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澄道——古代書畫夜場·山水篇

澄道——古代書畫夜場·山水篇

澄道——古代書畫夜場·山水篇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圖像、人的性情。匡時2018春拍澄道——古代書畫夜場擬推出各色山水共三十一幅,可謂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王翚

LOT 1714

王翚?山園佳趣

絹本鏡心? 1704年作

備註:

1.渠楚南題籤條。

2.黃左田、戴熙、渠楚南舊藏。

132×72cm

RMB: 2,000,000-2,500,000

此《山園佳趣》作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避暑山莊,此時的王翚已年過古稀,成名日久,其繪畫早已褪去了探索階段的稚嫩,進入成熟期。《山園佳趣》是避暑山莊來清閣美景。畫面採用三段式構圖,以南宗技法描繪山石樹木,再添以人物房屋,繪製成一幅栩栩如生的江南式小景。畫面內容雖是避暑山莊,但王翚自題:「參用香山池上篇意」,藉此致敬師祖董其昌《白香山池上篇》筆意。《池上篇》原是唐白居易詩,借對美景的描繪來表達心中對自然風光,安逸的晚年生活的嚮往。詩曰「有堂有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須飄然。識分知足,外無求焉」,與《山園佳趣》所描繪的畫面不謀而合。此畫同時也表達出年過古稀的王翚恬靜的心境和對晚景的期待之情。

LOT 1715

王翚 紅葉白雲

紙本立軸

備註:曹廉讓上款。曹廉讓即曹三才,字希文,號而兩,曹履泰之孫。硤石人。曾做過湖州教授。著有《廉讓堂詩集》和《廉讓堂唱和集》。

83.5×45.5cm

RMB: 1,000,000-1,200,000

本幅上款人曹廉讓工於書法,也曾與一些文人學士組文會、結詩社,曾被査慎行稱為「不羈之徒」。他寫的詩很受當時著名詩人王士禎(漁洋)的賞識。是圖繪自王翚,轉承董源一路遺法,以長、短披麻皴並舉,參合圓潤之筆,以繁密的皴法層層擦寫,構建出平緩厚潤的山脈,山間叢樹則用焦墨側鋒橫點寫成,與山體皴法融為一體,盡得山巒之渾厚秀逸。山間以留白與烘染表現淡緲的雲霧,使觀者的空間感隨景物的依次遞進而延伸。以簡勁的墨線鉤出山石的大致輪廓,再以短條子皴和小斧劈皴突出山石尖峭聳立的質感。樹木畫法仿郭熙、李成風格,古干虯枝。山石的突出部和邊緣處筆簡而墨淡,凹陷及深暗處則筆密而墨濃,真切的表現出山巒的層次和質感,得南方山川植被豐茂、盛潤清俊之美。

LOT 1713

王翚 春山積雪圖

絹本立軸

出版:《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冊,文物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首都博

物館藏,京5-64,P104。

著錄:《古代書畫鑒定實錄》P135,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備註:

1.許旭、惲壽平題詩堂。

2.寶熙題籤。

詩堂:34×49.5cm

本幅:120×49.5cm

RMB: 18,000,000-22,000,000

澄道——古代書畫夜場其他山水作品甄選

LOT 1702

禹之鼎 仿王維筆意

絹本立軸

備註:愛新覺羅·載治(1839年-1880年),室名秘晉齋,喜收藏,亦能書畫。生於道光十九年己亥正月初一巳時,原為清乾隆帝第十一子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的曾孫,咸豐四年十二月奉旨過繼愛新覺羅·奕緯為嗣,授多羅貝勒,為民國四公子溥侗之父。曾藏西晉陸機《平復帖》等名作。

