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高熾:弱勢太子如何隱忍上位

朱高熾:弱勢太子如何隱忍上位

原標題:朱高熾:弱勢太子如何隱忍上位



作者:范軍 來源:《各界》


洪武二十八年(1395),17歲的朱高熾被冊封為燕世子,15歲的朱高煦則被封為高陽王。這樣的身份確認在洪武二十八年舉行無疑是意味深長的:朱高熾被冊封為燕世子,這意味著他將是朱棣百年之後燕藩王的合法繼承人。


朱高熾的人生似乎一眼可以看得到底──接班,成為燕王,然後老去,死去。

但是,朱棣首先向命運說「不」了,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


「世子」搖身變「太子」


在永樂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12日),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


但這卻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朱高熾從一個世子變身皇太子,迎來的卻是父親朱棣狐疑而審慎的目光,以及二弟朱高煦不屑而仇視的眼神,甚至包括三弟朱高燧蠢蠢欲動的挑戰,因為這一天朱高燧也被封為趙王,要命的是他竟然也產生了懷才不遇的感覺。


朱高熾四面受敵,這一切其實都是父親朱棣設的局。在反覆權衡之後,朱棣雖然勉強立朱高熾為太子,但對他的考驗卻剛剛開始。


解縉是朱高熾的忠實支持者。永樂五年之前的解縉是朱棣的寵臣。


朱棣在立太子之事難以取捨的時候最終聽取了解縉的意見,立朱高熾為皇太子。解縉給猶豫不決的朱棣一個充分的理由。他在一張《虎彪圖》上揮筆寫道:「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這張《虎彪圖》確實畫出了老虎父子相親的動人情狀,再配以解縉的題詞,朱棣看了果然感同身受,最終做出立朱高熾為皇太子的決定。


只是解縉沒有想到,他將朱高熾推到皇太子位置上,就為自己帶來了太子黨黨魁的隱身份。不僅朱高煦對他恨之入骨,朱棣也有意無意間對他刮目相看了:這個人,為什麼和朱高熾走得這麼近呢?


永樂五年,解縉的人生走到了拐點上。先後被貶,下獄,直到永樂十三年死於冰天雪地里。隨後,解縉家被抄,妻子、宗族都被流放遼東。


朱高熾像


「如履薄冰」的危機人生


永樂七年之後,朱棣在外面建功立業,太子朱高熾奉命監國。朱棣給他的授權不包括以下三項內容:文武除拜、四裔朝貢和邊境調發。


這三項內容中,第一項是人事任免權,第二項是外交接待權,笫三項是軍事指揮權,可以說每一項內容都是要害,關乎國柄,關乎最高權力的歸屬。


朱棣在離京前還嚴格規定:不允許太子獨留私見帝國官員。目的很明顯,防止結黨營私,圖謀不軌。


朱棣和太子朱高熾既是父子,事實上也是帝國權力的分享者,由此,二人的權力遊戲便成為一場長達20年的秘密推手。朱棣力大勢沉,朱高熾不敢應招,只得且戰且退。


永樂七年四月十八日,朱棣在北京寫信批評皇太子說:「我命你監國,凡事務必寬大,嚴戒躁急。大臣有小過,不要遽加折辱;亦不可偏聽以為好惡……」


九天後,朱棣再次寫信批評朱高熾說:「優容群臣,勿任好惡。凡功臣犯罪、調發將士,必須奏決。」這一次的口氣嚴厲,用了「必須奏決」四個字,明確取消了朱高熾的人事處置權。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朱棣如此動怒呢?因為本月初朱高熾在朝會上批評了刑部尚書劉觀。這劉觀深得朱棣賞識,雖然朱高熾在朝會上批評劉觀只是因為後者犯有過失,但朱棣顯然認為太子越界了,在權力的蛋糕上染指了屬於他的部分。

由此,朱高熾受到嚴重警告。此後,朱高熾終於明白自己的權力邊界在哪裡,他開始變得小心翼冀,不敢越雷池半步。


永樂十二年八月,新的打擊不期而至。這一年朱棣結束北征回到北京,朱高熾派人迎接聖駕晚了一步,朱棣認為太子怠慢自己,太子黨必須狠狠打擊。


幾天之後,朱棣眼中的太子黨成員、東宮官屬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正字金忠等人被關押了。蹇義和楊士奇二人在做了自我檢討後被釋放,官復原職。


但楊士奇明顯是心向太子的,因為他把迎駕遲緩之罪都攬到自己身上,使太子順利過關。而楊溥、黃淮等人卻在獄中一關就是10年,直到朱高熾做了皇帝才被釋放。


由此可見,朱高熾監國20年,每一天都如履薄冰,隨時面臨生死抉擇。但是,他畢竟熬過來了,這其中靠的不僅僅是東宮官屬的回護,他靠的其實還是自己,是他的智慧,一個弱者的生存智慧。



弱者生存術


通常,胖子朱高熾會眼神迷離而略帶頹廢地混跡於一幫文人當中舞文弄墨、吟詩作賦,似乎是個胸無大志的主。但他有一次與狀元曾子棨弈棋時寫的一首詩卻不經意間泄露了其胸中溝壑。詩曰:


