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和佛法的要義:依中道而行

人生和佛法的要義:依中道而行

佛陀覺悟之後說的第一部經就講到了中道,反思了以前的宮廷生活太過享樂,而後修苦行又自我折磨,這兩種極端都是不可取的、非聖的、無意義的。修行不應取這兩種極端,應行中道證悟聖果。

後來,佛陀有一位弟子修行非常精進,但一直沒有成就,身心疲憊,信心動搖。佛陀知道他出家之前是位琴師,於是對他說修行如同彈琴,自心當應調柔,心不易太緊,若是太緊,反增憂慮、煩惱,如同琴弦太緊會斷。心亦不可太過放鬆,太松容易懈怠、懶惰,忘失初心,如同琴弦太松無聲。修行之人應當善守中道,恰到好處,不落兩邊。

不二是中道的另一種說法,也就是不落兩邊。《六祖壇經》云:「佛法是不二之法」,「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佛法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在俗諦層面的說法,能通過理解文字去做。在真諦層面,佛法是不二之法,不思善也不思惡。真諦不是文字層面理解的境界,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中道貫穿了佛法的戒定慧三學,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與佛法沒有本質上的分別,都是人的妙用,是人生的一部分,也適用中道。

內外中道

內心的中道最重要,也是最難把握的,如態度、慾望、性格、脾氣、心性等。比如太輕視會大意,太重視會緊張,這兩種極端都容易造成失誤。

外在的中道,如時間、強度、方法等。比如煮飯,時間少了,飯煮不熟;用時多了,飯煮糊了。

外在是內心特質的體現,如內心急躁的人自然在各個方面表現出急躁。或是內心知識經驗的體現,對某一事物掌握到十分嫻熟時,自然能做到恰到好處。

立體中道

多維度立體中道

凡是有兩邊分別,相互對立的情況存在,即可以尋中道而行。如多少、輕重、善惡、是非、貪嗔、愛恨、努力與放逸、樂觀與悲觀、消極與積極 ……

它們之間會相互交叉重疊,比如愛恨,愛有多少、消極與積極等方面的區別,恨也是如此。即便是表達愛,也有多個維度的中道可尋。心中的愛通過知見、情緒、言辭、語氣語調、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眾多維度去傳遞關於愛的立體信息。同樣是父母對子女的愛,表達出來也是千差萬別、因人而異。

可見,依中道而行並不容易,世間之所以有那麼多的矛盾,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常常偏離中道,在極端狀態相互摩擦、碰撞。

動態中道

無有定法即是動態中道,「無有定法」出自《金剛經》,這是一部智慧的經典,六祖惠能大師因聽聞《金剛經》而開悟。

中道不是守著中間位置那麼簡單和死板,比如騎自行車,理論上不偏左也不偏右即可,但實際上是在前進中,以一定幅度的左右擺動來維持動態平衡。若向右轉彎,車身還會明顯的向右傾斜。

無有定法也體現了無常,即使在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事,在特定情況下會有例外。

動態中道再次增加了中道的難度,也是中道的最高境界,能適應各種情況的變化,做出恰當的反應,不拘一格。

相對中道

相對中道即是適合自己的中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很大,能力和承受力不同,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比如有人適合用8kg的啞鈴練習,有人可能適用6kg、12kg的啞鈴,如果選的太輕,練習沒有效率;如果選的太重,容易拉傷肌肉。

每個人都不能簡單地模仿別人,別人的中道不一定是自己的中道,應當尋找自己的中道而行。如果自己的中道低於普通中道的標準,勤於練習之後,再逐步提高到普通標準,直到超越。

如何尋找中道

● 增長見聞

如果不知道路有多寬,又怎知中道在何處呢?見聞可以來自書本,也可以來自生活。博學多聞,見多識廣,是尋找中道的基礎。

● 歡迎不同的觀點

每天都會聽到與自己立場不同的觀點,我們可能會習慣性的排斥,維護自己的觀點。其實聽到不同的觀點,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尋找中道。

● 導師指路

如果有嚮導,他知道你想去的地方,有他指路或帶路,會安全、快捷的到達目的地。人生也需要導師,如果有導師指引前進的路,那是人生的幸事。

● 行動

人生少不了行動,路還得自己去走,即使行動之前做了很多準備,還是有出錯的可能。行動中發現錯誤,也是糾偏的機會。另外,有時知道該怎麼做,但是做不到,需要通過行動,循序漸進的練習,逐步走上中道。

● 自省

經過收集信息和行動,必然會有各種結果和感受產生。對於負面的結果和感受需要自省,我們所做的是不是偏離了中道,該如何調整?如果正面的結果來得太突然,也要警覺,以免得意忘形,高估形勢,偏離中道。

總結

人生是追求圓滿的過程,無論有多麼美好的夢想和目標,依中道而行是最圓滿,也是最有效率的選擇。如果真正懂得中道,並學會依中道而行,人生將會日趨圓滿。

●●●

標籤:人生 佛法 中道 不二 無有定法

V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悅心海 的精彩文章:

我的遊學之路—南方行
我的遊學之路—藏地游

TAG:禪悅心海 |