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的人,錢多了,長壽沒有了,康寧沒有了。為什麼?
五福當中的前四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都是講活的時候我們的生命狀態。善終是講你死的狀況。從人死的狀況也能看出這個人有福沒福。有福的人那個死叫善終,壽終正寢,無疾而終。
每個人都有命,你能活八十歲還是活一百歲,還是活五十歲,按照《了凡四訓》講的,都有定數的,生下來就定了。你命裡面有五十歲,你活夠了五十歲,叫壽終,滿了,一點都沒有虧。假如命中是一百歲,你活到八十歲就死掉了,你虧了二十年,這二十年本來該是你的,因為你干過錯事,把你的命給損掉了,就不叫壽終了。
正寢,就是死的時候不是死在醫院,而是死在家裡面,而且安放在正堂,兒孫都能給我們送終,而且死的時候沒有病,這是善終。
袁了凡先生的爸爸袁仁臨死之前,是活到七十歲,寫了一首詩,把筆一放,哈哈一笑,瀟洒地就走了。這詩里有兩句話,「附贅乾坤七十載,今喜飄然謝塵緣」。「附贅」,「贅」就是累贅。比如說我們臉上多長塊肉,這就是累贅了。人有這個身體就有累贅。
老子就講,「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們每天提心弔膽,恐懼不安。什麼原因呢?就是我們老是擔心這個身體會死。
「若吾無身,吾有何患」,假如我連身體都沒有了,那我就輕鬆了,我就自在了,就像孫悟空一樣的,一個跟頭,想去哪裡去哪裡了。我們現在身體想蹦高一點都不行。大家講,這是不是神話?是神話——只有神才聽懂的話,人是聽不懂的。那人要想聽懂,怎麼辦呢?把自己從人變成神,馬上就聽懂了。那什麼是神呢?你能長壽,能量大,你就聽懂了。孫思邈長壽,他一聽就聽懂。像前面講的覺賢長老長壽,他一聽就聽懂。我們被這個身累了。
了凡先生的爸爸袁仁,這個人學問很高,雖然不是王陽明的入室弟子,但與王陽明在學問上來往很深,家裡面的藏書也很多,被稱為「浙西大儒」。
我到浙江講《了凡四訓》,浙江人對了凡先生很了解,他家裡面藏書兩萬多卷,被稱為文獻之家,很有學問,明白生命的真相,他不怕死。我們是貪生怕死的,一到死的時候就垂死掙扎了,就不想死。人家是「今喜飄然謝塵緣」,高興,這叫做善終。
不善終的情況就太多了,有人生病死的,各種各樣的疾病,有人被氣死的,有人被打死的,有人被罵死的,有人上弔死的、卧軌死的、跳河死的,死的狀況太多了。看人死的狀況,就知道這個人有福沒福,也知道他活的時候干好事還是幹壞事。
中日友好醫院有個許大夫跟我是朋友,他是國際部的負責人,他就跟我講,國際部接待的多半都是一些知名人士,不僅有國內的,還有國際上的,這些人臨終的時候他都看到了。他說這些名人活著的時候大家都很尊敬他們,為什麼死的時候一點尊嚴都沒有了?有的人要搶救,身體被破開插管子,有的被安裝起搏器。活的時候都很有尊嚴,死的時候卻「任人宰割」。當時許大夫就很感慨,他說人死的時候要有尊嚴就好了,就不用垂死掙扎了。
清華大學有個老教授,我認識他的時候我三十多歲,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說他爸爸是善終。他爸爸九十多歲去世的,是詹天佑的同事,是中國第一代鐵路工程師。
他就跟我講,那天中午,爸爸和孩子們在一起吃飯。爸爸先吃好了,就跟他們講,說你們吃飯,繼續吃,我到裡屋坐一會兒。爸爸就到裡屋去了。孩子們吃完飯就來看爸爸,爸爸坐在沙發上,喊爸爸,爸爸不應,再一走近,爸爸已經走了,走得很瀟洒、很安詳。
我聽我這個老朋友講,他爸爸似乎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一點都沒有說不想走還想活,或者垂死掙扎,沒有。這種死就是善終,這種死我們講叫好死,否則就是不得好死。
善終也是一福,而且是大福。前面講的是善終的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我雖然死了,但是子孫代代不絕,家業依舊興盛。不像有的人,死了以後家業就敗掉了,這是不善之終。我聽說廣東中山這個地方有一個老人,也是個企業家了,有六房太太,他一死,六房太太相互就爭財產,這家馬上就破裂了,這叫不善終。人能夠善終,這是一大福。
五福,作為老人來講我們需要,而且我們的兒女也需要,沒有人不需要。一個人有福,一個家族有福,一個民族也有福。我們正確認識五福以後,我們就要追求五福了。五福就像人的五官一樣,一個都不能少。眼耳鼻口眉,哪一個少了都不行。
