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點亮科技教育這盞明燈

點亮科技教育這盞明燈

5月18日,「中國教育創新峰會:科技教育與創新素養」專題研討會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2018公眾科學日」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以下簡稱「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舉行。

來自全國各地的300餘名科教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科技教育與創新素養」,並探討「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素質培養」和「新時代背景下創新素養的機遇與挑戰」。

國家督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作了《21世紀核心素養5C研究報告》,陝西師範大學教授胡衛平帶來的主題報告——《兒童青少年的創新素質及其培養》,也引發在場觀眾的強烈共鳴。

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教育基地的四所先導校香港培正中學、澳門培正中學、廣州二十一中(現為廣東實驗越秀中學)、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的代表們各自分析了灣區青少年特點、科學教育與創新素養培養現狀,並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

現狀:公民科學素質不容樂觀 行業處於爆發前夜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鄧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還提出「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可以看出,領導人的高瞻遠矚,為我們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在當下,科學、知識、技術發展迅猛迭代,孩子獲得創造和適應未來世界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要遠比掌握當下的知識更為重要。這是因為,人們不僅需要準確接受、吸收豐富的信息,更要學會獨立、質疑的科學思維,並且能有效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與他人高效合作。這是科學教育非常注重的核心能力。

現實的背景是,中國科協於2015年3月至8月開展了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調查範圍為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分別為18.71%、17.56%和12.00%,位居全國前三位。分別達到美國和歐洲世紀之交的水平。江蘇(8.25%)、浙江(8.21%)、廣東(6.91%)和山東(6.76%)四省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了全國總體水平。我們不難看出,廣東的科學素質較上海、北京還是有差距的。北京有43個中科院院所,若干個卓越中心、大科學中心、創新研究院、特色研究所。上海有19個中科院研究所,廣東有10個研究所,深圳有一家先進技術研究院。

科學教育水平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科學教育需求處於供給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狀態,整個行業處於爆炸式發展前夜。

聯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教育基地應運而生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上,習總書記指出,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我們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嚮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學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

2016年5月30日「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全面提升合作水平,深化科技創新、教育人文等領域的互利合作。

據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進院」)科普項目負責人丁寧寧表示,在大灣區以深圳為例,科研機構是非常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的富礦,但在與基礎教育的科教融合上,卻往往存在兩張皮的問題。

一方面,一些科研人員並不了解教育規律,如何因材施教,用好的課程設計進行科普教育和科學素養的提升,隔行如隔山。另一方面,學校科學老師大多都是師範專業畢業,沒有科研背景,在科學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上頗顯吃力。

以此為契機,先進院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加快與粵、港、澳地區的相關機構和學校探討合作開展創新科學教育的可行性和合作模式,得到各方面的積極響應,基本條件成熟後在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中科院廣州分院的指導下,於2017年5月8日向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正式提出申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教育基地」,經過一年的探索實踐,摸索出一條融合的道路。

她解釋說,基地建設的宗旨,在於通過開展科學教育教研、創新研學、創新科學教育相關大賽和活動的方式,在基地總部和先導學校內探索創新科學教育實踐,促進粵港澳科學、教育、文化等資源的有效對接和融合,傳播創新基因、加深大灣區基地家、校、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效果:科教緊密融合,推動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

科教融合,其核心在於科教皆融通的高端科普人才,這也是大灣區基地的一張亮麗名片。基地依靠深圳先進院的高端科研資源與人才儲備,開展了「博士課堂」、中科機器人、小課題研究等一系列品牌科教項目,成為全國各地科教界同仁每次來深的探訪重點。

早在深圳先進院建立之初,就與育才教育集團發起成立「少年科學家培養計劃」,雙方共同推進科學教育創新,到2014年高交會上,先進院與南山區教育局、團區委聯合創辦「少年創新院」,再到2016年掛牌成立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與實驗學校共同探索了「博士課堂」,基地真正建立起了自己的科教團隊,走上科學與基礎教育融合的道路。

丁寧寧介紹,「博士課堂」是由先進院博士科普教研隊伍與中科實驗學校共同打造的系列科學教育課程,深圳先進院人工智慧、醫學、神經科學、力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22名以博士後為主的專家從自身科研領域出發,開發出適合中、小學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科普課程,自2016年開課以來,博士課堂已經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反響。

經過一年半的探索實踐,「博士課堂」通過科學小故事、視頻動畫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走進課堂,帶領同學們探索神秘的科學世界,已成為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的明星課程,累計已在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粵港澳大灣區基地成員學校、科學+聯盟校完成320餘課時的教學。

同時,基地也聚集了一批致力於做科學創新教育的社會力量,包括中科創客學院的中科機器人、中科創造力等資源。據了解,基地自去年成立以來,大力推動粵港澳三地的中小學校聯合開展多項賽會與研學活動,現已覆蓋了粵港澳師生共計6100餘人(次)。

在今年深圳先進院的公眾科學日上,基地啟動了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尋找追光少年」2018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創新科學大賽,及以「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18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深圳分賽。

隨後,「鋼鐵俠」與「黑豹」手捧基地最新發布的機器人STEAM教育與人工智慧基礎系列叢書、中科創新科學教育套裝,以項目實踐的方式展開,學習內容層層遞進,讓學生充分體驗創意物化的過程。

此外,現場發布的中科科技研學行也將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師生、青少年開展一系列的科技研學活動。這是中科創客學院結合自身創新科學教育體系設計的「調研+學習+實踐」系列活動,旨在彌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強調學生要動手動腦結合進行學習。學生的創意通過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術方法進行實踐,促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增長才幹、健康成長,從而優質成才、全面成才。

科學教育,已經成為「剛需」,當科研院所、學校和社會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向著培養適應新時代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的方向前行。(本報記者 黃蔚)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09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孟春燕:辦孩子喜歡的幼兒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