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歐氏源流
惜取陽光雨露?夢尋詩歌遠方
惜夢
物語
+
世上沒有那麼多天賦異稟,優秀的人總是努力地翻山越嶺呀。
淸末民初,漢陰縣城人口不多,但是姓氏不少。
在眾多姓氏當中,
歐、胡、陳、鄧這四姓,
號稱漢陰城四大家族,
他們靠耕讀起家,
發展到後來,
家大業大。
一代又一代,
無論是做管在仕途上,
還是商貿流通做買賣的,
都能做得風生水起,
所以他們四大家族在當時的漢陰縣城裡影響力是最大的。
漢陰歐氏是淸朝雍正元年,
也就是公元1723年,
由廣東樂昌縣杉木洞新田都遷徙到漢陰來的,
至今已經近300年的歷史,
他們是典型的客家人。
也就是說,他們最早是從廣東到中原去的。
他們的堂號是「平陽堂」。
雍正元年,他們歐氏七世祖歐勝宗帶領大兒子歐吉文、兒媳李氏及四個孫子,
一大家子從廣東經四川來到我們漢陰。
這個時候到漢陰的移民,
已經很多了,
整個月河川道人口已經很多,
歐勝宗只好領著全家來到叫高粱鋪的一個地方,
後來這個地方就叫歐家灣。
來漢陰的時候,
歐勝宗已經是70開外的人了,
大兒子歐吉文當年已經55歲了,
兒媳李氏42歲的人了,
一家人歷經數月背井離鄉、跋山涉水,
來到秦巴山谷地。
歐勝宗把兒子歐吉文安排好後,
思鄉之情日益濃厚,
斷然決定要回廣東,
二老硬是走路回到廣東老家。
據說他們在漢陰的後代,
還回廣東樂昌把二老的骨骸用罈子裝好運回到了漢陰來。
歐家把歐吉文認定為來漢陰的一世祖。
歐吉文,字有祿,
康熙七年出生於廣東樂昌,
乾隆七年在漢陰去世。
享年74歲,吉文公有四個兒子分別叫日友、日興、日旺、日盛。
四個兒子在父親的把持下,
落戶立腳,繁衍子孫,勤奮耕讀,
從此這門歐氏家道慢慢興隆起來,
就像他們四兄弟的名字一樣友、興、旺、盛。
直到現在歐氏族人們,
還依然保留著自家的習俗。
為了考證漢陰歐氏歷史淵源,
筆者與歐氏族長歐定成先生,
一道來到歐氏先人生活過的地方,
一個叫葯樹坡的墓地里,
看到了漢陰歐氏一世祖歐吉文的墓碑,
歐先生說,這塊碑是後輩重新立的,
原來的老碑已經不在了。
墓碑上「詩書門第六一風規傳萬代,畫荻教子歐陽翰墨香千秋」的對聯是老碑上就有的,
墓碑上還刻有吉文公後輩以下40輩排行,
從一世祖到目前,
漢陰歐氏已繁衍了13代人。
在城關鎮白家嶺,
我們見到了歐氏二世祖歐日友的墓碑,
這塊碑的文字「歐公日友、歐母鄧氏老大人」的字還很清楚。
歐日友四兄弟,
他娶了兩房,
除了鄧氏,
還有一位胡氏,
兩房共給他生了八個兒子,
其他三兄弟膝下,
共有四個兒子。
所以大門日友公就成了他們族人中最大的家庭,
後來的日子裡,
子孫多了能人也就顯現出來了。
現在的漢陰歐氏族人中絕對多的都是這一門。
可以說歐氏來漢陰,
從第三代開始,
就有不少家庭發家後,
從農村搬進了城,
到了第五代,
就出了不少有影響的名人,
自己家庭搞得很紅火,
也為地方社會做了很多好事,
歐氏在漢陰城裡影響很大。
五世祖歐經禮,字心田,
是歐日友的重孫,
他的墳也埋在白家嶺的,
墓碑上寫的是歐心田。
此人從小就是聾啞人,
不會說話,
沒上過學,
但天性聰明,
從小就很孝敬老人,
家裡比較富裕,
從小他就看到父親,
經常救助別人,
長大成人後,
尤為樂善好施,