今天的人愛財、貪財,想錢越多越好。財只是五福中一福的二分之一,就是富貴裡面的富,你要得太少了,得五福都要,五官就齊全了。假如有一個人,這個鼻子長得很漂亮,但是你再一看,沒眼睛,那就把你嚇一跳。眼睛也有,鼻子還很好看,再一看,沒嘴巴,五官不全。五福不全就是五官不全,很難看,這是殘缺的人生。所以一個真正完美的人生,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今天的人,錢多了,長壽沒有了,康寧沒有了。為什麼?五福就像五朵花,家族這棵生命樹有五朵花,我們想一想,假如有一朵花開得很大,其他的四朵花就開不出來。如果我們把財富這朵花開得很大,長壽這朵花就受影響,康寧這朵花就受影響。所以中國人講最好是均衡發展,不是財越多越好。
今天我們就是財這朵花開得太大了,直接影響到長壽,直接影響到康寧。所以為什麼今天的家庭不幸福呢?為什麼家庭關係不好呢?多是因為財這朵花開得太大了,直接影響到信任這一福。
曾國藩二十七歲考取進士。考取進士並不是馬上就能做官的,要候缺,前面有人退下了,他才能補上去做官,所以那段時間他只能拿基本工資,沒有崗位津貼的,生活很清貧。
正好那個時候他爺爺生病,他就寫信給他的弟弟,問爺爺的病情。弟弟回了封信,說爺爺病已經好了。曾國藩又回了封信,在這封信裡面,他跟我們講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他說幸虧我現在還沒有做官,只中了進士,否則運氣泄得太多,爺爺的病好不了,兄弟子侄的學業也無所長進。大家能聽出來他的意思,假如他做官了以後,他把家族的福氣享掉了,做官就是享福,他把家族的福氣享掉了,爺爺的健康就沒有了,現在他沒有把福氣用完,這個福氣就變成爺爺的健康。所以福氣相互之間是可以轉移的,五福之間也是相互平衡,此消彼長的。
這裡面講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一個孩子愛學習,學習成績好,本身是一福。假如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大人,掙了不義之財,或掙了很多錢,往往把孩子的福就享完了,讓孩子沒福了,他就不愛學習了。愛學習也是一福。曾國藩沒有把福享掉,就變成兄弟子侄愛學習這一福了。
所以我們認識生命的真相,要追求五福,這是完美人生。我們老人要五福齊全,而且還要教育兒孫不要光顧發財。五福要臨門,五官才俱全,這個生命叫完美的生命。所以傳家重要的是把生命的真相傳給兒孫。
本文來源:
作者簡介:
智然(本名:俞智宏,筆名:智然),1963年出生於南京,好心情中國文化講堂創辦人,今日弟子規讀書會主講,著名心理學家,企業生命力專家,中國文化學者。以十年之功,潛心研修中國文化(儒道釋),並從《大學》、《中庸》、《道德經》、《論語》、《孝經》等中國傳統智慧中,提煉出「中國管理功夫」及好心情績效管理理論,著有《〈大學〉與中國管理功夫》及《今日弟子規》。從2007年起,積極推動「企業讀經」活動,讀經典,講經典,參經典,用經典,傳經典,正在成為企業領導及職場人士化解管理危機的有力方式。2009年起,又大力傳播中華家道,促進五福家庭的建設。
建功(本名:溫向明,筆名:建功),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幸福養老大課堂」總幹事。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中國文化學者智然老師在為老年人專門開設的「了凡養老班」上的授課內容。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已經成為一大課題。智然老師發現,老人養老普遍存在五大問題:無知感,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了;無事感,找不到事干;無能感,感到活得沒價值了;無聊感,心中沒有志向;無奈感,不甘心等死,又力不從心。針對老人存在的這些問題,智然老師根據中國文化的教誨,結合《了凡四訓》,深入淺出地為講述了老人養老的「五養」:第一要養志,老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志向,有志向人生就精彩;第二要養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老人積善兒孫就有福;第三要養氣,老年階段氣是越用越少,所以要省著用;第四要惜福,惜福從惜精氣神開始,要養氣不要生氣;第五要養謙德,惟謙就受福,要養根,孝親敬祖,連根養根。智然老師的這些論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填補了傳統文化在養老方面的理論空白。同時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為老人晚年幸福、讓夕陽紅起來提供了重要思路,其價值不容忽視。
※飯後堅持「三不做」,抓住養生「黃金期」,你會比別人更長壽
※中老年人的飲食大有學問,注意這5項讓你健康長壽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