89.5×48.5cm

RMB: 800,000-1,000,000

禹之鼎生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字尚吉,號慎齋。揚州府興化縣人,後寄籍江都。因揚州、江都古稱廣陵,故自署常稱「廣陵」人。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尤精肖像。此幅作於1686年的《仿王維筆意》的山水圖正值禹之鼎進入壯年時期,入京供奉並出使琉球,畫面山石結構嚴謹工整,用筆村擦極為細膩,描繪可能是王維《桃源行》中的場景:「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兩位士大夫坐於船內暢遊在一派寧靜的春山茂林之中。禹之鼎以人物畫名重一時,而山水畫少見,此幅《仿王維筆意》畫面完整,圖中平坡緩丘、亭台屋宇、山巒樹石、人物船塢的細緻描繪都顯示了畫家對各種繪畫技巧的嫻熟運用,反映出其深厚的繪畫功底,是一件難得可貴的禹之鼎特殊題材的作品。

LOT 1703

李寅(清)? 關山行旅圖

絹本立軸

181.5×97.5cm

RMB: 1,500,000-1,800,000

清代畫家李寅《關山行旅圖》的題跋中,作者李寅自言模擬范寬,觀其構圖,一主峰塊然獨立,居於畫面正中,氣象巍峨,儼然有帝王之尊,確實與范寬之《溪山行旅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此畫的構圖方式亦遙接北宋,取一山之全景,凡舉人物、屋宇、橋樑、樹木皆刻畫的精微細緻,嚴謹而周至。山體用雨點皴,山頭多作灌木叢,這些都是范寬山水的特色。當然,其出新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皴法不作過多積染,而以線條的的虛實轉折和冷暖設色來體現山體的體積感就不同與北宋的山水作風。在山體結構的處理較之宋代的寫實畫風也更為主觀抽象,山石的銜接呼應變得複雜而精巧,屋宇橋樑的安排更體現出一種精緻化的園林式情調。這一點則體現了清代社會一種新的審美觀念。李寅為揚州人,其生活時代早於袁江,而活動區域和畫風一致,則袁江受到李寅的影響是無可置疑的。

LOT 1724

袁江(清)? 視膳圖

絹本立軸? 1723年作

備註:袁守謙舊藏。袁守謙(1904-1992),字企止,湖南長沙人。歷任國民政府黨政軍要職,1949年渡台後,出任國防部政務次長及代理部長,官拜陸軍二級上將,退役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交通部長。雅好文藝,長於書法,樂於收藏,與齊白石、張善孖、張大千、溥心畬等關係親密。

187.5×100cm

RMB: 3,000,000-4,000,000

「視膳」之說始自周文王,據稱其為世子時,每次為其父王季上膳食,都親自察看食物的冷熱程度,怕過冷或過熱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故有「寢門視膳」之典。此後,「問安視寢」成為諸侯、王室家庭子弟的禮法規定。《資治通鑒》記載韋溫為太子侍讀時,勸諫太子「當雞鳴而起,問安視膳。」明萬曆時刊刻有《養正圖解》,為皇室教育啟蒙讀物,其中有「寢門視膳」一圖,繪侍官捧食,太子檢視食物之狀,與本圖中心紅衣人物情態相似,可知所繪即為太子清晨視膳情景,此時「視膳圖」已經有了較為固定的圖式。袁江長時間在揚州和江浙一帶活動,早年師法仇英,中年對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畫作過細心地摹繪,而後繪畫技藝大增。其畫傳流功力深厚,尤其繼承青綠山水傳統,所作青綠山水渾樸有致,中年「得無名氏所臨古人畫稿,技遂大進」。他將雄偉壯闊的山色與富麗堂皇的樓閣,很好地融為一體,既精細入微,又氣勢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畫」的表現能力,被推為清代「界畫」第一。

LOT 1704

楊忠(明)? 通景山水十屏

絹本立軸

181×46cm×2;181×49cm×8

RMB: 1,000,000-1,200,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匡時 的精彩文章:

白眼朝天語,我本不羈人——八大山人作品甄選
杯中日月長——「天工開物」瓷器工藝品夜場

TAG:北京匡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