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4節氣養生-芒種

24節氣養生-芒種

魯法庭中醫工作室

本周臨時停診通知

芒種養生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二十四節氣起源

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對於古代農作物的生長有很重大的指導作用。

芒種

Grain in Ear

《時雨》

南宋.陸遊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鶯衣濕不去,勸我持一觴。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梅雨七絕》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插秧歌》

宋.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概述】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的時候。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草生芒種後,葉落立秋前。」《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6日1時29分迎來「芒種」節氣。逢此時節,梔子花開,麥黃梅熟,仲夏開始。專家提示說,芒種後天氣日漸炎熱,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尤其是參加高考的廣大考生。

【芒種三候】

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中醫養生要點

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進人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十分悶熱。

根據這一氣候特點,這一時期的健身養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精神調養方面:應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忌惱怒憂鬱,這樣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②起居方面: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於氣血運行、振奮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會,時間以30分鐘至1個小時為宜,以解除疲勞,利於健康。天熱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要「汗出不見濕」,因為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要經常洗澡,但出汗時不能立刻用冷水沖澡。不要因貪圖涼快而迎風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風。

③飲食宜清補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因此,芒種期間要多食疏菜、豆類、水果,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要多吃瓜果疏菜。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這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可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能在一定程度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

④疾病預防

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進人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十分悶熱,濕熱之氣到處瀰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濕邪重濁易傷脾氣、困腸胃,使人易感到食慾不佳、精神睏倦。各種物品容易發霉,蚊蟲開始孳生,病菌、病毒極易傳染疾病。這一時期高發胃腸道疾病兒科手足口病皰症性咽峽炎等。(點擊上述鏈接可詳閱相關防止知識)

生活中注意

【1】盡量避免外濕傷身

盡量少在潮濕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濕機或在牆角放置乾燥劑,保持室內濕度適中;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後及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以祛除濕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2】勞逸結合防濕:

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助消化,促進血液

【3】飲食除濕:

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記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濕藥物,如藿香正氣水、清暑益氣湯、參苓白朮散、保和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法庭中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魯法庭中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