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女兒節的名義

以女兒節的名義

女兒節,端午節的另一種別稱。

喜歡把端午節稱為女兒節。當然,這與自己的小女兒心態有染。時至今日,那份藏匿起來的情致依然不減當年。暗忖,不知街頭是否可以尋見自己想找的那份情結。以往的這個時節,會在橋畔有各種各樣的香包,五綵線,打好結的腕鏈。還有飄著葦葉香的青粽。

下班後,尋至橋畔時,有一女子推著小貨攤停在那裡。簡易的架子上繞著各色綵線,以及編好的手鏈。香包也簡單了許多,不似以前那般綉著形態各異的圖案。然而,心裡依舊是歡喜的。買了絲線,腕鏈。揣著一份對兒時的眷戀,歸家。

在網上百度。端午最早是在東漢時期便衍生了。

漢·應劭《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名長命縷。」後人也稱「續命縷」。據此,即此俗直承漢代,至今已兩千年矣。

後至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者蘇軾,為其愛妻寫了一首婉約旖旎的詩。詩云: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原來,早在那個時候,端午節便被女子演繹的如此生動而魅惑。正如詩中的女子,儀態萬方而來。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仿若一幅嬌艷美麗的畫卷,橫在眼前。

明朝沈榜所著《宛署雜記》有記載:「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兒時並不知曉,端午節又稱女兒節。女兒節,嘴裡念來時,唇角不由得綻開笑痕。憶得童年的端午時光,用五彩的絲線,系在腕上,頸上。行在風裡,打結處留著的一段尾線輕揚起來,滑過肌膚時輕柔的癢,是別樣的情趣。就連小小的心上也是載滿了雀躍的歡喜。

五月艾的清香在兒時的嗅覺里蔓延至很遠很遠。那是一種很獨特的氣味,用採摘新鮮的艾葉放在水裡煮沸。然後涼至微溫時,用來擦洗皮膚。老一輩人說這樣可以袪病,避邪。那時候,幼小的我自是深信不疑。雖然並不喜歡那樣的味道,卻被長輩的說法震懾住的。長至成年後,艾葉的清味卻是記憶猶深。象是一劑沉香的藥引,循著這沉香的藥味,便會念起當年那小小的模樣。還有那小巧的香囊,緞面繡花。裡面放著各種風乾的花瓣,小心的揣在衣兜里,似乎這樣就可以汲取它的香味。

對於粽子,情份倒是生疏了些。然而,葦葉因為放在水裡煮後,散發的香卻叫我迷戀著。水氣繚繞里,讓我直想偎在那樣的氣息里。清淡的香,醇醇的醉人。

女孩兒總是這般,骨子裡總愛著那些色澤鮮麗的東西。生性里喜歡美,即使那時才八九歲光景。透過時光的簾幕,放映著關於這樣的片段,宛若回憶中一個溫軟的夢。純凈而明媚。

錦年逝去,素時依然。看著靜靜躺於掌心裡艷麗的絲線,就象那些被懷念纏繞著的時光。一顆心便在想念中微笑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世歡 的精彩文章:

TAG:半世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