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玉雕技術獨一無二,連瑕疵都能成為點睛之筆
置頂匠心之城
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
從古至今,
只要一說起玉石,
人們總是不吝各種溢美之詞。
古代詩文中,
玉常用來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而漢字中的珍寶,
也往往都與玉有關。
但細細想來,
玉石之所以令人心醉,
大部分是因為玉雕師的一雙慧眼和巧手:
他們能透過石料表面,
識得其內涵至寶;
又能耐心仔細地雕琢璞玉,
靜待光華逐漸展現。
每天清晨,
年過七旬的宋世義都會早早地
前往琉璃廠邊的那條街,
他將在這裡的玉料市場泡上大半天,
去尋找自己心儀的那塊玉。
這位氣質儒雅、
身材修長的玉雕大師,
已經在行業內奮鬥了50餘年,
有著好幾個響亮的職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首批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最初的他,志向並不在此。
年輕時的宋世義酷愛繪畫,
卻在畢業時陰差陽錯地
被分配到北京玉器廠,
必須從零開始學玉雕。
「玉雕是古時四大苦行之一,
常年與粉塵、噪音、涼水做伴。
幾噸的原材料,
有時一個月都磨不好,
一件活半年都干不出個樣子,
就彷彿在浪費生命。」
既來之,則安之。
宋世義下定了決心,
要向老藝人好好學習。
好鑽研的他,
吃的苦不計其數:
17斤的手槍,
鑽一拿就是一天,
拿工具的手因此常年傷痕纍纍,
雕刻時需要在材料上滴水,
一到冬天就長滿凍瘡…
「世人只看到玉雕之美,
誰也不知背後之苦。
勤奮、毅力、靈性、悟性,
缺一不可。
只有坐得住,才能出好活。」
看到原料,
先要「議」,
討論、琢磨,
想清楚如何用好材料。
接著
「繪」,
繪製圖樣。
再者
「琢」,
精心雕琢。
最後
「光」,
拋光表面。
在宋世義眼中,
材料均有生命,
他會將「問料」這一過程
貫穿雕刻始終,
因為玉料內部,
不一定是最初看到的樣子,
所以就連瑕疵,
也要考慮在作品樣式內。
「玉雕材料千變萬化,
講究的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藝。
每一件玉雕都是獨一無二的。
一件優秀的玉雕應該能傳達出
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思想感情,
而不只看材料的貴賤。」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之下,
宋世義的作品題材極為廣泛。
從巨制到小件,
從浮雕到圓雕,
從風景到人物,
從傳統到現代,
無不涉足。
但宋世義也是有自己的偏好的,
他不喜歡總做只貼合現世生活的內容,
詩詞典故、佛教、道教、儒家故事,
都會使他生髮出創作靈感。
獨到多變的手法和全面的技藝,
造就了宋世義「南顧北宋」的傳奇稱號。
上了年紀後,
宋世義退而不休,
他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希望更多有學問的年輕人,
能參與進玉雕工藝里來。
「
做玉雕非常需要學問作支撐,
否則只能是流水線上的匠人,
一輩子重複勞動。
如果作品無法達到
中國藝術所追求的『意無窮』,
就很難談得上真正繼承傳統。」
年過古稀的宋世義,
這輩子只做了四件事,
琢玉、磨玉、愛玉、賞玉。
回顧自己的大半生,
他感慨道:
我這一生就是「為玉雕而來的」。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只要保養好,
男(女)朋友剛高考。
※15歲上北大,19歲當老師,我們時常忘記他的忌日,卻總能想起他的詩
※一抹成型,3秒打造精緻眼妝!林允同款眼影,懶人變女神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