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但行善德 終必有鄰

但行善德 終必有鄰

做一個君子獨守內心的追求,君子訥言敏行。同時又是寂寞的,面對亂世苦苦上下求索,往往又被世人所不理解,堅守正道,難道就得成為孤家寡人嗎?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開篇「里仁為美」,告訴我們做人的立足點在於處仁道。自己有道德修養就會影響他人,就會有人追隨。正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孔子所講的德,不僅僅是個人的品德,更是有更高追求的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的人格魅力。"德不孤"強調的重點是個人的努力,是我們應該如何著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有如此品格,在孔子看來「必有」鄰,可見其信念之堅定。孔子深信,一個有德行的人,就一定會被人認可,因為他相信「性相近」,人們都「惡惡」而「向善」。這個「必」字是點睛之筆。

這個鄰,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既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空間之遠,也是司馬遷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時間之久。

做學問,講道德必定是寂寞的。特別是物慾橫流,小人當道的時代。如果你能守得住寂寞,就不會孤獨。必定會「有朋自遠方來」、「居其所,眾星拱之」。

《里仁篇》首章「里仁為美」,到此篇末尾處,又曰「德不孤,必有鄰」。開篇說的是仁,此處說的是德;開篇是說擇,此處是說有鄰。在《里仁》里講的是作為君子應當有匡時濟民的情懷,要有推己及人人格,要訥言敏行,見賢思齊……千言萬語,只是「吾道不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年曰 的精彩文章:

雖賢者 器小亦責之
富與貴 貧與賤

TAG:年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