河八景,還有雲隨亭、翠潤軒、鑒止書屋、御碑亭、四方亭、大小船塢等著名建築。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團河行宮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是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行宮。行宮中不僅留下了乾隆至光緒六位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足跡、墨寶,而且在《日下舊聞考》、《順天府志》和《天府廣記》等許多史籍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團河行宮因為近在天子腳下,所以不僅是皇帝休閑度假、打獵、娛樂之處,而且還是皇帝理政的地方,這一點在行宮中實為罕見。因為團河行宮是乾隆皇帝最後興建的一座建築,集中了行宮的優點和長處,因此說團河行宮是研究清代建築、休閑、衣飾和民俗等「行宮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為了保護團河行宮,市文物局和大興區委、區政府從1985年以來先後多次對團河行宮進行保護修繕。2001年團河行宮晉陞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2004年,被譽為「皇都第一行宮」的團河行宮修復工程正式啟動。這是全國最大規模的文物修復工程。工程將嚴格按照從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到的團河行宮建築平面圖等資料, 全面恢復其在同治、光緒年間的歷史原貌,填補中國皇家文化中的「行宮文化」空白。

開工前,參與工程的專家們從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找到乾隆、同治、光緒等年代的團河行宮建築平面圖,以及清代著名建築世家「樣式雷」的行宮裝修圖樣及建築圖紙。市文物局顧問王世仁說,修復工程將嚴格按照這些資料進行設計修復。由於乾隆年間的很多材料和工藝水平 以目前的技術無法還原 ,同治、光緒年間的相關資料相對更加充分, 因此,此次修復工程只能將團河行宮恢復到同光年間的歷史原貌。 據王世仁介紹,乾隆年間由於國庫充盈,興建團河行宮時,從工藝到材料,各方面均屬一流。後代帝王也對團河行宮有所改建,但彩繪、雕刻等工藝和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近年來,用數字化方式恢復遺產已經被廣泛運用,通過調查研究進行3D復原重建, 用三維模型,將已破壞的團河行宮重新「復建」,給參觀者展示這一曾經繁華無比的皇家行宮。再利用全景圖的製作方式,渲染出圖,利用數字博物館方式呈現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紙幣補號之王,從3萬一張跌倒一千多一張的刺激與風險!
在家怎麼游京杭大運河?點開即可……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