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走進新時代的明清檔案事業——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

走進新時代的明清檔案事業——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

原標題:走進新時代的明清檔案事業——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


本文原載於《中國檔案報》總第3229期,2018年6月7日,原標題為《走進新時代的明清檔案事業——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進入了新時代,明清檔案工作作為國家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作為專門保管利用明清兩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檔案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一史館」)近年來是如何主動作為、深化服務的?在館藏檔案存儲數字化、管理現代化、利用網路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在存史資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國際檔案日前夕,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孫森林。



固本強基,檔案整理數字化邁上歷史新台階


記者:在基礎業務建設方面,一史館近年來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孫森林:2010年以來,一史館歷任領導班子和全館新老同志,特別是在時任館長鬍旺林的領導下,著力夯實明清檔案基礎業務建設,奮力挖掘開發明清檔案的文化價值,努力全面服務社會,明清檔案事業在新時代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堅實的基礎是明清檔案事業發展的必備前提。一史館基礎業務建設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在規模上堪稱「世界之最」的檔案整理數字化工作,加工規模最大時,館方管理人員和外包公司共有近400人直接參与,日均提還檔案2萬多件。截至2017年年底,共完成檔案文件級整理730多萬件(含滿文檔案66萬件),所有成體系館藏檔案已經全部整理完畢,基本摸清了館藏檔案的家底;檔案數字化掃描約540多萬件(5000多萬畫幅),館藏檔案數字化掃描已完成過半;為了安全高效地管理檔案信息,構建了科學規範的檔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管理的數據總量近7000TB,這在業界是不多見的。


長期以來,檔案著錄一直是檔案開放利用的「瓶頸」,一史館不斷總結經驗、強化管理,開展了大規模檔案數字化圖像著錄工作,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實現了主題詞與分類號自動轉換、在圖像上標識題名要素等著錄輔助功能,極大地提升了各環節的工作效率,保證了檔案數字化圖像著錄工作的高速運轉,共完成檔案著錄120餘萬條,為加快檔案開放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於飽經歷史滄桑,部分明清檔案殘損情況比較嚴重,一史館著力強化檔案修復搶救工作,以嚴格的標準和規範的流程,完成檔案修復近4萬件(110餘萬面),盡最大努力讓這些歷史文化瑰寶「益壽延年」。


著力開放,檔案利用服務呈現多元新局面


記者:在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方面,一史館近年來有哪些新成果?採取了哪些舉措推進檔案的開放利用?


孫森林:一史館緊緊抓住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關鍵,充分利用近年來的基礎業務工作成果,積極協調推進數字化檔案的開放。2013年至2017年,一史館在館內開放利用平台開放檔案共計8個全宗126.6萬餘件。特別是2017年,開放檔案達57萬餘件,佔5年來開放檔案總量的近一半。目前,館內信息化平台向社會開放檔案超過300萬件。隨著檔案開放力度的加大,到館查閱檔案人次也呈明顯上升趨勢,2017年來館利用檔案4608人次,創近10年來新高,檔案開放的社會效果正在逐步顯現。此外,為使利用者足不出戶即可查閱明清歷史檔案目錄,一史館已在官方網站分期分批公開館藏數字化檔案目錄110.6萬餘條。


一史館積極宣傳展示明清檔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館內陳列室平均每年應約接待社會各界參觀近1000人次。精心策劃與深圳市檔案館、珠海市檔案館、大連旅順博物館合辦的「清宮秘藏檔案珍品展」「功在不舍——羅振玉與明清檔案」等展覽,讓明清檔案走出「深宮」,走進當代百姓生活。授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使用《赤道南北兩總星圖》電子圖像,配合世界記憶項目宣傳,在世界範圍內展示了館藏檔案精品。此外,探索社會教育服務途徑,嘗試開展了中小學生「走近歷史檔案·感受中華文化」主題參觀活動,取得良好反響。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一史館於2016年3月正式開通運行微信公眾號「皇史宬」。截至2017年年底,累計推送原創文章114篇,關注人數達8492人,推送稿件閱讀總數高達21.5萬次。特別是在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等傳統節令推出相對應文章,用歷史檔案還原了清代宮廷節令記憶,在普及歷史知識的同時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引了一批忠實讀者。

服務大局,編研開發推出系列新舉措


記者: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方面,一史館是如何利用館藏資源創新明清歷史檔案編研開發工作的?


孫森林:近些年來,一史館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積極探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方式方法,緊扣時代脈搏,充分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努力創新推進明清歷史檔案編研開發工作,不斷推出新舉措新成果。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史館編纂出版了《清宮辛亥革命檔案彙編》80冊,全面系統地公布晚清宮廷所藏辛亥革命檔案,有力配合了相關重要紀念活動。2014年是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一史館對館藏甲午戰爭檔案進行了系列開發,編纂出版了《清宮甲午戰爭檔案彙編》50冊,並與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合作舉辦「歷史不能忘記——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展」。同時,推出《清宮檔案里的甲午戰爭》專題研究成果,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鳳凰資訊等多家媒體紛紛就此推出專題報道,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一史館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力求從明清檔案史料的角度充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文化內涵,突出和宣傳絲路沿線區域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時代主題。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聯袂,於2016年1月全面啟動「明清時期『一帶一路』檔案編研出版工程」。近期,為貫徹落實丁薛祥同志在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館藏檔案的資源優勢同專家學者的專業優勢相結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組建聯合課題組深度研究挖掘明清檔案資源,力爭形成明清檔案政務諮詢專稿,努力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等方面發揮明清檔案的資政佐證作用。


開拓創新,滿文檔案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據悉,貴館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研發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請談談這方面的情況是怎樣的?


孫森林:一史館館藏滿文檔案約200萬件,佔全部館藏檔案的五分之一。館藏滿文檔案種類齊全,內容豐富,以其獨特的史料價值享譽海內外,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滿文專業性較強,滿文檔案的各項工作只能依靠滿文專業人員純手工進行,滿文檔案的開發利用進程難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為此,一史館積極探索,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組織開展了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研發項目,研發完成了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體、滿文輸入法、滿文字型檔、拉丁字母與滿文標準字體相互轉換軟體和滿文檔案拉丁字母數據管理軟體,為建立滿文檔案信息資料庫提供了必要工具,填補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空白,項目成果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


此外,滿文檔案的編譯出版也是滿足社會利用需求的重要方式。近年來,一史館相繼出版了《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彙編》《清代東歸和布克賽爾土爾扈特滿文檔案全譯》《清初西洋傳教士滿文檔案譯本》《北京地區滿文碑刻拓片總目》《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清太祖滿文實錄大全》等滿文檔案史料,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多年的大規模檔案整理數字化工作,為一史館館藏明清檔案的安全保管和充分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一史館將樹立起「資源立館、人才立館、學術立館、服務立館」的發展理念,描繪出新時代明清檔案事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全館幹部職工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斷推動明清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史宬 的精彩文章:

甘肅流民回家之路
「皇史宬」首次面向熱心讀者開放紀實

TAG:皇史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