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型裝甲車居然不能防彈?技術高精尖,整體性能卻很糟糕
原標題:日本新型裝甲車居然不能防彈?技術高精尖,整體性能卻很糟糕
據日本共同社2日從對多名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的採訪獲悉,力爭在陸上自衛隊引進的新型輪式裝甲車研發計劃被取消。該計劃旨在用於離島防衛和海外派遣,由建設機械巨頭小松公司負責,取消理由為防彈板性能未達到要求標準。防衛裝備廳長官鈴木良之已向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報告並取得同意。
小松公司樣車,定位為裝甲運兵車,研發部隊是取代日本自衛隊服役多年的96輪式裝甲車
日本陸自的96輪式裝甲車,近些年來其最著名的一幕可能就是開放日掉輪子了
2016年11月13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九州的玖珠基地舉辦設立基地59周年的紀念活動。96裝甲車跑掉了一個輪子。
96輪式裝甲車到今年都已經正式定型列裝22年了,最後一批交付是2006年,需要更換倒是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隨著日本野心的膨脹,越來越多的「海外部署」任務和所謂的「應對西南諸島突發事件」任務,讓日本陸自覺得戰鬥全重只有15噸的96裝甲車太過單薄,防禦力不足,內部空間較為狹小,要裝下2名車組乘員加上8名步兵實在有點擠。所以在新車招標里把戰鬥全重提高20噸。全車尺寸也大幅增加。要求乘坐11人。全長約8.4米,高約2.9米,而96式則是全長6.84 m,全高1.85 m。這個指標基本上算是比較主流的重量了,解放軍的08步兵戰車戰鬥全重在22噸,美軍的斯特瑞克裝甲車基本型戰鬥全重則只有17噸。
中國08步兵戰車雖然比不了德國「拳師犬」這種重型8X8,但在傳統8X8車型里算比較沉的了
斯特瑞克由於要求C-130空運 重量被限制的很死
然後日本人就搞砸了。
據報道,小松公司去年1月向該廳提交了5輛樣車。該廳檢查車身後發現不同位置的防彈板性能各異且存在防彈板本身厚度不足等問題。據悉,在實彈射擊測試中,防彈板屢次被射穿。說白了,就是防禦力不足。
日本方面的文件,說了防彈性能不足
日本測試用的什麼武器沒說,一般來說,8X8的裝甲車防禦力比不上履帶的,但是正面能抵擋12.7mm重機槍,側面能抵擋7.62mm中口徑機槍是比較合理的,日本的這個裝甲車若是連這個都打不到,是有點水了。中國08步兵戰車採用陶瓷披掛裝甲,打破了以往陶瓷材料只能做為夾層的傳統,最高防護等級為正面1000米抗23mm穿甲燃燒彈,側面100米抗12.7mm穿甲燃燒彈。這個指標相當不錯了,而斯特瑞克最高防護等級應該是全向防12.7mm穿甲燃燒彈。
能擋住這個對於輪式裝甲車來說就很不容易了。
日本人估計是犯了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毛病,日本人一直是零件高精尖,整體性能糟糕,這點正好和俄國人反過來,俄國人是零件性能平平,整體性能卻非常出色。日本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是不會取捨,而俄國人會犧牲一些次要性能來保證主要性能。比如俄國人把步兵戰車造的矮來保證在較低重量下的防禦力。
BMP步兵戰車就是典型的俄式設計思想,犧牲一部分次要性能指標保證主要性能指標
日本人很可能是陷入了「車體大—保證防護—重量超標—減重—防禦力不足」的死循環,這種情況下要麼減防護,要麼把車體做小點,前者是斯特瑞克,後者就是BMP那套了,日本是我全都要最後全都沒有,只好下馬。
有讀者會問,日本不是有個三菱16式輪式戰車么?直接用那個底盤改一個裝甲車不就好了么?還保證體系化車族化,就和中國的08車族一樣啊。
然而日本在造16輪式戰車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過體系化,就是單獨按照輪式突擊車造的,採用了較為落後的I型傳動布局(即在車體中線布置傳動軸,佔用車底空間較大且生存能力較差),底盤很低,車內空間不足(尤其是高度上),根本沒法改,真不知道日本人是怎麼想的,都搞了輪式突擊車了居然不想著車族化?
日本的16輪式戰車,底盤很「薄」。
解放軍的11式輪式坦克,可以對比看出底盤遠比16式要「厚」的多。08車族採用的是更加緊湊的H型傳動,車重心更低,越野性能更好。有利於安裝大口徑火炮擴展其用途。08系列研製之初就是奔著車族化去的,因此底子打得好,至今已有40多種衍生車型。
三菱倒也不是沒推出設計搶這個新輪式裝甲車的單子,也確實是16輪式戰車的底盤,但是這個設計怎麼看怎麼不靠譜。
如前所說,車體矮的不行,幾乎「趴」在地上
防衛省相關人士稱,自衛隊大型裝備研發遇挫的情況極為罕見。防衛裝備廳正在考慮重新向其他製造商下訂單。所以這事還沒完,日本是鐵了心要換車,就看日本各大公司還能拿出什麼樣的方案來。
※國產首艘航母並非克隆遼寧艦,這項試驗揭示一個秘密
※美國海軍陸戰隊F-35將升級,又要「教科書」般演示如何打仗?
TAG:中華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