凡親戚家門鄰里鄉親來城裡有所求,
沒有空手回去的,
每年三月三唱大戲,
他都要在家大擺十天宴席,
招待鄉下族人和親戚。
母親90多歲,
他也60多了,
但扶持老母依然細緻入微,
多年晚上睡覺不解衣帶,
為的就是有事的時候,
能夠快速來到母親身邊,
母親去世後,
歐經禮就在墳前,
搭蓋了一個草棚,
為母親守墓三年。
咸豐年間,
地方申報朝庭,
被封為「朝議大夫」。
朝議大夫相當於從四品,
後來地方官府還獲准為歐經禮在漢陰縣城東關及安康西提建了兩個孝子牌坊。
歐約禮,也就是歐經禮的親兄弟,
他是一位見義勇為,
願為人排憂解難的人,
先後倡修石泉茶鎮道路,
捐修漢陰城的西月河橋度,
助資建考院,
特別是修建魁星樓(1873年修文峰塔),
一人捐資,占整個工程費用的一多半。
同治年間,為了防匪攻城,
出錢修補城牆,
及鄉團所需的糧食,
均由他一家拿出。
歐智敏,是歐經禮的二兒子,是個貢生,
家裡田產有一千多畝,
從不與佃戶計較,
每年收地租時,
減讓都很多,
凡屬義舉,無不勇為。
比如同治元年(1862年)土匪擾城,
光緒三年(1877年)出現旱災,
他捐的錢款為漢陰之冠。
同時在修建魁星樓(1873年修文峰塔)、文廟、月河渡橋、安康議渡,
都慷慨捐款;
照顧鄰里,關愛窮人,
被群眾所樂道,
他先後以守城捐賑有功,
被朝廷獎授為「六品軍功同知銜」。
歐智敏去世後,
漢陰縣通判,
也就是三沈的父親沈祖頤,
還為他的墓碑題寫了「惟執不倚」四字讚頌其功德。
歐經禮的三兒子歐智高,
也就是被朝廷表彰贈了匾的孝子。
此人性格忠厚、慷慨,
也是一名貢生,
在官府做的是訓導,
屬七品官員。
平時里孝敬父母,善待親友,家庭和睦。
全家五代同堂,
母親劉老太80歲親見五世同堂。
光緒21年(1895年),
其母80大壽時,
時任四川總督鹿傳霖為奉旨旌表漢陰廳五世同堂壽婦歐劉氏,
還為歐智高母親題贈一塊「耄耋瓜綿」的四字壽匾。
歐瑞麟,字石嵌,
同樣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歐經禮的孫子、歐智高的兒子,
他性格忠直,人品優秀,辦事果敢,精通政治。
在這說個有趣的事情,
就在父輩們出資修建文峰塔落成的這一年,
也就是淸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他卻科考貢試的時候,名落孫山,
從那以後,歐瑞麟再不參加任何求學考試了,
可是後來,由於自己的綜合素質比較高,
還是被朝廷看重,
當上了從七品內閣中書,
專門掌管撰寫文稿、記載、翻譯等工作(等於現在副處級秘書),
但此人勤奮努力,
在此職位沒有多久,
就先後派往湖北的武昌、德安任分府縣令,
政績非常突出,
被民眾所愛戴。
光緒26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慈禧太后逃到西安,
歐瑞麟被湖北總督張之洞派往西安,
帶著許多貢品覲見慈禧。
歐瑞麟到西安拜見慈禧太后以後,
正直陝西大旱,
朝廷就沒有讓他回湖北,
暫時留在陝西幫忙賑災,
誰也沒有想到,
他不知用什麼辦法,
硬是為湖北地方政府節省了朝貢費用5000兩銀子,
同行們就想私分這些銀子,
歐瑞麟堅決不肯,
並說「此貢帑也,烏可自私」,
就是說這是公家的錢,
怎麼可以私分了呢?
