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惠能:我這法門一般人修不來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惠能:我這法門一般人修不來

所謂佛經,就是出自釋迦摩尼之口,身後由弟子們編錄成籍的思想著述。而在中國,有一本經書竟然是出自本土僧人的著述,那就是佛教禪宗六祖惠能講述,弟子法海等集錄的一部經典《壇經》,《六祖壇經》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迹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

昔日靈山說法,佛祖拈花,迦葉微笑,誕生了佛教禪宗的初祖。在印度傳了二十六代,傳至菩提達摩,已經是二十七代。後來達摩東渡,住進嵩山少林寺。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

咸亨三年,五祖弘忍為覓法嗣,乃命門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時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聽說之後,亦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將兩偈比較,認為惠能的悟境高於神秀,於夜裡私下為惠能宣講《金剛經》大意,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處,惠能大悟,五祖便將衣缽傳給惠能,命他連夜南歸。

惠能「直指人心」的「頓悟」雖然深得五祖的讚賞,但是並不代表神秀就是碌碌之輩,其實神秀的「漸修」,慢慢來,一步一步修行,才符合更多人的根基。頓悟談何容易,所以六祖曾說:「我此法門,乃接引上上根人。」上等根器還不算,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才有可能想彩票種特等獎那樣一句話就頓悟了。

惠能離開北方後,恢復前代佛教僻居山林,抗跡塵外的宗尚。一生遠遁嶺南,應是考慮到北方特別是兩京一帶主要是以神秀為代表的北宗漸修派的勢力範圍,不願涉足這一是非圈。南頓北漸,當時南北二宗雖然沒有後世禪籍渲染的那麼尖銳對立,但多少存在著觀念上的矛盾。同時惠能個性使然,不願交遊權門,刻意與朝廷權貴保持一定距離,仍保持了自達摩以來歷代祖師山林佛教的特色。

雖然遠離塵世,但是惠能主旨上還是反對離開世間空談佛法,主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他認為若真修行,在家亦可,不一定非要出家。指出在家修行,長行十善饒益眾生,終能成就。出家修行,若不能身語意三業清靜,也是枉然。惠能的佛法開示,被後世尊之為經,在佛教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淫後:皇太后領著皇后,落毛的鳳凰去做雞
被慈禧太后所坑?曾國藩一世英名毀在謠言,最終鬱鬱而終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