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上兩個少女爭採桑葉,卻引發了南方兩大諸侯國的「互毆」
原標題:邊界上兩個少女爭採桑葉,卻引發了南方兩大諸侯國的「互毆」
在古代,以桑蠶絲為主要原料織成的紡織品稱為絲綢,當然現在的原料擴大了,所以純桑蠶絲所織造的絲綢,又特別稱為「真絲綢」。古代的歐洲人視絲綢為「稀世珍物」,為當時歐洲的王公與富甲爭相購買之物,當時的羅馬人稱當時的中國為「絲國」。栽桑養蠶,提取桑蠶絲製成絲綢是古代中國人的原創性發明,歐洲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對絲綢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不知道是如何製造而來。絲綢發端於中國,到了商周時期,絲綢製造技術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絲綢製造業已經成為了各諸侯國重要的手工業,都不遺餘力地發展。
根據史記的記載,公元前518年的某一天,楚國邊城中一位卑梁氏的少女在吳楚交接處與一位吳國的少女爭採桑葉,根據對史料敘述的推測,這兩位少女估計只是文斗,並未發生揪住對方頭髮互相毆打的武鬥,但是雙方兩家人聽說後不幹了,發生了鬥毆。這本是一件很小的民間糾紛,然而在兩國邊城的最高長官聽說後,皆動用全城的兵力互相攻伐,吳國的邊城被楚國佔領。當時的吳王僚(出生時間不詳—前515年)聽說後派其堂兄弟闔閭(讀作he lu)大舉攻伐楚國,奪取了楚國的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和鍾離(今安微鳳陽縣臨淮關)二城。
一件小小的民間糾紛,雙方邊地長官協商後就很容易解決了,並且當時周王依然是天下共主,大家都是周王的諸侯國,又不是語言不通。怎麼就引發了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兩個大諸侯國楚國和吳國的互相攻伐?這還得從大的背景說起。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地位衰落,各諸侯國在事實上割據自立,互相攻伐和兼并,大的諸侯國爭當霸主,遠交近攻。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的王室與周王室同宗,後來逐漸強大,吳王僚的祖父是吳王壽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壽夢繼位後不再稱候改稱吳王。晉國與楚國長期爭霸,於是在這時北方的晉國開始與吳國交好,並提供支持,而楚國就支持吳國南邊的越國,吳國與楚國開始互相攻伐。
吳王壽夢去世後,吳國王室的王位繼承也有點與眾不同。吳王壽夢共四個兒子,諸樊、余祭、余眛、季札,季札賢能,吳王壽夢想傳位於他,西周和東周時期是嫡長子繼承製,季札不願意違背禮制因此不受。但是吳王壽夢鐵了心要把王位傳給這個最小的兒子,於是遺命「兄終弟及」,於是長子諸樊做了吳王。諸樊死後把王位傳給了二弟余祭,那意思最後還得傳給他最小的弟弟季札,余祭死後把王位傳給了三弟余眛。公元前527年,余眛病重,欲傳位於季札,要說季札的老爸和他的三位哥哥對他真是愛的都無以復加了,都鐵了心要把王位傳給他,然而這位季札卻是位和平主義者死活不做吳王,聽說三哥還是要傳位給他,索性躲了起來。
吳王余眛去世後,朝臣推舉余眛的嫡長子僚做了吳王,稱為吳王僚。如果說吳王這父子兄弟五人血濃於水的話,到堂兄弟這一輩就起紛爭了。諸樊的兒子闔閭認為既然其親愛的四叔季札死活不做吳王的話,按照禮制,他才是長支。公元前515年,闔閭派人刺殺了其堂兄弟吳王僚,自己做了吳王,重用楚國舊臣伍子胥和「兵家至聖」的齊國人孫武,吳國開始頓起。公元前506年,在孫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揮下吳軍攻入了楚都郢,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楚昭王棄城出逃,吳王闔閭躋身為春秋一霸。伍子胥的好友楚國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援,被秦國拒之門外,他就在秦國都城牆外連續哭了七天七夜,還不吃不喝,真是為「鐵人」。時任秦國的大當家秦哀公的心裡那塊最柔軟的肌肉終於被觸動了,動情地說道:「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 ,於是發兵救楚,同時吳國南方的越國也趁吳國國內空虛之際進攻吳國,楚國幾近滅國的危局才得以解除。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約公元前515年—前496年在位)在與越軍作戰時受傷而死,傳位於其子夫差。公元前494年,吳軍攻入越國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然夫差並沒有聽從伍子胥之言一鼓作氣滅掉越國,反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後吳王夫差忙著北上爭霸,又聽信讒言逼伍子胥自殺,伍子胥的好友孫武因此也隱匿民間不知所蹤,驕傲容易使人自高自大,吳王夫差這等於是自斷臂膀。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經過卧薪嘗膽,忍辱負重養精蓄銳後,徹底擊敗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自殺時後悔了,悔不聽伍子胥所言,吳國滅亡。
吳國是春秋時期較早滅亡的曾經當過霸主的諸侯國,吳國曾差點使得楚國滅國,吳國越國山水相連,並無天然阻隔,以當時吳國的實力本應先滅掉其背後的越國,進而蠶食楚國土地再圖北上爭霸,可惜可能其父吳王闔閭給他留下的家底甚是豐厚吧,吳王夫差驕傲自滿,不聽良言,在春秋戰國各諸侯國互相攻打和兼并的情況下,吳國和越國互為雙方最大的隱患,可惜吳王夫差一直被驕傲自滿的情緒所籠罩一味北上爭霸,不懂這個道理,但伍子胥和孫武卻懂。作為我們普通人來講,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在適當的時候也要聽取和分析別人的意見,排除情緒對我們的影響,形成自己的判斷。凡事不人與亦云,有自己的見解,同時又能積極聽取別人的意見,人生的道路或許就能更順暢一些。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讀歷史一定要讀出點道理來。
註:東周是指周平王東遷洛陽後的歷史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國被秦國所滅。春秋是東周的一個歷史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期間諸侯爭相稱霸。戰國時代是指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期間諸侯互相攻伐。關於春秋和戰國的具體時間節點有不同說法。
※奴隸三角貿易中,女黑奴的價格後來反超男黑奴,原因不複雜
※這三個內陸國都有「海岸線」和海軍,通過這條內流河與海洋連通
TAG:十三叔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