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們的「消費升級」:狂歡在「對噴群」
摘要:間雜著憤怒或戲謔的微信群對罵,不止是在製造情緒垃圾。
半個小時,三百多條信息出現在冬梅加入的「騰訊頭條對罵群」(後更名為「騰訊頭條親切問候群」)內。在比公司微信業務群里還要活躍的群里,主要內容卻是支持騰訊和支持頭條的人互罵、互噴、互懟,方式包括文字、語音、表情包等十八般武藝。
事實上,最近幾天的互聯網一直被這種奇怪的「對罵」狂歡包圍。從 NBA 總決賽中,騎士隊和勇士隊的球迷們互相唾罵對方的球隊、球員、球迷開始,這場以「罵人」為核心的活動從門戶網站燃燒到微博評論,最終一路延伸到了微信,並最終誕生了「對罵群」這樣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現象。
對罵群是幹什麼的?
冬梅看到了朋友圈曬出的對罵群截圖,抱著吃瓜的心態,她讓朋友拉她進了群;和冬梅不同,遊戲愛好者大齊雖然也是被拉進對罵群的,但他至今不知道是誰拉他進的這個索尼任天堂對罵群;相比冬梅和大齊的旁觀和被動,李祥則是主動加入星座互噴群,親身參與了讓人「討厭」的星座對罵活動。
對罵群的類型遠不止上面提到的幾種,事實上它幾乎囊括了所有可能存在差異或關聯的大眾喜好。包括傳統的甜咸粽子對罵群、甜豆腐腦咸豆腐腦對罵群、麥當勞肯德基對罵群,也有一些此前看上去特別奇怪的對罵群,比如,魯花金龍油對罵群,直男直女對罵群等等。
這些群的最主要的功能和任務就是「對罵」,罵的內容幾乎無所顧忌。在網上流傳最廣的對罵群規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進群就是為了噴,勸架的請退群。被罵的受不了了請退群」。除此之外,對罵群還規定,不允許發淫穢圖片和內容、不能上升到政治、不能辱罵國家,以及睡前必須停止對罵。
在經歷一輪或者幾輪對罵高潮後,對罵群往往也會演變成另一種奇怪的組織。冬梅所在的騰訊頭條對罵群中,在經歷過「上來就罵人」到「阻止別人要被罵」後,終於變成一個夾在騰訊、頭條之間的資訊類平台的招聘群;大齊的遊戲群則是在一個「噴友」詢問關於賽達爾傳說的攻略後,變成一個遊戲攻略群;當然,更多的則是像李祥所在的群,在一輪輪對罵過後,陷入冷清或者被群主解散。
蠢與惡的情緒失控
來勢洶洶的「對罵群」終於引起了微信的注意。今天下午,微信官方發布了《關於微信群聊內文明對話、理性表達的規範與建議》,規定「將根據用戶投訴提交證據進行核實,如舉報內容存在違規,將立即處理。」「對個人帳號,將會進行包括但不限於封停功能、限制登錄處理;對微信群明確存在整體惡意的,將會實施限制群功能(封群)處理。」
有人認為微信太過較真,其實不然。李祥告訴極客公園,他加入互罵群的只是為了好玩,自己並沒有參與罵戰。大部分人或許像李祥這樣只是圖個好玩,但是對於那些心懷憤怒,或者道德素質沒有那麼高的人,這種「對罵群」的存在卻給他們無限制的宣洩情緒提供了合理的理由——大家都在網上罵,那我罵上兩句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然而,對那些懷著真實憤怒的人來說,謾罵或者純粹情緒性的表達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難道喜歡吃甜粽子的人罵贏了喜歡吃咸粽子的人,吃咸粽子的人就會放棄吃咸粽子?對於那些抱著戲謔組建或加入對罵群的人來說,這種時間和情緒的消耗,甚至不如一頓快餐的營養價值高。
更為惡劣的是,這種充滿惡意的謾罵,或者將互懟作為休閑方式的互聯網浪潮或許很快就會消失,但它造成的影響卻會一直彌留。因為這類「對罵群」已經將一種不應被贊成、被推崇的社交方式推到了主流的社交網路上,這已經對網路社交道德準則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很多人認為線上社交是虛擬的,而無需對此負責,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或許不需要對「互罵群」上綱上線,但也絕不應該鼓勵這種謾罵和低技術含量的互懟。
(文中採訪對象皆為化名)
責任編輯:卧蟲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
※堅果 R1 體驗:一個面面俱到的全能旗艦
※驍龍 845+液冷散熱,黑鯊遊戲手機最大的賣點是 2999 元的定價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