之後,他又回到湖北,
任應城鹽務(紀檢委),
上任一年,秉公執法,剔除積弊,
上繳國庫的錢,
比上一年多了上萬兩銀子。
由於成績著著,
深受官民擁戴。
後來因丁憂回家,
當日,民眾還卧他的車底,
捨不得讓他走,
當地賢達送他「太守清風,府海雄圖」牌匾贊其功德。
一年後,歐瑞麟回到湖北,
任省硝銨總局及省軍儲總局提調(管理槍支彈藥和軍需物資的官)。
他的五個兒子也都在做官。
民國元年,因年高辭官回家,享年77歲。
在漢陰城,清朝中晚期以後,
歐氏確是名門望旺族,
出了不少達官貴人,
那個時候像歐兆麟、歐毓麟、歐丙楠、歐汝麟、歐文煥、歐尚賢、歐甲林等等,
他們都是漢陰縣的貢生,
都很有成就。
歐氏家族源遠流長,枝葉浩繁,
樂昌歐氏系廣東歐氏之一枝,
其始祖歐傳一郎,
沿及第七代勝宗公。
雍正元年(1723),
勝宗公偕其子歐吉文(字有祿)舉家自廣東經四川徒至陝南漢陰,
落戶於西路高梁鋪歐家灣墾荒闢土。
數年後,歐勝宗公仍回原籍廣東,
留其子歐吉文定居於漢陰。
歐吉文(字有祿)於康熙七年(1668)出生廣東韶州府(今韶關)樂昌縣杉木洞新田都,
遷陝時已年屆55歲。
其妻李氏亦系廣東原籍人,
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
遷陝時年屆42歲。
其膝下四子:長子日友(生於廣東)、次子日興、三子日旺、四子日盛。
經辛勤開墾,數年後,
歐氏家道日興,
其子孫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其居住地也逐步向外擴展。
歐吉文在漢陰生活了11年,
於乾隆七年去世,
其妻李氏於乾隆三十五年去世。
此後,歐氏子孫不斷繁生衍生息,
析居遷徒,人口呈幾何倍數不斷增長,
迄今260餘年,
共繁衍了13代。
從遷陝老四房日友、日興、日旺、日盛之後,
歐氏約定了本家族的派語二十字:
仁義禮智信,五常定立成,
光廉昌世代,永遠振家聲。
據不完全統計,
樂昌遷陝歐氏吉文公門下子孫迄今已有二千餘人,
分布於漢陰月河川道之高梁鋪、二郎廟、平梁鋪、城關鎮以及安康、石泉、寧陝等地。
清末民初,歐氏已發展為漢陰縣城內名門望族,
其為官致仕、從政從教者不計其數,
其中尤以長門歐日友支下最為繁盛。
由於歷史的原因,
四十年代末,
歐氏門中數人輾轉去台灣,
經五十餘年繁衍,
至今亦子孫盈室,
布居於台灣之花蓮、台南及高雄、嘉義等地。
[此文陳良學《湖廣移民與陝南開發》第五章(摘要)]
附:
韶關樂昌杉木洞歐陽氏族譜:
行次徴字以上仍其舊文,倫字而下秉潤新增。
西坪行次淑字以下行次同:
開基昭公生玉海,
均如仕守永紹文,
存珠仲夫季夫尊,
時廷景象祥光映,
尚賓九皋傳憲伯,
德秉元良淑氣徵,
倫敦孝友垂聲遠,
培多俊彥作朝賓,
矩中規循覘鳳翥,
丕振勛名博譽聞,
誼篤忠純著績新,
謨謀黼黻輝鐘鼎,
蘭芳桂馥慶蛟騰,
養就梗楠儲國棟,
詩禮淵源耀日星,
廣居仁義凝禧賀。
塘灣行次淑字以下行次同:
開基昭公生玉寶,
均時明仲陽道德,
存仁文浦仲三郎,
宗子元尚孟仕永,
派衍溯自秉廷伯,
樂世興隆淑氣徵,
倫敦孝友垂聲遠,
培多俊彥作朝賓,
矩中規循覘鳳翥,
丕振勛名博譽聞,
誼篤忠純著績新,
謨謀黼黻輝鐘鼎,
蘭芳桂馥慶蛟騰,
養就梗楠儲國棟,
詩禮淵源耀日星,
廣居仁義凝禧賀。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億萬資產即將歸零!一文讀懂EOS映射
※公鴨轉會板上釘釘!公牛配色巴黎世家曝光!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