二國爭雄各用兵,擺成隊伍定輸贏。


馬行曲路當先道,將守深宮戒遠征。

乘險出車收敗卒,隔河飛炮下重城。


等閑識得軍情重,一著功成見太平。


這首詩字裡行間透出重重殺氣。表面上寫下棋,實質上卻落腳於攻城略地、建國安邦的治國策。世事如棋,韜光養晦者笑到最後。


朱高熾就是那個韜光養晦者,而他的生存之道則是先示人以弱,再以弱勝強。


朱元璋最早發現了朱高熾身上的異於常人之處,那就是思維,朱高熾式的思維。


朱元璋有一次考察藩王嫡子的行政能力,讓他們分別批閱大臣們的奏章。其他幾位藩王嫡子事無巨細,對奏章的內容眉毛鬍子一把抓,給人印象平平,但朱高熾卻只關注那些軍政大事,對奏章中出現的錯字從不訂正。


朱元璋問他箇中原因,朱高熾給出的回答是:這些都是小毛病,不足以勞煩天子。


又一次,朱元璋檢閱軍隊,眾多藩王及其嫡子都早早率隊參加,唯獨朱高熾的軍隊姍姍來遲,原來當天天氣非常冷,朱高熾不忍讓十兵們餓著肚子參加檢閱,便等他們吃完了飯才出發。


由此,朱元璋對他刮目相看,說了以下這樣一句話:「小子異日不可量也!」


朱高熾對他的兩個虎狼兄弟則做到了以德報怨。

在靖難之役的時候,建文帝用離間計,向固守北平城的朱高熾寫信,以燕王之位做誘餌,勸其暗渡陳倉。


朱高煦得知此事後,馬上落井下石,對父親朱棣說世子與朝廷暗地相通,肯定要反。朱高熾連信都沒拆,立刻派人星夜快馬飛報朱棣,聽憑父親處理此信,事後也未對朱高煦有任何怨望。


三弟朱高燧在奪嫡問題上蠢蠢欲動,屢次和朱高煦合謀,誣陷太子朱高熾。永樂七年,朱棣出於權力平衡的需要,誅殺了誣陷太子的顧晟,這個顧晟便是朱高燧的長史。


同時朱棣還要褫奪朱高燧的冠服,廢其為庶民。這時朱高熾為其求情,並最終保住了朱高燧的王位。14年後,朱高燧恩將仇報,繼續向朱高熾發難,甚至參與毒死父皇的陰謀行動。


那是永樂二十一年五月,明成祖朱棣病重,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在朱高燧的策划下偽造遺詔,準備毒死明成祖,同時廢太子朱高熾,立朱高燧為帝。不久,孟賢陰謀敗露,被殺。


朱棣震怒不已,這時朱高熾極力為三弟辯解,「這是下人的所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這話使朱高燧敗得心服口服,在接下來的歲月里甘願被其驅使,朱棣去世後,朱高熾在正式登基稱帝前,朱高煦負隅頑抗,試圖一較高低,而趙王朱高燧,這時候也來到了北京,他第一個上疏請求兄長朱高熾即位稱帝,甚至在後來冊立皇后和皇太子時,朱高燧也差不多是第一個提議的人。


當然,朱高熾最重量級的對手還是父親朱棣。朱棣是不容易被感動的成熟男人。他更注重的是權謀之道,警惕的是權力侵蝕。


朱棣既想把權杖交給一個有能力的人,同時他對這個人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忠誠。正是在後一點上,朱高熾做得非常到位,他靠一個「忍」字,贏到了最後。


朱高熾的「忍」字功夫是一流的。永樂十八年,北京城建好後,朱高熾應父親之召從南京到北京。他因為不喜歡北方的飲食,就從典膳局帶了20個廚師以備飲食。


朱棣聞訊後勃然大怒,認為太子自作主張。他給朱高熾下了手諭說:「你帶了典膳局廚子20人,為什麼不向我彙報?」

為了懲罰太子的自作主張,朱棣下令,每天只供應其兩頓飯,此外,連茶都不給,朱高熾所帶的典膳局廚子全被調撥到光祿寺為朱棣服務了。面對父親的苛刻,朱高熾選擇了忍耐。


朱高熾要忍的地方几乎是無處不在的。他因為批評劉觀受到朱棣的訓斥,要忍;面對兄弟朱高煦的讒言誣陷,要忍;楊溥等忠臣被一關就是10年,他也要忍……這樣的「忍」字功,毫無疑問是朱高煦和兄弟朱高燧倆做不到的,所以到最後,勝出的那個人只能是朱高熾。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終於完成了對朱高熾長達20年的人品和能力考察,在北征回京途中對侍臣說:「東宮歷涉年久,政務已熟,還京後軍國事悉付之。朕惟優遊暮年,享安和之福矣。」


這或許可以看作他最後的政治交代吧,不久之後這位多疑的雄主病死在榆木川,朱高熾順利接位。


永樂二十二年,中秋節。北京紫禁城。在禮部的安排下,文武百官入殿行過五拜三叩頭大禮後前往承天門外,靜候隆重的登基儀式開始。


46歲的中年胖子朱高熾身著與朱棣一模一樣的皇帝服飾,一身贅肉、步履蹣跚地爬上了奉天殿寶座。此時四周鴉雀無聲,紫禁城成了他一個人的舞台。


他的時代開始了。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上下五千年

宋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108將的最終結局,很齊全
明朝狀元試卷,令人嘆為觀止!

TAG:明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